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迟迟
编辑 | 迟迟
提起“水饺大王”,或许很多人都会想到袁记云饺,但鲜少有人知道,这个称号曾经属于“大娘水饺”。
该品牌成立的年头比袁记云饺早了16年,袁记云饺开第一家店铺的时候,它在全国已经有了450多家店,年收入达到了15亿!

这样一个曾经声名鹊起的水饺巨头,如今似乎已经销声匿迹,线下的店铺大批关门,很多年轻的消费者,甚至都没有听过大娘水饺的名字。
对于该品牌在市场上节节败退的原因,很多人说都是因为创始人“引狼入室”,事实真是如此吗?

本文信源来自权威报道【江苏商报】【新浪财经】【新华网】【极目新闻】(详细信源附在文章末尾)。为提升文章可读性,细节可能存在润色,请理智阅读,仅供参考!
没有一个商业帝国是平地起高楼,同样的,大娘水饺能一度称霸市场,也不是横空出世的。
其创始人吴国强,本是不懂经商的文人出身,他发挥过自己的文字功底,做过一段时间的记者,后来也跟随时代大潮,端过公务员的饭碗。

这些工作看似体面,但无一例外,不能让吴国强赚到很多的钱,于是他走上了创业的道路。
1996年,他在家乡江苏常州开了个小餐馆,面积不到30平方米,员工算上他才6个人,位置还算不错,在一个商厦的拐角。

众所周知,商厦附近客流量虽然大,租金成本也极高,白手起家的吴国强,自以为选了个好位置,但第一个月的营业额,就让他笑不出来了。
由于没有更详细的目标,吴国强起初专卖中式快餐,店里是米饭面条啥都有,贪多贪足反而吸引不到回头客。

吴国强当时算了一笔账,他们一天下来能卖230元,除去成本和员工工资,第一个月不仅没赚钱,还赔了1.5万元。
那可是1996年的一万多块,普通家庭是很难承受的,吴国强看到那个营业额是夜不能寐,但他也深知,创业都有风险,他不会轻易放弃。
吴国强很快通过复盘发现,自己失败的原因在于没有选好销售品类,紧接着他对餐饮市场进行了一番考察,押宝了手工水饺,这才有了大娘水饺。

在总结经验的时候,吴国强还决定要全方位升级,水饺不仅要味道好,更要皮薄馅大,用品质留住顾客。
顾客进店之后,服务也要到位,上一个顾客走了超过3分钟,服务员就必须把餐桌收拾干净,从细节上打动人心。

自从吴国强的这一理念落地,店里的生意就一路向好,并很快扭亏为盈,到了2013年,这才能实现连锁店在全国遍地开花。
大娘水饺的店铺走遍了全国19个省市,店铺数超过了450家,正是因为有了这样数量庞大的店铺,才能创造超过15亿元的年营收。

这一年,吴国强许下了一个雄心壮志,他决定要用3年的时间在香港上市,还要再开50家分店,让大娘水饺在全国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但或许正是因为野心太大,吴国强在扩张的时候格外激进,因为一个错误决定,葬送了十几年的努力!

尽管大娘水饺最初的时候主打手工包制,做的还是东方传统食物,但吴国强心中的对标其实一直是洋快餐。
他觉得西方人的成功,肯定有自己的可取之处,不管是出餐的速度,还是管理模式,都值得他学习,而这也就成了他误入歧途的开始。

在看到大娘水饺有了不错的成绩之后,吴国强大手一挥决定引进外资,到处寻找专业的经营团队运营。
于是在2013年,他促成了与欧洲私募股权基金公司CVC的合作,由于对外资团队过于信任,他一口气卖出了90%的股份。

身为创始人的吴国强,便从之前说一不二的话事人,变成了仅有10%股份的小股东,话语权被外资团队牢牢握住。
西方快餐经营东方食品,这本来就存在很大的文化差异,再加上经营模式和理念的不同,吴国强的团队和资方经常产生摩擦。

当时资方任命的CEO李传章,为了挣钱到处控制成本,不仅主张涨价,还要减少水饺的分量,原本20克每只的水饺,被减至17.5克。
这种提价减量的操作,让大娘水饺的口碑遭遇滑铁卢,吴国强对此很不满,只可惜自己此时在集团里,说话几乎没有什么分量。
他本想让资本团队放手去干,却发现中间不可调解的矛盾太多,彻底让他失望的是,资方的介入不仅没有让大娘水饺做大做强,还让业绩走了下坡路。

被收购仅3年,大娘水饺的营业额就一年不如一年,2016年的年收入,更是已经下滑到了收购前的80%!
忍无可忍的吴国强,直接写了一封公开信,挑明了自己和资方的矛盾,抨击他们管理不善,险些毁掉自己的心血。

CVC看到吴国强的声明,他们的脾气也上来了,双方就此撕破脸,2017年CVC再次出手,把大娘水饺卖给了另一个资本格林豪泰酒店管理集团。
这一时期交割过后,吴国强彻底放手,格林豪泰酒店成了大娘水饺的100%全资股东。

新的主子上位之后,又是一番对大娘水饺的改革,光是品牌的logo就换了好几个,但由于管理层频繁改朝换代,根本没有好好发展的时间。
餐饮业的本质是食物要够吸引人,logo包装都是舍本逐末,可惜该资本并不懂。

所以这一次跟外资合作,事情还是没有朝着吴国强希望的方向发展,并且由于经营状况不佳,大娘水饺已经成了烫手山芋。
2022年格林豪泰再次脱手,把大娘水饺卖给了他的母公司格林酒店,而原本蒸蒸日上的水饺品牌,经过3次“卖身”,变得一落千丈。

很难想象,巅峰时期全国开了450多家店铺的行业龙头,随着资本的进场和操作,早已辉煌不再。
早在2021年,该品牌的线下店铺就扎堆关门,仅剩270家门店,跟最辉煌的时候比起,缩水了180家。

2024年的时候,该企业还牵扯了多起劳动争议和合同纠纷,口碑和业绩一起丝滑下降。
迄今为止,该品牌在全国的店铺数量,已经大不如前,仅剩的还在经营的店铺,基本上只在江苏本地了。

面对惨淡的经营现实,大娘水饺也不得不承认,自己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在资本的频繁介入下,创始人吴国强都没有了话语权,大娘水饺沦落到现在的地步,也是身不由己。

不过,10月27日《极目新闻》的一篇报道,测评了市面上还算知名的6大品牌手工水饺加盟店,上面居然还有大娘水饺的一席之地。
看来,那句老话说得很对,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即使已经大不如前,大娘水饺凭借着成熟的供应链体系,还是有着自己的可取之处的。

只是如今的大娘水饺,要是想重回巅峰,或是再创辉煌,那恐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在外资进场之前,吴国强的创业史非常成功,他白手起家能打造一个年入十几亿的商业帝国,其能力是很强的。

只可惜,他一次次错信资本,让企业的经营日趋愈下,因此有人说,大娘水饺的失败,是被资本玩儿死了,其实也不然。
在大娘水饺频繁易主的同时,来自市场同行的冲击也一点不少,譬如袁记云饺、喜家德水饺等后起之秀,都在不断抢夺市场份额。
所以是这些来自企业本身,还有外在的影响,让大娘水饺走了下坡路。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本文内容信息源自:【江苏商报】【新浪财经】【新华网】【极目新闻】



更新时间:2025-11-0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