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颜值即正义”的时代,怎样永葆青春成了所有女人最为关注的话题。
即便把五官放一边暂且不谈,相信没有哪个女人想让自己的脸上出现岁月的痕迹。
各种“科技与狠活”没少上,可效果却微乎其微,究竟什么决定“脸龄”。
把不少女人逼得成为了生物学家,当年在化学课上听得昏昏欲睡,如今为了美也算是拼了。
这不华中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宁康教授与刘卫教授团队又有了新的研究成果。
研究了视角。
或许有人会对“皮肤微生物组”和“皮肤影像表型组”这两个专业名词感到困惑,其实它们的含义并不复杂。
皮肤影像表型,通常指通过影像技术捕捉到的皮肤表型特征,比如色斑、毛孔大小、皱纹等,这些都是女性日常护肤中重点关注的问题。
而皮肤微生物组,理解起来也很简单。如今人们都知道肠道内的有益微生物对健康至关重要,皮肤作为人体最大的器官,表面当然也分布着数百万个共生微生物,它们构成了继肠道微生物之后人体第二大微生物群落。
皮肤微生物群与皮肤健康密切相关,不仅能增强皮肤屏障功能,还能调节免疫系统。
此前已有研究报道皮肤微生物群与皮肤疾病、生理特征之间存在相关性,但皮肤影像特征与皮肤微生物群之间的相互作用,一直以来研究都较为薄弱,这正是宁康教授与刘卫教授团队此次研究的核心目标。
为了达成研究目标,团队在中国校园内招募了两个队列。其中,中国皮肤表型队列由712位女性与286位男性组成。
中国皮肤表型微生物群队列则由246位女性组成。研究共测试了两个队列中1244位健康个体面颊部位的十种皮肤影像表型。
具体包括亮度、皮脂、红斑、纹理、黑色素、毛孔、皱纹、色素、血红蛋白和紫外斑。还对中国皮肤表型微生物群队列中246位个体的皮肤微生物组进行了检测。
为了更精准地分析皮肤影像表型随年龄的变化规律,研究团队根据年龄将中国皮肤表型队列分为五个亚组,18-20岁、21-35岁、36-50岁、51-65岁和66-82岁,这几个区间都给安排上了,为的就是识别皮肤影像表型的时间动态性。
研究结果显示,18岁以后,所有样本的色素、毛孔、紫外斑、黑色素、血红蛋白和皱纹水平均随年龄增长而上升,亮度和纹理水平则随年龄增长而下降。其中,皱纹形成和纹理下降的变化在36岁时表现得最为明显。
通过对比女性和男性样本,研究人员发现性别是影响皮肤影像表型时间动态的重要因素。在18-65岁范围内,女性肤色亮度更高,但皱纹水平也比男性更高,这一发现与日常生活中女性更关注皮肤抗皱护理的现象相契合。
基于中国皮肤表型队列的数据,研究团队运用随机森林回归模型,以十种皮肤影像表型为基础构建了皮肤表型年龄指数。
在这一模型中,毛孔、色素和紫外斑是影响力较强的变量。皮肤表型年龄指数能够有效反映个体总体的皮肤影像表型状态。
简单来说,如果两名年龄相同的个体,其中一人的皮肤表型年龄指数更低,那么其皮肤的影像表型状态就更显年轻。
除了根据皮肤表型构建的皮肤表型年龄指数,研究团队还针对中国皮肤表型微生物群队列中的样本,分别建立了基于皮肤微生物种类的皮肤微生物年龄指数,以及结合皮肤表型与微生物种类的皮肤整合年龄指数。
在与微生物老化相关的物种中,奥斯陆莫拉菌、戈登链球菌和副血链球菌是最具代表性的三种。
换句话说也就是该研究通过机器学习成功建立了三个皮肤年龄指数,分别用于表征皮肤表型衰老、皮肤微生物衰老以及两者结合的综合衰老状态,为皮肤衰老研究提供了更全面的评估指标。
在探究皮肤微生物组成与皮肤影像表型之间的相关性时,研究得出了一系列有价值的结论。结果表明,毛孔和色素水平与菌群阿尔法多样性呈正相关,亮度与皮脂水平则与菌群阿尔法多样性呈负相关。
在单一物种与皮肤影像表型的相关性方面,皮脂和亮度水平与多种微生物物种的丰度呈负相关,例如细菌中的马氏棒状杆菌、头状葡萄球菌和乳球菌,真菌中的限制性马拉色菌,以及病毒中的人内源性逆转录病毒K。
除此之外,色斑水平与包括轻链球菌、口腔链球菌和乳球菌在内的链球菌属呈正相关。这些发现共同表明,特定的皮肤影像表型与皮肤微生物的多样性和组成之间存在着复杂且密切的联系。
由于皮肤微生物组成与皮肤影像表型之间存在较强的相关性,研究团队进一步探讨了皮肤菌群在预测皮肤影像表型方面的能力。
从最后的结果来看,有九种皮肤影像表型可以通过微生物组成有效预测,其中肤色亮度水平的预测误差最低,其次是综合考虑大小和深浅的毛孔水平以及紫外斑水平。
这一结果进一步验证了皮肤微生物群与皮肤影像表型之间的强相关性,也为通过调控皮肤微生物群改善皮肤状态提供了理论依据。
当然团队的研究并没有停止,为了深入研究皮肤微生物对皮肤影像表型的调节作用,研究团队将451万1788个微生物基因比对到KEGG数据库,获得KEGG同源基因丰度。
之后将同源基因分组到KEGG模块,最终识别出皮肤微生物的谷氨酰胺合成和血红素合成功能模块。
研究发现,这两个功能模块与皮脂、红斑水平呈现正相关,而与毛孔、皱纹呈现负相关。其中,血红素与谷氨酰胺具有抗炎和抗氧化的特性,它们的缺乏可能会导致多种皮肤疾病,例如皮肤炎症、色素沉着异常等症状。
还有一项研究结果对于“痘痘星人”来说算是“福音”,研究还进一步确定痤疮皮肤杆菌是上述代谢通路的核心驱动物种。
痤疮皮肤杆菌可通过调控皮脂分泌,抑制毛孔扩张及皱纹形成,这一发现为微生物组靶向的皮肤健康干预提供了潜在的理论依据,也为后续研发针对性的护肤产品和治疗方案奠定了基础。
这次的研究通过机器学习建立了三个皮肤年龄指数,用以代表个体皮肤的表型和微生物状态。展示了皮肤微生物组与皮肤影像表型之间的强相关性,证明了通过皮肤微生物的组成可对皮肤影像表型进行有效预测。
而且还发现皮肤微生物组能通过多种潜在机制调节皮肤影像表型的状态,为复杂的皮肤微生物与表型相互作用研究提供了新的见解。
如今我们已经明确,皮肤微生物与皮肤健康乃至皮肤外观状态都息息相关。无论是通过代谢调节毛孔、皱纹、皮脂等皮肤表征来塑造皮肤外观,还是与皮肤老化之间的紧密联系,皮肤微生物都像是一把开启美丽密码的钥匙。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为了追求美丽,就必须深入学习生物医学知识。回想肠道益生菌刚刚兴起的时候,人们对它也是既好奇又担忧,想尝试却又心存顾虑。
比如很多宝妈在为孩子选择益生菌产品时,都会仔细查看配方中是否含有免疫球蛋白G(IgG),生怕选到不合适的产品。
但随着益生菌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产品类别的日益丰富以及相关知识的广泛普及,如今市面上很多进口产品都或多或少与益生菌产生了关联,益生菌也逐渐成为人们健康生活的一部分,皮肤微生物的发展或许也会遵循类似的路径。
随着皮肤微生物领域研究的不断深化,皮肤健康管理和皮肤疾病治疗必将迎来更多新的视角和策略。
相关的研究成果未来可能会转化为更具个性化和精准性的皮肤健康解决方案,为人们的皮肤护理提供更科学、更有效的支持。
对于我们普通人而言,只需为科研人员的辛勤付出热烈鼓掌,然后坐等这些研究成果落地,享受科技进步带来的便利就能万事大吉了。
即便未来护肤品成分表上出现一些难以理解的新词汇,也无需感到焦虑。毕竟任何功效神奇的护肤品,能起到的作用都只是锦上添花,而每一个独一无二的你,本身就拥有属于自己的美丽。
更新时间:2025-09-2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