真是让人没想到,南极洲附近一群全是企鹅的火山岛,居然被美国列进关税清单了,这操作看得人一脸懵,以为看到了假新闻,结果却是真事,难道美国财政部穷到要跟企鹅收保护费了?
其实这事得从美国的“钱袋子”说起。要是把美国财政部比作一家公司,那简直就是美国版的恒大,欠的债堆起来能吓死人——足足45万亿美元。虽说它不会像恒大那样破产,但跟所有缺钱的主儿一样,离了现金流根本活不下去。
美国光每年要还的利息,就差不多等于一整年的国防预算,这可不是印几张钞票就能糊弄过去的,利息得真金白银往外掏。那钱从哪儿来?主要靠税收。2024年美国财政部有份报告,那数据让人震惊:政府收入里,个人所得税加社保医保的工资税,占了足足86%。
说白了,美国财政的钱,大半都是从老百姓工资里扣出来的。反观企业所得税,那占比低得离谱,最高的时候才10.7%,2022年更跌到7.8%。这就奇怪了,美国不是科技大国吗?苹果、谷歌那些公司富得流油,GDP更是全球第一,怎么企业给国家交的税还没个人多?
看似对外挥拳,实则全是内伤,这背后全是跨国公司的“猫腻”,过去20年,这些巨头玩起了“利润捉迷藏”,靠着离岸公司把钱转到开曼群岛、爱尔兰这些地方。那些地方要么税率极低,要么干脆零税率,赚的钱根本不进美国的账。
就说苹果吧,这操作玩得那叫一个溜,它在爱尔兰注册了个空壳公司,专门握着苹果的知识产权,一部在中国组装的iPhone,先以400美元卖给爱尔兰子公司,接着这子公司再以900美元的价格卖给美国本土公司,最后在美国卖1000美元。
这么一倒手,美国公司账面上就赚100美元,扣完成本几乎不用交税。但真正的大头——那500美元利润,全落在爱尔兰公司手里。爱尔兰是出了名的避税天堂,这钱就这么被苹果揣走了,一分钱税都不用多交。其他跨国公司也都这么干,美国财政部能不急吗?
所以说,给企鹅征税不是疯了,而是早有预谋。离谱操作背后,全是算计。要是不把这些无人岛圈进征税范围,说不定以后会有更多的公司跑去那注册,成了新的避税窝点,这招叫“防患于未然”,本质是冲着跨国公司来的。
那关税到底怎么逼这些公司交税?其实就是设了个“二选一”的局。假设关税是20%,要是从爱尔兰进口900美元的iPhone,就得交180美元关税;但直接从中国进口400美元的,只需要交80美元。
这里面的门道就深了:企业要么选直接进口,利润留在美国,乖乖交企业所得税;要么还想靠离岸公司逃税,就得承担高额关税。不管选哪条路,美国财政部都能捞着钱,这不就是逼着巨头们“补税”吗?
还真别说,这招看似有点效果。2025年8月的财政部报告显示,当月关税收入飙到300亿美元,比过去两个月的企业所得税加起来还多。当时不少人喊“财政奇迹”,但让人一看就觉得不对劲,这钱哪来的这么容易?
果不其然,没多久真相就露馅了。所谓的“增收”,根本是从美国人自己口袋里掏的钱。高盛早有预测,2025年6月新增的关税里,64%是美国公司扛着,22%落到消费者头上,外国企业只承担14%。
到10月更夸张,美国人承担的比例可能要涨到75%。这还不算完,标普刚出的报告更狠,说2025年特朗普的关税政策会让全球企业付出1.2万亿美元代价,而这钱三分之二都得消费者扛着,企业也就消化三分之一。
这数据可不是瞎编的,是标普基于15000名分析师对9000家公司的调查得出来的,说不定还偏保守。现在美国的进口商品价格不光没降,反而一个劲涨,老百姓买东西贵了不少,这关税不就是变相给美国人加税吗?
更坑的是,关税这边赚的钱,早就被其他税种的下滑抵消了。2025年7月的月度财政报告显示,联邦总收入4800亿美元,同比就增了80亿美元。其中关税涨了200亿美元,但个人所得税和工资税合计降了150亿美元,企业所得税也降了50亿美元。
等于说,左手靠关税多收了200亿,右手个税和企业税少收200亿,一进一出白忙活一场。这哪是对外征税,分明是美国内部的“钱袋子转移战”,说到底就是精英和底层的博弈。
你看最近特朗普盯着哈佛大学那些常青藤盟校不放,冻结科研经费、收紧留学生签证,还查基金会的钱,表面是针对教育,实则是冲精英阶层来的。这些大学从一开始就不是给普通人办的,是上层社会的“子弟俱乐部”。
但精英们也有烦恼,总不能保证后代都聪明吧?所以他们得吸收那些出身普通但成绩好的学生,比如亚洲学霸,把他们培养成自己的“打工人”。这些学生毕业后进华尔街、硅谷,帮着精英们管钱、掌权,维持这套体系运转。
特朗普反精英,可不是真要帮底层,这都是政治套路。他太懂了,民主体制下,选票在底层手里,不在精英手里。骂精英、打精英,其实是为了拉拢底层选票,拆了旧的权力联盟,再建一个以自己为核心的新圈子。
这背后其实是资本主义的老毛病了——生产是大家一起干的,钱却被少数人分了。全球化让这些跨国公司赚得盆满钵满,但利润全被寡头们拿走,税收却逃得一干二净,最后成本还转嫁给普通人。
当然,也不是说资本主义不好,它确实让科技进步了,大家日子也比以前好,但分配不均这问题太致命,积累到现在,终于藏不住了。以前的总统都靠借钱过日子,把问题往后拖。
小布什打阿富汗、伊拉克两场仗,烧了6万亿美元,债务直接翻倍,还把民怨引到国外。奥巴马搞医保改革,想帮穷人,钱不够就借钱,债务又涨一波。拜登更不用说,接着靠赤字维持,美元信用都快被透支光了。
他们都是拿未来的钱换现在的安稳,但债务总有顶头的时候。现在利息快赶上军费了,财政部这“美国版恒大”的脆弱劲儿,一下就暴露了,借钱的路走不通了。
所以特朗普才换了个玩法,不借未来的钱,改成“抢”现在的钱。拿全球化当替罪羊,对外打关税战,看着是跟外国较劲,其实是转移国内矛盾,帮自己拉选票。
但这招能成吗?目前来看看悬。关税这东西最坑底层,低收入家庭本来钱就少,买东西花的比例比高收入家庭高得多,物价一涨,日子更难了。标普那1.2万亿美元的成本,最后多半是普通美国人扛着。
而且在资本主义国家,想跟资本较劲,本身就是个悖论。那些跨国公司掌握着资源和权力,怎么可能轻易让步?现在看似关税收得多了,但企业税和个税降了,等于只是把钱从一个口袋挪到另一个口袋,根本没解决财政缺人的根本问题。
更别说,关税战还搅乱了全球贸易,美国自己的企业也受影响。成本涨了,要么裁员降薪,要么涨价转嫁给消费者,最后还是底层倒霉。精英们照样靠离岸公司赚钱,根本伤不到根基。
你说这关税战到底是赢了还是输了?表面看财政部8月多收了300亿,实则美国人一年多花不少钱,标普那1.2万亿美元的窟窿,最后还得老百姓填。薅自己人的羊毛,能救美国财政吗?我看悬。
这场所谓的“对外关税战”,本质就是美国的“内战”,是拿底层的钱补财政的窟窿,拿全球化当遮羞布。至于能不能成,估计只有时间能给答案了。
更新时间:2025-10-1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