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真让特朗普 “赌” 对了!当地时间 7 月 22 日,这一天堪称特朗普贸易谈判的 “高光时刻”,特朗普一口气官宣美国与菲律宾、日本两国达成贸易协议,同时白宫发布了 7 月 15 日与印尼达成的贸易协议细节,这效率,着实令人咋舌。
要知道,距离美方原定 8 月 1 日加征新一轮关税的最后期限,可就只剩不到 10 天了。
这三国中,有的此前态度强硬得很,可如今却纷纷低头服软,这剧情反转,让各方都始料未及。
特朗普到底手握什么底牌,能在如此短时间内连下三局?他对中国摊牌喊话,又释放出怎样的信号?
根据新华社、央视新闻等媒体报道,7月2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与菲律宾、印尼、日本三国分别达成贸易协议。
协议内容类似,关键要点统一:三国向美方开放市场,美方则对其出口商品施加不同程度的关税。菲律宾接受19%的美方关税,印尼同样是19%,日本则为15%。
与此同时,三国均承诺大规模采购美国产品,并在某些领域作出附加让步。
这些协议快速敲定,显然是特朗普政府施压策略集中爆发的结果。
菲律宾刚与美方敲定合作协议原本是20%,小马科斯亲自上阵,与特朗普交涉,最终“砍”下个95折。
听起来像是谈成了大事,但细算下来,所谓的“折扣”只比原价便宜了区区5%。换句话说,折腾半天,领导人亲自出马,结果只抹掉了1%的边角料。
特朗普这一手,看着是给了面子,实则连“人情价”都谈不上。
小马科斯这波操作,说是争取利益,不如说是象征性“杀价”收场,场面上风光,实质上却软了三分。
小马科斯
并且在两人交谈中还一度出现了尴尬的场面。
在会谈中,小马科斯主动提及中菲关系。他表示,菲律宾不需要在中美之间寻求平衡,更看重自身的领土完整和主权安全。
这句话,显然有强调对华警惕、向美方靠拢的意味。对菲律宾而言,这种表态是在延续其南海政策立场,同时也是对近年来中菲紧张局势的一种回应。
然而,特朗普的回答却显得“降温”许多。他表示,美国完全不介意中菲保持友好关系。
他甚至连续两次强调,中美之间“相处融洽”,希望菲律宾“做对自己国家有利的事”。
现场画面显示,听到特朗普此番话,马科斯的表情有些不自在,脸色一度很尴尬,欲言又止。
这场会谈释放出的信号很现实:菲律宾虽有诉求,但决定权仍不在自己手中。马科斯高调强调主权,而美方更关心地区稳定和自身利益。
从特朗普征税开始,印尼就是最积极响应的一方,7月16日的时候就宣布双方协议达成,核心内容是将原本拟征的32%高关税降至19%。但是当时并没有公布太多细节。
知道印尼会“亏”,但没想到这么“亏”。
7月22日,协议细节正式对外公布,根据披露,印尼不仅接受了19%的统一出口税率,还同意全面取消对美国农产品、医药品和汽车的非关税壁垒;关键矿产领域的出口限制也同步解除。
此外,印尼承诺向美方采购总额达195亿美元的商品,其中包括150亿美元的能源产品、45亿美元的农产品,以及50架波音飞机。
值得注意的是,协议还设立“转运追责机制”——一旦发现第三国借印尼转运出口以规避关税,美国有权追溯征税。这一补丁,等于堵住了“洗产地”的漏洞,也预防了中国产品借道印尼进入美国市场。
回头看这笔交易,印尼确实是“跑得快”,但也“让得狠”。
用实打实的采购、市场开放和资源出口,换来一个略低的关税上限。“亲美”姿态摆得漂亮,换来的却是产业保护空间被一层层剥开。
比起前面两个国家,日本是最意想不到的,原本石破茂政府态度强硬,一度扬言不接受任何不对等协议,最后却“最惨”。
2025 年 7 月 22 日,日本与美国达成关税协议,核心是美方同意将对日商品关税从拟定的 25% 下调至 15%,尤其在汽车领域 “松了口”。
对日本来说,避免重税算是 “止血”,但代价不低。到了 7 月 23 日,协议细节一揭晓。
首先,日本不仅接受美方设置的15%税率,还得配合一连串经济承诺:对美提供高达5500亿美元的投资和贷款担保,覆盖半导体、钢铁、汽车、医药等关键行业。同时,还要额外进口美国大米等农产品,继续“开门迎客”。至于本就争议巨大的钢铁和铝,仍被维持在50%的高税率之外,根本没谈下来。
与此同时,协议还堵死了“走后门”的可能。美国明确将严查第三国通过日本转运规避关税的行为,可谓连“灰色地带”都不放过。
就在细节披露当天,关于首相石破茂要辞职的消息传出,虽然后来被否认,但时间点上难免让人浮想联翩。
外界看得很清楚:日本这一轮操作,是典型的“先跪后稳”,但关键是“稳”也没“稳”下来。
谈成了协议,但也彻底暴露出对美依附的现实。为了保住一点出口空间,不惜自掏腰包、开市场、送项目,步步退让,招招都让人摇头。
特朗普政府在短短一周内相继与菲律宾、印尼、日本达成关税协议,节奏之快、力度之猛,令人侧目。底牌是什么?其实就一张——关税大棒。
无论是印尼面临的32%拟征高关税,还是日本汽车业长期依赖的美方市场,特朗普用“先亮刀再谈判”的方式,制造紧迫感,让谈判对象不得不让利换稳。
更关键的是,美国仍是这三国关键出口市场。在全球供应链尚未完全重组的当下,美国市场的吸引力依然巨大。对方无法承受关税风险,只能“掏口袋”换时间。
特朗普没有搞什么复杂花活,就靠压价、设限、谈回扣三板斧,实现“连下三城”。
本质上,是在打“规则变动”的提前牌,让对方明白:现在谈,还能商量;再晚,连商量的机会都没了。
在拿到这些国家的协议承诺之后,特朗普也是来了底气,第一时间就向中国“摊牌”了。
就在他和小马科斯会面的当口,被记者询问是否访问中国,特朗普说自己 “可能在不久后访华”,还特意强调美中关系 “非常好”,甚至直言不介意菲律宾和中国保持友好往来。
此时表态“关系很好”,显然不是无的放矢,而是为下一轮中美谈判预热——尤其是在美方刚刚分别与菲律宾、日本、印尼敲定关税协议的背景下,这种“缓一缓、留后手”的姿态,值得注意。
从区域格局看,美菲、美日、美印尼这三份协议实际上都对中国构成不同程度的外贸挤压。
一方面,它们普遍设有“转运限制条款”,不免让人想到是为了防止中国企业借道绕开高关税;另一方面,这些国家大开本国市场、承诺巨额采购,对中国部分产品的市场空间构成潜在挑战。
换句话说,美国这是把“关税牌”打成了区域牵制工具,一边设限中国,一边拉拢周边。
更新时间:2025-07-2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