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蜡笔小新
编辑|科技大怪兽
红海再次被推上了国际地缘政治的风口浪尖,7月27日晚,也门胡塞武装高调向全球发出警告。
是与以色列有贸易往来的商船,不分国籍、无论旗帜,一律视为打击目标,一句“中国也不例外”,瞬间引发广泛关注。
曾经享有“免死金牌”的中国商船,如今似乎也被纳入风险清单,究竟发生了什么?
2025年7月27日晚,也门胡塞武装的军事发言人叶海亚·萨雷亚发布声明,向全球发出强硬警告。
所有与以色列进行贸易往来的船只,将被视为合法打击目标,不再给予任何国家例外待遇。
胡塞武装自2023年底以来,逐步将对以色列政策的敌意外溢到红海和阿拉伯海的国际航运线上。
然而,过去一年内,胡塞在执行海上袭击行动时存在明显的“国家识别机制”,部分被视为“中立”或“未直接参与加沙战事”的国家船只。
如中国、俄罗斯等,在实操中享有“默许通行权”,胡塞这一做法建立在政治判断与地缘角色的基础上,强调的是“区别对待、策略施压”。
但局势在7月下旬彻底改变,导火索之一,是以色列于7月21日空袭也门红海港口荷台达。
网络图片
该袭击对胡塞被视为底线挑衅,此外,伴随加沙战事的继续升级,胡塞长期呼吁停火未见实质性进展,这使其寻求扩大军事打击范围,以加压以色列及其贸易伙伴。
因此,此次声明本质上是对红海军事策略的升级:从有限封锁到无限打击,从国别豁免到全球覆盖。
这不仅是向以色列发出威慑信号,更是向全球释放一种明确信号,红海不再安全,任何与以色列有关联的海上运输活动都将面临物理威胁。
网络图片
在胡塞“海上打击战术”转型之前,我国船只在红海航线一度被视为安全航运的“典范”。
根本原因在于我国长期维持在中东问题上的中立态度,尤其是在联合国安理会和地区事务中始终主张停火、避免外部干涉。
更重要的是,我国并未像部分西方国家那样直接参与或声援以色列在加沙的军事行动,因此在胡塞眼中,我国是值得尊重的中立国家。
网络图片
这一默契使得中国商船在红海航线上形成一种事实上的“绿色通行权”,2024年彭博社甚至曾报道。
胡塞曾私下向中国和俄罗斯表态,两国的商船可以自由通行红海水域,这种“外交豁免”在地缘政治冲突中极其罕见,因而被戏称为“中国的免死金牌”。
但问题正源于这种“特权”被过度曝光和滥用,随着该消息在西方媒体的广泛传播,越来越多来自第三国的商船开始冒用我国船只身份航行于红海。
网络图片
最常见的手段是在船只上悬挂中国国旗、甚至伪造中国航运公司的标识,试图混淆视听,从而规避胡塞袭击。
这种现象迅速泛滥,导致胡塞方面在实际打击行动中无法准确区分真正的中国船只与冒牌船只。
胡塞武装的此次战略调整,正是在这种识别困境之下的必然反应,取消国别豁免的做法。
网络图片
并非是突然改变对我国的态度,也不是针对我国本身的敌意,而是对“免死金牌”被冒用的现实作出的战术应变。
事实上,这种通用打击逻辑的实施,更多是针对“伪装者”而非“中立者”。
因此,我国此次被纳入“打击范围”,是一结构性误伤,它是由于其他国家的冒牌行为所引发的链式后果,而非胡塞出于地缘政治立场的转向。
网路图片
这从侧面也反映出红海军事风险的复杂性:中立身份在战争逻辑中并非始终能被准确识别或被承认,一旦边界模糊,军事行动往往趋于极端与一刀切。
面对红海形势的持续恶化,我国在国际安全架构中的角色也面临新一轮考验。
网络图片
2025年7月中旬,联合国安理会针对胡塞海上袭击问题通过第2787号决议草案,旨在授权多国部队继续对胡塞目标实施“定点反制打击”,并强化联合国在红海水域的军事巡航授权。
该草案由美国、英国提出,获得多数成员国支持,但我国选择投下弃权票,这一立场并非出于对胡塞行为的纵容,而是基于对决议结构中授权不明法律基础薄弱缺乏对也门和平进程支持条款等问题的顾虑。
我国外交部随后表示,任何联合国授权都必须基于国际法、明确边界、具备中立性,而不是成为某些国家干预中东事务的工具。
网络图片
中方担心决议将被个别国家借机扩大对也门胡塞控制区的打击范围,激化冲突、削弱外交斡旋空间。
这也是中国在安理会中多次强调“推动政治解决、反对武力优先”的主要逻辑延续。
更深一层的考虑,是我国通过“弃权”表态,间接回应胡塞误伤风险的增加。
网络图片
中方希望通过外交姿态强调其仍保持中立、推动和平的基本立场,借此重申中国商船无意介入冲突,也提醒胡塞方面重新评估其“无差别打击”战略所带来的溢出损害。
从这个角度看,我国的“弃权”并非退让,而是一次立场上的再声明与策略上的主动澄清。
它既保持与胡塞之间的外交缓冲,又避免卷入美国主导的军事机制,同时在国际场合明确支持“制衡一切扩大战火的可能性”。
网络图片
胡塞行动升级后,如何有效遏制红海局势进一步恶化,已成为全球多个大国和地区组织的外交难题。
在此背景下,我国提出了较为独立且具有中庸色彩的方案:呼吁停火、确保航运自由、同时敦促胡塞回归国际法框架。
我国在多个场合强调,解决红海安全问题不能只靠军事围堵或单边制裁,而必须回归联合国框架,推动也门问题的全面政治解决。
网络图片
同时,中国明确表示应当保障所有国家在国际水道上的自由航行权,不应因为区域冲突而牺牲全球供应链稳定。
通过外交压力让胡塞停止误伤,同时遏制以色列在加沙的军事扩张,才是治本之道。
真正打破僵局的关键,在于国际社会是否愿意正视以色列在加沙问题上的军事行为同样是当前局势的成因之一。
网络图片
如果只将矛头对准胡塞,而回避以色列的责任,结果只会导致胡塞将红海变成更强烈的“施压平台”。
因此,当前的共识正在逐步浮现:“加沙不停火,红海无宁日”,这一判断正日益成为政策制定者无法回避的现实逻辑。
多边机制、包括联合国安理会与区域对话平台,需要在新的维度下重启,也门问题与加沙问题不能继续割裂处理,红海安全与中东和平必须统筹考量。
网络图片
胡塞武装对红海的军事升级不只是一次区域性骚扰事件,而是将地缘政治、能源通道、外交策略和国际秩序深度交织的一次警示。
红海不是孤立战场,而是中东问题的溢出接口,破解此局,需从源头断火、从外交开路、从多边协商出发。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信息来源:新华社新媒体2025-07-28胡塞武装:将打击任何“与以色列港口往来企业下属船只”
海外网2025-07-28胡塞武装升级海上封锁 将袭击所有与以合作公司船只
中国新闻网2025-07-28胡塞武装:将袭击所有与以色列合作公司船只
更新时间:2025-07-3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