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5月,吴江县严墓区成立了吴江第一个农村党支部——中共东水家港支部,支部书记沈英杰就是水家港村人。岁月悠悠,沈英杰和他的战友们为之奋斗的幸福生活,在今天中国式现代化推进征程中,已经有了鲜明的雏形。以沈英杰为代表的一大批严墓地区老共产党员,虽然绝大多数都走进了历史,但他们可歌可泣的对敌斗争,成为一页页历史档案,成为共产党人的红色根脉,流传千古。生活在和平幸福时代的我们,更要牢记他们紧跟共产党,抛头颅洒热血,为建设新中国作出的丰功伟绩。
▲中共东水家港支部所在地(杨晓容 提供)
加入共产党 建立党支部
抗日战争爆发后,严墓地区以其两省相邻的地理位置,吸引了中共中央特科、中共浙西北特委、新四军军部等条线的党组织,派出共产党员在此开展抗日活动。
▲铜罗(严墓)古镇
中共浙西党组织派到严墓地区的党员韩昌,是浙江桐乡人。他在国共合作的背景下进入吴江县政府工作,担任民运科长,并秘密担任中共严墓区委书记。他经常深入农村,向老百姓宣传抗日。不久,组织成立了“江南游击区民众抗日救国会”(以下简称“救国会”)。
1918年9月,沈英杰(又名沈小娜)出生,1931年在西水家港学堂读了一年书,成年后以跑乡理发为生。在跑乡过程中,他看到了人民疾苦和社会腐败,于是主动参加了“救国会”,并担任小组长。“救国会”成员,每人发会员证,凭该证治病不要钱,晚上哨兵可以放行。
▲农民救国会会员证
韩昌经常与沈英杰谈心,谈抗日,谈中国人不做亡国奴。有一次,他说:“蒋介石不抗日,汪精卫做汉奸,不顾中国人民吃苦头,只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最抗日”。他问沈英杰:“共产党好?还是国民党好?”沈说:“共产党好。”韩说:“既然共产党好,为什么不去找共产党?”沈说:“如果知道哪里有共产党,我马上去参加”!
1938年10月15日,沈英杰由韩昌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成立党小组,韩昌任组长。并明确党小组的任务:开展群众工作,秘密发展党员。
1939年5月,在韩昌主持下,东水家港党支部成立,沈英杰任支部书记,沈四宝任组织委员,沈二娜任宣传委员。支部里面好几名党员都是水家港村的青年,他们从韩昌身上看到了共产党的形象和作为,跟他干革命有奔头。沈英杰以剃头职业为掩护,挑着剃头担,走东乡,串西乡,进行联系和活动。1940年5月,水家港妇女支部成立,支部书记沈彩珍也是水家港人。这年5月,严墓区委书记韩昌奉命调回浙西,韩昌临行前,明确沈英杰负责严墓区委工作。
▲沈英杰(杨晓容 提供)
1940年8月,中共严墓区委书记赵子扬与东水家港党支部书记沈英杰,率领支部党员沈四宝和杨永源,到严墓镇区散发革命传单。他们从东水家港出发到严墓,在昌绿茶馆店吃茶商量,看到西面枫桥头有很多匪军,身穿便衣,挂着驳壳枪走动。北街三仙弄到枫桥头人特别多。于是分两路行动:沈英杰和杨永源向东,沈四宝向西分发传单,第一张就放在茶馆里,上、下塘店门对发,每个摊头一张。在接近枫桥时,他们看到桥头有日军哨兵,又转身向北面三仙弄到东北方面继续发传单,3人在枫桥北堍碰头。这时,十几个日军追了过来,他们迅速拐进米店,出后门机智脱险,日军一直追到大德塘桥开了几枪一无所获。
▲枫桥河廊
成立“联村会”,发动群众闹革命
1940年冬,在东水家港党支部发动下,在严墓区阳和桥村桃园召开“联村会”成立大会。参加“联村会”的有祝里、算墟、志和、白溪、泰鸿 5 个乡的村民代表。沈英杰任“联村会”干事长。“联村会”谱写会歌,办夜校,教村民唱抗日歌曲,与当地恶霸地主和伪乡长斗争。当时严墓区的农民,身受重重压迫,生活十分困难。东水家港党支部在严墓区瑾下浜村召开“联村会”会议,决定学习解放区“二五减租”政策,在一些乡村召开减租减息说理会,为贫苦农民撑腰,迫使地主、富农减租。“联村会”还支持妇女与封建礼教决裂,参加革命斗争。1941年初,“联村会”上书县政府,要求实行“二五减租”未获通过,反遭到国民党政府的搜捕,“联村会”组织遭到破坏,沈英杰被迫离开严墓,进入新四军工作。
▲新四军军民鱼水情
1941年1月皖南事变发生后,国民党顽固派掀起反共高潮,吴江县政府内的顽固派也向革命力量反扑。设在严墓水家港村的中共浙西路东特委,由严墓区迁至浙江南浔镇。特委书记朱辉夫妇由水家港村党员沈四宝(沈文乾)、沈阿二、沈三娜3人,乘夜色护送去南浔,在进入江浙交界的桥上,发现日军岗哨对行人逐个搜索盘问,他们立即沿河走到一个偏僻村庄,借了农船渡河到对岸,一路上有惊无险,最终将朱辉夫妇安全护送到南浔小莲庄。
1941年3月,沈英杰到南浔找到浙西特委书记朱辉,由他介绍到新四军六师谭震林处,在保安司令部民政训练班学习1个月后,分配至江防局十一圩港做税务工作,后来又到海沙区收粮工作队工作。
▲谭震林
沈英杰牵挂着家乡的革命事业。这年10月底,沈英杰回家乡寻找党组织,经过上海,一路辗转经嘉兴、濮院、乌镇,终于找到浙西特委书记朱辉,沈英杰汇报了他在新四军工作的情况,沈英杰的党组织关系,转给后来任吴嘉工委书记的沈如淙。
▲年轻时的沈如淙
到1941年12月,外地进入吴江的中共党组织主要负责人和党员全部撤离严墓,严墓本地农村的党员也都潜伏下来,伺机再起。沈英杰和战友们隐蔽在家乡,并没有放弃斗争。
“沈阿宝”在行动
1942年4月,中共嘉兴县新塍区委领导附近地区的党组织开展活动。水家港村党员沈英杰、沈阿五、沈四宝(沈文乾)3 人,从每人的姓名中拿出1个字,化名“沈阿宝”在严墓四乡开展活动。他们三人都以理发为掩护,按照党组织的指示,收集和传递情报。日军为了抓住“沈阿宝”,在严墓区各道路口设置明岗暗哨,进行盘查,东面抓了一个疑似“沈阿宝”正在盘问,西面又有一个“沈阿宝”在活动。沈英杰等三名党员在外收集情报时,多次遭遇盘查,均机智地化险为夷。到抗日战争胜利时,严墓地区归浙西特委领导的党员共有49人,其中一大部分是以沈英杰为首的水家港村青年党员。
▲吴嘉湖独立团成立旧址——新塍新桥庙
计除恶霸区长
1949年初春,解放军即将横渡长江,解放全中国。被严墓人民称为“霸一方”的严墓区区长吴雄,眼看国民党末日将临,便借口筹集军粮加紧搜刮民脂民膏,想狠捞一把便逃之夭夭。于是,他在严墓镇枫桥头贴出布告,限期每人交一块银洋“人头税”。乡亲们看了布告,切齿痛恨。
▲解放军横渡长江
东水家港党支部书记沈英杰,不久前接到党组织指示,要见机除掉吴雄,以此振奋人心,迎接大军南下。沈英杰在百姓中宣传“区长只顾自己捞,不管百姓死活,我们大家齐心不交,怕他什么!”人们十分赞成,拒不交税。果然“人头税”收了七八天,也没有收到几个钱。沈英杰和沈四宝、沈阿五决定,利用敌人内部矛盾,除掉吴雄。沈英杰寻思,对付吴雄这样的恶霸,不能硬攻,只可计除。这时他想起了两个人,一个叫水学春,3 年前被人绑票,而绑匪是吴雄同伙,他为此耿耿于怀。另一个是陈林宝,他老婆就是被吴雄迫害而死,他总想着报仇雪恨。沈英杰暗中联系水学春、陈林宝,商量寻找机会除霸。3月28日,陈林宝探得吴雄第二天一早将乘轮船去嘉兴办事,立即将消息告知水学春,三人很快就商定了行动计划。29日清早,东方微白,严墓父子桥轮船码头拥挤着乘船的人,吴雄提着一只皮箱正要上船,听到身后有人喊道:“那不是吴区长吗?”吴雄回头一看,只见一个瘦小的黑汉走到面前,拍拍他的肩膀说:“怎么不认识了?吴区长真是贵人多忘事啊!”吴雄正在疑惑,黑汉拉住吴雄的手说:“来来,我和你商量件事。”两人走到轮埠东侧河边僻静之处时,吴雄问:“什么事?”“我想向你借点钱,借二十担米钱。”黑汉一边说,一边从腰间猛地抽出短枪,对准吴雄的脑袋开枪,“砰”的一声,只见吴雄身体晃了晃瘫倒在地,当场毙命,群众得知吴雄被除后拍手称快。
参加“吴嘉湖独立大队”
在解放战争期间,沈英杰所在的严墓地区党员,在中共吴嘉工委的领导下,成功地组织了几次“夺枪”行动。1948年5、6月间,沈英杰还参加了一次“运枪”行动,从嘉兴乘火车到上海秘密取枪,再乘火车运到嘉兴,为创建党的地方武装打下基础。1948年7月,中共吴嘉工委从严墓、坛丘的地下党员中挑选10名骨干,配备10支短枪,成立吴嘉武工队,以宣传群众,扰乱敌人。队员相互间不叫名字,只呼代号:老大、老二、老三……沈英杰称“老大”。1949年4月初,吴江解放前夕,由中共领导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江南挺进纵队吴嘉湖独立团”(以下简称“吴嘉湖独立团”)成立。不久改编为“吴嘉湖独立大队”,沈英杰任第七中队队长,后又改编成“浙江军区嘉兴独立营”,沈英杰任第一连连长。吴嘉湖独立团的建立,有力地争取了乡镇民众自卫队起义,打击国民党在吴江、嘉兴的反动势力,保护地方安全,减少人民群众的财产损失,为迎接解放作出了贡献。
▲吴嘉湖独立团委任状
解放前夕,吴嘉湖独立团接到上级党组织的指令,命令部队进驻南浔,保护全国四大藏书楼之一的嘉业堂藏书楼,在独立团第一连连长沈英杰,指导员胡国均等带领下,部队连夜赶往南浔,武装保卫嘉业堂藏书楼。期间,第一连遭到匪特突袭,守卫的战士英勇还击,胜利完成了任务。
▲嘉业堂藏书楼
1949年5月吴江全境解放。沈英杰按照党组织要求,把严墓地区的地下党员名单报送联系人,5月7日,再由联系人将名单移交中共吴江县委。1949年7、8月间,浙江省军区在杭州举办参谋训练班,沈英杰被抽去学习,学习结束后,他到省军区医院工作。1952年9月,他以华东军区野战七院部司务长的身份,退伍回乡工作,先后在震泽、严墓和青云机电站工作,直到1984年12月离休,1994年10月逝世于家乡。
平凡工作 初心不改
回到家乡的沈英杰,脱下了军官服,成为一名普通的工作人员,先在铜罗乡渔业工会短暂工作了一段时间,又到震泽镇专卖处担任主任。1953年3月,沈英杰身患疾病,主动退职回家休养,身体稍有好转,他又干起了自己的老本行,走乡串户为群众理发,以此为生,一直到1964年7月,沈英杰进入青云机电站做了一名农临工,做最基础的套闸管理工作。从正式工到农临工,他对此无怨无悔,也没有向组织提出要求。从此以后,沈英杰一直在青云机电站工作,从1971年1月起,到1984年12月离休为止,他担任青云机电站天亮、新成灌区主任兼电工。他热爱自己的平凡工作,长年吃住在灌区宿舍,确保灌区调水排灌任务完成。
▲沈英杰离休批准书(杨晓容 提供)
清澈的河水,年复一年滋养着庄稼,沈英杰与水为伴,理水为业。似水年华,清水大香。看似平淡无奇,却在默默奉献。离休后他依然住在单位宿舍里,又义务干起了老本行,当时理发已不再是为生,而是义务为大家服务。虽然离开了工作岗位,沈英杰仍然心系共产党。1986年前后,全党开展整党活动,沈英杰主动参加,他在党员登记表中说:自己虽然工作离休了,也不是干部编制,但我的思想不能休。他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施的改革开放政策非常拥护,他说“最近短短的7年,农民富裕了,市场繁荣了,我们农村的楼房普遍新建起来,现在人民的生活,比任何时候都好”。“我的思想要保持同党中央一致,为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奋斗终身,做一名合格党员”。
▲沈英杰回忆录节选(杨晓容 提供)
沈金大是沈英杰独子,今年88岁,现居住在水家港村。沈金大回忆说,自从父亲出去干革命后,几乎没有在家里住过。即便是解放后回到地方上工作,也都是住在单位宿舍。或许是干地下工作养成的习惯,他总是独来独往,朋友很少,也鲜少和家人往来,哪怕是唯一的儿子也交往不多。直到沈英杰生命中的最后18天,反倒成了父子俩相处最长的一段时间。
“那时候他还是住在青云机电站宿舍,我要带他去看病,他不肯去,说治不好了,不要给组织增加负担了。”就这样,沈金大在父亲的宿舍里陪他走完了人生的最后旅程。
1994年,沈英杰在弥留之际,对代表组织前来看望他的工作人员说,“我对不起人民,对不起党,一生没有为党和国家做多少贡献……”,并当场把仅有的几百元积蓄作为党费,交给了组织。
解放后,沈金大在父亲的影响下,1956年报名参军,五十年代独子不当兵,但是沈英杰非常支持儿子到部队锻炼成长,在部队工作了8年以后,沈金大回到家乡,办厂务农,直到退休。
受父亲影响,沈金大鼓励自己的孙女沈丽也走进军营锻炼并光荣入党。如今孙女复员回乡后,在桃源镇苏州诗淇服饰有限公司担任副总经理。为了纪念曾祖父光辉的一生,沈丽所在的企业,专门建造了近200平方米的人物浮雕墙,记录了曾祖父和他的战友们那段光辉历史,沈丽还撰文《我的曾祖父——沈英杰》刻于墙上。
在水乡中永生
吴江区常青爱心帮困会和吴江区老区开发促进会一直惦记着沈英杰和一批中共党员80多年前舍生忘死开展革命斗争的故事。2024年,主动与桃源镇党委和水家港村联系,捐资116万元,建设中共东水家港支部所在地纪念场(馆),经过近一年的设计和施工,于2025年4月2日,纪念场(馆)对外开放。桃源镇党委和村党总支,专程给常青爱心帮困会送来了锦旗:常青不老永流传 桃源芬芳现初心。
中共东水家港支部所在地纪念场(馆),位于桃源镇水家港村。在村部的南面,一块重达20吨的纪念碑,安卧在东南湾河边。碑文:中共东水家港支部所在地,石碑背面刻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8个大字,揭示了这里曾经是中国共产党人冒着生命危险,开展革命斗争的热血场地。石碑两侧,仿古初心亭、使命亭,彰显共产党人的初心,可供村民瞻仰休息之用。过石碑,走过仿古崇仙桥,来到仰望坛,8位共产党员群像石雕毅然挺立,英气勃发,他们都是土生土长的水家港村人:沈英杰、沈彩珍、沈阿五、沈才生、沈文乾、沈小宝、沈文林、沈龙宝。
▲中共东水家港支部所在地纪念场(馆)
群像石雕下石条上镌刻的“处险心向党,功成不在我”,彰显了这8位热血青年为代表的共产党人,抛头颅洒热血,为人民幸福而奋斗的高尚情怀。
▲群像石雕(杨晓容 提供)
群像石雕对面是中共东水家港支部革命史料陈列室,运用文字、图片、实物和情景还原,再现了东水家港党支部成立背景和革命活动,如沈英杰散发抗日传单、计除恶霸,沈龙宝用砖头砸死日军、成立村联会、开展二五减息、发动群众参加抗日等活动。在东水家港党支部带领下,严墓地区的党组织如雨后春笋,拔节生长,革命之火,呈现燎原之势,红色故事至今传诵。
▲吴江中共东水家港支部革命史料陈列室
水家港村日新月异,东南湾河水潺潺。沈英杰长眠在群像石雕南面50米向阳处。
出生在水乡,战斗在水乡。在水乡中成长,在水乡中永生。历史将永远铭记以沈英杰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在抗日战争的烽火岁月里的英勇事迹。
更新时间:2025-05-0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