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不愿将吴石判死,刘咏尧遭蒋痛恨,家族蒙难,晚年幸亏有刘若英

前言

刘若英是大家都比较熟悉的女明星,有《后来》、《天下无贼》等知名作品,可很少有人知道,她居然和《沉默的荣耀》里的吴石将军也有些联系。

她的祖父刘咏尧,曾是台湾军界的重要人物,却因一次审判桌上的抉择,从仕途巅峰跌落,半生坎坷,最后全靠孙女的陪伴才熬过落寞晚年。

刘咏尧的人生转折,全因 1950 年那起震动台湾的吴石案。当时他本是黄埔一期出身的军政新星,却因为不忍心判吴石死刑,替对方说了句情,彻底惹恼了蒋介石。

这一求情,不仅让他丢了前途,还连累家族分隔两岸,直到晚年,才在刘若英的照顾下找回些许温暖。

一次求情,半生代价

刘咏尧的早年是少年得志,他 16 岁就考上黄埔军校第一期,是同期学员里年龄最小的一个。

要知道,黄埔一期出了不少后来的名将,刘咏尧能和他们同窗,本身就证明了实力。

毕业后,他跟着部队参加北伐、抗日战争,从基层军官一步步往上走,先后担任过军委会政治部厅长、陆军大学教授,1949 年还在广州代理国防部某重要职务,当时不少人都觉得,他未来的仕途不可限量。

可谁也没料到,1950 年的吴石案,成了他人生的“滑铁卢”。

吴石当时担任国军国防部参谋次长,是军中的老资格,却被指控间谍,在那个敏感的年代,这个罪名基本没有回旋余地,蒋介石对案子的态度也很明确,必须严惩。

负责审判吴石的,是刘咏尧和蒋鼎文、韩德勤三人。蒋鼎文是蒋介石的“八大金刚” 之一,在军界资历深厚,韩德勤和吴石都是保定军校毕业,按辈分还要叫吴石“学长”。

而刘咏尧则长期从事军法工作,对审判流程和其中的政治风险再清楚不过。

审判在台北军法局秘密进行,那天下午的审判室里,空气像凝固了一样。卷宗里的证据、证人证言,都指向吴石的“罪名”。

所有人都知道,按蒋介石的意思,判死刑是板上钉钉的事,蒋鼎文,韩德勤都没有表态,而刘咏尧想着吴石早年在军中的功绩,还有自己刚进黄埔时教官教的“法理之外,亦有人情”,心里实在过意不去。

所以最后讨论判决结果时,刘咏尧先开了口:“吴石固然有错,但他在军中多年,立过不少功,是不是能考虑不判死刑,给条活路?”

这话一出,蒋鼎文和韩德勤也表示同意,认为吴石毕竟是保定的学长,这么判确实太狠了。

三人最终决定联名写陈情书,递交给当时的国防部部长周至柔,建议对吴石等人重判,但免于死刑。

刘咏尧心里清楚这份求情的风险,他刚坐上代理部长的位置,正是往上走的关键时候,一旦触怒蒋介石,之前的努力可能全白费。

可他还是觉得,作为审判官,不能只看政治风向,也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然而,蒋介石看到陈情书后勃然大怒,直接在上面批示,说刘咏尧三人“审判不公”,“为罪犯说情”,要把他们“革除原职”。

消息传到军界,所有人都吓了一跳,连顾祝同、周至柔这些老资格都连夜去给蒋介石求情,说三人也是出于“法理考量”,蒋介石才勉强松口,把“革职” 改成了“记过处分”。

可这“记过处分”,对刘咏尧仕途来说,那就是废了,因为从那以后,他被彻底边缘化,重要的会议没他的份,关键的工作被移交,原本该他晋升的职位,也给了别人。

虽然还让他每天按时去办公室,但什么也不让他干了,以前围着他转的同事,见了他也怕跟他扯上关系。

比仕途失意更让他痛苦的,是家族的分离。1949 年底,刘咏尧在成都机场准备去台湾时,曾反复劝说小儿子刘纬武跟自己走,可刘纬武当时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坚持留在广州。

大儿子刘纬文虽然跟着他到了台湾,可一家人从此隔着海峡,连写信都要经过层层审查,有时候一封信要等好几个月,里面还被删改得乱七八糟。

到了台湾后,物价涨得厉害,刘咏尧的薪水根本不够养家,只能到处找兼职,去军校教书、给杂志写稿,曾经的将军,如今却要为了柴米油盐奔波。

刘若英成晚年唯一慰藉

被边缘化后的刘咏尧,渐渐淡出了军界,把更多精力放在了教育上。

他在台湾的好几所大学当教授,还兼任《国防丛刊》的社长,讲军事理论、历史战役时条理清晰,学生们都喜欢听他的课,却没人知道这位温和的教授,曾经是军界里叱咤风云的人物。

日子就这么平淡地过着,直到孙女刘若英的出现,才给刘咏尧的生活带来了光亮。

刘若英两岁的时候,父母因为感情问题离异,她被寄养在远房亲戚家。刘咏尧知道后,立刻让人把孙女接回自己身边,摸着小姑娘怯生生的脸蛋说:“以后爷爷照顾你,不用怕。”

从那以后,刘咏尧的生活多了很多牵挂,每天早上,都早早起床给刘若英准备早餐,送刘若英去幼儿园,路上给她讲小故事,抽出时间陪刘若英读绘本。

刘若英小时候喜欢收集邮票,刘咏尧就到处托朋友找旧邮票,他把邮票小心翼翼地放在自己用过的牛皮纸袋里,用毛笔工工整整地写上“刘若英小朋友收”,旁边还标注“代若英孙女保存之邮票”。

那些纸袋里,除了邮票,还有刘若英幼儿园时得的小奖状、画的画,刘咏尧都像宝贝一样存着。

后来刘若英整理这些东西时,看到纸袋上祖父的字迹,忍不住哭了,那些东西不值什么钱,可每一样都装着祖父的疼爱。

刘若英喜欢唱歌,学会《黄埔军校校歌》后,就特意唱给刘咏尧听。每次听到这首歌,刘咏尧都会坐在椅子上,眼睛微微发红,想起自己年轻时在黄埔军校的日子,想起那些南征北战的岁月。

他也喜欢听《绿岛小夜曲》,有时候晚上,刘若英会陪着他坐在院子里,一边听收音机里的歌,一边听他讲过去的事,不过刘咏尧很少提吴石案,也很少说自己在军界的失意,只跟孙女讲军校里的趣事,讲自己带兵训练时的经历。

随着刘若英慢慢长大,开始往演艺圈发展,刘咏尧成了她最坚强的后盾。

每次刘若英要去大陆演出或拍戏,刘咏尧都会提前找她谈心,语重心长地说:“你去大陆,要多看看,多学学,以后两岸的事,还要靠你们这代人多努力。”


那时候刘若英还不太懂祖父这话的意思,只是用力点头,后来她才明白,祖父一直盼着两岸能早日团圆,盼着一家人能真正聚在一起。

1998 年,刘咏尧走完了自己的一生,在他的葬礼上,刘若英哭得站不住。

后来刘若英在演艺圈越来越成功,成了大家熟悉的艺人,她在演艺圈也算成功,原因离不开祖父对她教导的善良。

当年为吴石求情,是对刘若英的家族影响比较大的事,而刘若英祖父晚年对她很疼爱,必定会讲给她听。

刘咏尧的一辈子,有过少年得志的辉煌,也有过中年失意的落寞,有过家族分离的痛苦,也有过祖孙相依的温暖。

他因一次坚守良心的选择,付出了半生的代价,却也在晚年,从孙女身上找回了做那件事的意义。

参考资料:

刘若英:回忆我的爷爷刘咏尧和奶奶

网易娱乐 2016-09-27 12:02:49
《沉默的荣耀》中的违背蒋介石意愿的审判官,原型竟是刘若英爷爷

长江云新闻 2025-10-17 20:34:05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21

标签:历史   晚年   家族   蒋介石   军界   祖父   台湾   黄埔军校   孙女   国防部   仕途   邮票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