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是秋天的第一个节气,标志着夏去秋来,阳气渐收、阴气渐长。中医养生强调“天人相应”,此时养生重在收敛阳气、养肺润燥、健脾和胃,为秋冬健康打下基础。
起居调养
收敛阳气,早卧早起
调整作息
“早卧早起,与鸡俱兴”。立秋后,自然界阳气开始收敛,人也应顺应天时,逐渐调整作息。
早睡(建议晚上10-11点)以顺应阳气收敛,早起(建议早上6-7点)以利于肺气的舒展。保证充足睡眠,避免熬夜耗伤阴津。
防寒保暖
立秋后虽有“秋老虎”,但早晚温差开始增大,特别是雨后。要注意适时添加衣物,尤其是保护好颈部、腹部、脚踝等易受寒的部位。
避免过度使用空调冷气,防止风寒之邪侵袭。
适度运动
运动量不宜过大过猛,避免大汗淋漓耗伤津液。选择较为平和的运动,如散步、慢跑、太极拳、八段锦、瑜伽等。
运动时间宜选择在清晨或傍晚凉爽时。运动后及时擦干汗水,更换湿衣。
饮食调养
少辛多酸,滋阴润燥
立秋饮食的核心是:减辛(减少辛辣发散)增酸(增加酸味收敛)以助肺气,滋阴润燥以防秋燥,顾护脾胃以防“长夏湿困”。
减辛增酸
减辛:应少食辣椒、生姜、大蒜、芥末、韭菜等辛辣刺激之物,以免加重秋燥,导致上火、咽喉肿痛等问题。
增酸:适当增加葡萄、山楂、柠檬、番茄等酸性食物的摄入,酸能帮助人体收敛夏季过度耗散的阳气,滋养肺阴、固护津液。
滋阴润燥
水果:梨(生吃清热,熟吃滋阴)、苹果、葡萄、石榴、甘蔗、荸荠、枇杷。
蔬菜:莲藕(生吃清热生津,熟吃健脾开胃)、银耳、百合、山药、白萝卜、冬瓜、南瓜、芹菜、菠菜。
坚果/种子:芝麻(黑芝麻尤佳)、杏仁、核桃、莲子、芡实、蜂蜜(温水冲服)。
粥汤:多喝滋阴润肺的粥汤,如银耳百合莲子羹、雪梨冰糖炖川贝、山药粥、南瓜小米粥、莲藕排骨汤等。
贴秋膘”需谨慎
传统“贴秋膘”是指立秋后进补,但现代人普遍营养过剩,且夏季脾胃功能可能较弱,不宜立刻大补特补。
进补应循序渐进,以清补、平补为主,首选上述滋阴润燥、健脾益气的食物,体质虚弱者可在中医师指导下适当进补。
中医提示重点防护
预防秋燥
护肺防病
(本文内容部分来源于网络,若侵犯您的版权或者所标来源非第一原创,请后台私信,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更新时间:2025-08-0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