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居美国10余年,78岁却回国“捞金”,她凭啥被称“人民艺术家”

她是新中国的第一位“影后”,一部《红色娘子军》,让她迅速火遍大江南北。

可身处事业巅峰时,她却离开了土生土长的中国,定居美国的她,一走就是10余年。

然而,奋斗半生,年过古稀后,她却又扭头开启回国“捞金”之旅。

作为“人民艺术家”,她为何会做出如此决定?在反复横跳的背后,是否有着不为人知的隐情?

乱世改写命运

1938年,祝希娟出生在江西赣州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母都是中学教师。

原本她的应该在这种良好的家庭中安稳长大,但彼时正值抗日战争时期,战火让父母带着年幼的她背井离乡,辗转陕西、上海多地。

每到一个地方,父母都会尽量找学校让她读书,可时局动荡,学业总是断断续续,最长的一次也只坚持了半年。

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一家人终于在上海安定下来,祝希娟才得以系统完成学业。

上初中时,导演赵丹为电影《为孩子们祝福》到学校选角,14岁的她因眼神里的灵气被选中。

虽只是小角色,但是她的形象和演技达到了众人一致的好评。

众人的鼓舞,也让祝希娟有了投身演艺事业的想法。

1957年,祝希娟凭借优异的成绩,顺利考入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

她知道机会来之不易,所以每天清晨天不亮就去操场练台词,晚上在排练室钻研表演细节,连周末都泡在图书馆看经典影片片段。

后来在一次排练话剧时,为了一个角色的情绪表达,她和男同学争执起来,声音不大却透着股不服输的劲儿。

而这一幕恰好被导演谢晋看到。

当时谢晋是来学校为筹备《红色娘子军》选角,而祝希娟这火辣辣的劲儿,像极了他心目中女主角吴琼花的形象。

于是谢晋立刻上去攀谈,表示希望祝希娟毕业之后能够出演,祝希娟看到这个机会立刻答应下来。

1960年,祝希娟大学毕业,直接进了剧组中,为了演好这个苦出身的娘子军战士,她提前三个月去海南体验生活。

跟着当地老娘子军学插秧、练队列,听她们讲当年的战斗故事,连走路的姿态、说话的语气都反复打磨,并将学到的一切演绎在影剧中。

影片上映后,引发全国轰动,创下6亿人次的观影纪录,1962年,首届大众电影百花奖评选,祝希娟凭借吴琼花一角拿下最佳女演员,成为新中国首位百花奖影后。

颁奖礼上,郭沫若特意为她题诗,晚宴时她还受邀与周恩来总理共舞,这份荣誉在当时足以让任何演员羡慕。

此后几年,她又主演了《燎原》《青山恋》等影片,从革命志士到市井百姓,每个角色都刻画得入木三分,没有重复感。

然而,在1983年,45岁的祝希娟做出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

她离开了熟悉的上海,南下深圳,当时深圳刚成为经济特区,电视台还在筹建阶段,她担任副台长,从零开始搭建电视制作体系。

没有经验就去北京、上海取经,没有团队就一个个招人培养,她策划的电视剧《男性公民》拿下飞天奖。

之后带领团队制作了20多部作品,连续七年斩获“飞天奖”,硬生生开创出深圳本土的电视剧生产模式。

就在所有人以为她会在深圳电视台干到退休时,祝希娟又一次打破了大家的预期。

移居美国

1996年,58岁的祝希娟跟着丈夫跨洋去了美国。

俩人凑了多年积蓄,创办“美国琼花艺术影视公司”,她特意把80%的岗位留给华人演员,想给同胞多些正经演戏的机会。

可初期不顺,自费投资的几部短片全石沉大海,没票房没关注度,有人劝她“一把年纪别折腾”,她却只是把剧本改了又改,没提过放弃。

60岁那年,她撞上了语言关——看英文剧本像看“天书”,跟好莱坞制片人沟通全靠手比划。

后来她筹备《北京人在纽约》,她带着剧组跑遍纽约唐人街,想真实展现移民的挣扎。

没成想这部剧一播就爆了,单集收视率突破35%,国内观众看后掀起“美国梦”热潮,不少人动了出国的心思。

但这并不是祝希娟希望看到的。

为了戳破这种滤镜,她紧接着拍《百老汇100号》,镜头直接对准纽约贫民窟。

华人打工仔睡在没窗户的地下室,找工作时被白人老板说“中国人不行”,连在餐馆吃饭都要遭白眼。

这些真实到扎心的画面,让美国当地媒体炸了锅,联合抵制该剧,说她“抹黑纽约形象”。

她没妥协,硬是联系华人社区的小影院,一场场免费放映,让更多人看到“美国梦”背后的残酷。

在美国的十几年,她用中国式的坚持对抗好莱坞规则,可心里的牵挂,早随着对祖国的思念,悄悄埋下了回国的种子。

78岁回国“捞金”

2016年,78岁的祝希娟回到深圳,网上却冒出“混不下去才回国捞金”的嘲讽。

面对质疑,她没辩解,反而用实力证明自己,在那里都是最亮眼的存在。

2017年出演拍摄《大雪冬至》,她演一位独居老人。

零下20度的外景地,导演说用替身拍跪雪的戏,她摆手拒绝,穿着单裤在雪地里一跪就是3小时,拍完站起来时腿都僵了,嘴唇冻得发紫却笑着说“这样才真实”。

这部影片拿下多个奖项,观众说“从她眼里看到了老人的孤单”。

82岁那年,她又接了《空巢》,盛夏40度的高温天,她裹着棉袄演冬天的戏,一天拍摄16小时,累得靠在墙角就能睡着,却坚持不用助理帮忙。

影片让她提名金鸡奖,领奖时她当场宣布:“所有片酬都捐给自闭症儿童。”

之后她牵头创立“空巢老人”关爱基金,一年多时间里亲自探访100多个特殊家庭,还带着年轻演员一起去养老院做义工。

正是这份对艺术的敬畏、对生活的热忱,让她即便年过八旬,依旧活成了观众心中当之无愧的“人民艺术家”。

而如今的她,已经住进了养老院中,而且在那里有很多的老人陪伴,过得十分开心。

参考文献

咸宁视厅——2024-12-30《定居美国10余年,78岁却回国“捞金”,她凭啥被称“人民艺术家”》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05

标签:娱乐   余年   美国   艺术家   深圳   百花奖   纽约   老人   影片   上海   好莱坞   娘子军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