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市江宁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高海燕教授接诊过一位67岁的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魏大爷。他因听说“长期吸氧会上瘾”,每天只吸氧3-4小时,憋得嘴唇发紫、呼吸困难时才匆忙戴上鼻导管。
半年后,他因严重肺心病住院,医生发现他的血氧饱和度长期低于85%,心脏已出现代偿性肥大。高教授痛心道:“他不是输给了慢阻肺病,而是输给了对吸氧的误解!”
“如果医生已明确告知需要长期吸氧,那就必须严格遵守,很多患者以为长期吸氧就会上瘾,会依赖,有副作用,或者认为低流量氧疗没效果,这些都是极其错误的认知。”
高教授告诉我们,以慢阻肺病患者为例,被医嘱需要长期吸氧的根本不是说氧疗可有可无,而是“救命氧”。国际指南明确指出,血氧饱和度(SpO₂)<88%或动脉血氧分压(PaO₂)≤55mmHg的患者必须长期氧疗,且每天至少15小时。这部分人一定是达到了这个标准,医生才会做这样的医嘱。
那为什么必须低流量吸氧吸够15小时呢?少一些可以吗?
“首先是为了保护器官,长期缺氧可引发肺动脉高压、红细胞增多症,导致心脏负荷加重,而每天吸氧15小时是可以降低肺动脉压力20%-30%,延缓肺心病进程的。魏大爷的教训就是他误以为在最憋气难受的时候吸氧越管用越安全,却不知长期慢性缺氧加速了心肺功能崩溃。”
“另外很重要一个功能是呼吸中枢调节,比如慢阻肺病患者,他们的呼吸依赖低氧刺激,突然高流量吸氧会‘麻痹’呼吸中枢,导致二氧化碳潴留,甚至肺性脑病(昏迷、抽搐)。已有研究显示,那些长期每天规律吸氧15小时以上的患者,5年生存率比不规律者高40%!”高教授解释。
“谈到危险,记住最硬核的知识点就是:血氧、症状、并发症,这三个指标定生死。”
高教授告诉我们,血氧饱和度<88%相当于是器官的“沉默杀手”,大脑缺氧3分钟即不可逆损伤,心脏缺氧1小时可能心衰,长期低氧还会引发肺纤维化、胃溃疡,这些都是危害。您用家用指脉氧仪测一测,如果持续SpO₂<88%,或是您在医院检测了动脉血气PaO₂≤55mmHg,那您必须长期吸氧。症状上最突出的就是活动后气短如“窒息”,比如爬一层楼都喘不过气,我们有的患者连刷牙的运动幅度都能憋得满脸通红,这类人也必须长期吸氧,因为他们的症状已明显表现出活动时耗氧量增加,严重缺氧会诱发恶性心律失常甚至是猝死。
“谈到合并症,魏大爷就是个典型例子,合并肺心病,且反复急性加重,缺氧导致肺血管收缩,右心室肥厚,最终心力衰竭。他只有长期规范吸氧才能降低肺动脉压力,减少急性加重,减少住院次数。出现这些合并症的患者通常SpO₂也<88%,这样的患者每年急性发作次数是无合并症、血氧正常者的3倍。”
“流量、时间、清洁,差一毫厘都可能出问题,我们根据临床上见过的危险病例总结出一些别人在家庭氧疗上踩过的‘致命坑’,哪一个错了都会让原本是续命的吸氧变成‘催命符’,有过这些错误操作的千万要纠正过来。”
高教授强调:
1、选择合适的吸氧流量。慢阻肺病患者适合低流量吸氧,一般吸氧流量控制在1-2L/min。因为慢阻肺病患者呼吸靠低氧驱动,而高浓度吸氧可能会抑制呼吸中枢,导致二氧化碳潴留,最错误的操作就是擅自调大吸氧流量至5L/min,我们有这样操作后夜间昏迷送医的真实案例。
2、时间宁长勿短,夜间吸氧更是“黄金时段”,最佳方案是夜间连续吸氧8-10小时+白天分次补氧(如午睡、活动后)。建议同时进行血氧监测,维持吸氧时SpO₂>90%。
3、清洁非常重要!我们常遇到长期氧疗的患者出现肺炎的,有一个隐患就是鼻导管滋生细菌引发肺炎,还有湿化瓶不能用自来水,会堵塞管道及增加感染的风险,这些习惯必须改。正确操作是湿化瓶中的水每天更换,每周清洗湿化瓶、更换鼻导管或彻底消毒杀菌,氧气管用后也要用温水冲洗晾干。还有过滤器建议1-3个月换一次,灰尘堵塞也会降低氧浓度。
“还有一个比较极致的‘坑’要提醒大家,就是防火防油,过去曾有患者因此遇险,吸氧时一定要远离燃气灶、蚊香,禁止有旁人吸烟(氧气助燃)。最好是单独设置一个房间专门作为氧疗室。”
更新时间:2025-09-2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