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北京国安在主场与河内公安2-2战平,本赛季代表中超出战亚冠的四支球队已完成首秀。在包括精英赛和二级联赛的共四场比赛中,中超球队最终仅取得一平三负的成绩,未能迎来一场胜利,整体表现令人失望。
对于这样的开局,“战略性轮换”无疑是各队普遍采取的策略。由于正值中超争冠关键阶段,四支球队均未派出全主力阵容,有的作出大幅人员调整,有的则更多地倚重替补球员,并未将全部精力投入亚冠。这也引来不少批评,认为中超球队“内外有别”、缺乏拼搏精神,这种说法并非全无依据。
但若将全部原因归结于“留力”,显然忽略了更关键的问题。事实上,中超的对手们同样未以最强阵出战——江原FC、蔚山现代等队伍也进行了部分主力轮换;国安所面对的河内公安,不仅越南国脚阮光海缺席,核心外援格拉菲特也仅短暂替补登场。双方都在调整,结果却是我们依然难以取胜。这背后,究竟差在哪里?
答案指向球员的个人能力。确切地说,是中国本土球员与日韩、乃至越南球员之间日益拉大的技术差距。即便对手也未全力出击,我们的球队依然显得无力取胜。成都蓉城和北京国安的球员并非缺乏拼劲,但他们确实无法掌控比赛,这反映出更深层次的问题。
以上海海港对阵神户胜利船的比赛为例,对方仅派出两名外援,却凭借日本本土球员出色的传控与技术能力,在中场对抗中完全不吃亏,甚至压制住了海港以外援为核心的中场组合。在这种情况下,派主力或替补上场,对海港来说结果差异或许并不大——我们的球员在技术层面已明显落后,对方的本土球员几乎人人都具备外援级别的掌控力。
再看国安对河内一役,尽管国安阵容中以替补为主,但仍拥有多名现役或前国脚,如何宇鹏、王子铭、张稀哲等,大赛经验并不缺乏。然而在越南球员细腻的脚下技术、灵活的摆脱和推进面前,我们的“国脚级”球员仍显得被动和笨拙,失误频频。
如今,中超球队想要在亚冠取胜,远比十年前更加艰难。这一方面是因为球队缺乏顶级外援压阵,另一方面,本土球员的整体竞争力也在显著下滑。十年前,以85-89年龄段为代表的国内球员尚可在亚洲赛场维持一定竞争力,而如今的新生代球员却已难以站稳脚跟。我们失去的不仅是外援光芒,更是自身的人才根基。
将中超球队亚冠表现的全部问题归咎于“未尽全力”,实际上只触及了表面。竞技体育,实力才是根本。没有真正的实力,就失去了赢球的资本。在中国男足国际竞争力持续走低的大背景下,中超球队的亚冠表现不过是一面镜子,映照出中国足球真实的水平。
更新时间:2025-09-2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