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Q精神是寻求心理平衡的灵丹妙药 (鸿哥杂文1)

插图 范曾先生作

鲁迅先生的《阿Q正传》,塑造了一个可爱的阿Q先生,他的精神胜利法,可谓寻求心理平衡的灵丹妙药。其实,精神胜利这一方法,并非阿Q先生首创,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人进行了成功的运用。《列子》上讲了个故事,说周国一位姓尹的富人家里有个役夫,每天白日做苦工,夜里却梦见当国王。他说:人生百年,日夜各占一半,白天做工虽然辛苦,夜晚做国王却快活无比,故他对自己的生活十分满意。这个役夫可谓善于寻求心理平衡、运用精神胜利法的祖宗了。

鲁迅先生肖像印

精神胜利,或曰寻求心理平衡,应视为一种有效的心理治疗方法。从现代医学的观点看,是一种重要的医疗手段。因此,精神胜利法不一定全是自我麻醉,也有可取之处。特别对于我等平民百姓讲,意义更为重要。我等无权少钱,物质生活本来不容乐观,如果精神上又不能自我解脱,岂不更加痛苦。所以善于“精神胜利”即善于自我安慰,确是一件妙事。

例如,无法赚到大钱,不妨这样想:钱多了不一定给你带来幸福。如果用来买汽车,容易出事,君不见那些买了私人汽车的各类“明星”,弄不好就出车祸,比我坐“公汽”的似乎更不安全。如果用来吃喝玩乐,容易坠入腐化堕落的泥坑,且有害于身体健康。正如枚乘《七发》云:“纵耳目之欲,恣肢体之安者,伤血脉之和。且夫出舆入辇,命曰厥痿之机;洞房清宫,命曰寒热之媒;皓齿蛾眉,命曰伐性之斧;甘脆肥脓,命曰腐肠之药。”历代那些当皇帝的,都是享乐界的高手,可没几个身体好的,多数短命,活过六十岁就算长寿了,而历代超过百岁的老人不可胜数,且多是苦命之人。可见钱多了追求享受不是好事。

又如,手中无权,这也不是什么坏事。历代手中握有大权者,若一心奉公,比常人更苦更累;若怀有私心野心者,权力带给他们的常不是好下场。如某些贪官污吏,一时权势冲天,到头来,堕入十八层地狱,永世不得翻身,这种现象多如牛毛,不必点名举例了。有个笑话说,如今最危险的职业就是当官。还是《红楼梦》看得透:“因嫌纱帽小,致使枷锁扛,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再如,没有名气,这更不值得苦恼。名气,说白了就是别人都认得你。所以,每个人至少在他家里是“著名”的,即都是自己家里著名的父亲、丈夫、儿子,或母亲、妻子、女儿之类。在一个单位、或一个省市乃至一个国家出名,则是“五十步”与“百步”的区别。任何一个名人,拿到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去看,大概名气都有限。庄子讲的故事很妙:有两个国家分别建在蜗牛的左右两个角上,里面的人常为争名夺利而打仗。人们的名气有大小之别,但从宏观时空角度看,也许全都是“蜗角之名”,这样的名气,不要它也罢。

这么一想,的确没有什么值得人们去苦恼的。鄙人是阿Q老先生的弟子之一,常说的一句话是:“我应有尽有”。此话反过来理解就是:凡我没有的,便是我不应有的。这就叫知足常乐。

以上所言,都是“阿Q学派”的理论。“阿Q学派”的精髓便是精神胜利,避苦找乐。不过,话说回来,阿Q精神虽要有一点,但不可太多。一个人太“阿Q”了,就会没出息;整个社会太“阿Q”了,世界就不能进步。说到底,还是要提倡奋斗,不过不是“艰苦奋斗”,而是“快活奋斗”,即放下各种精神负担去奋斗。人的心情愉快了,工作效率会更高,说不定干着干着,就成了百万富翁;或象王朔老师那样,一不留神,就写出一部《红楼梦》来,名垂青史。


作者简介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05

标签:美文   灵丹妙药   杂文   精神   心理   名气   红楼梦   历代   善于   学派   家里   列子   快活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