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时长16小时的中美会谈结束,会后公告内容让全世界松了一口气,但美国财长为何坚决不透露具体内容?
当地时间5月11日,在进行了16个小时的博弈后,中美瑞士经贸会谈结束。在离开会场时,美国财长贝森特被记者询问“有希望吗”,直接转身就走。随后又有记者询问结果如何,贝森特只是结结巴巴表示“取得了很大的成果,将在明天公布具体细节”,沮丧之情溢于言表。此前,美国高官们多次提到“达成贸易协议”,可见他们是更急切的一方,但从贝森特的脸色看,这个目标很可能没有实现。不过从中美会后发布的内容看,均提到了“取得了实质性进展,达成了重要共识”,这项内容至少让全世界松了一口气,因为这是明显的“降级信号”,这使得大家减少了对中美关税战升级的担忧。
事实上,从这场会谈前的情况看,美国已经有“全面退缩”的迹象。在中东事务上,美国居然瞒着核心盟友以色列,单方面与胡塞武装达成了停火协议。以总理内塔尼亚胡无奈表示,若“美国朋友”不回来,他们只能孤军奋战。而在俄乌冲突中,英法德波乌5国给俄罗斯下达“最后通牒”,要求立刻进行为期30天的停火后,俄总统普京提出俄乌直接谈判,不让第三方介入。普京的举动看似是让步,实则是切断美西方对乌克兰外交、政治的控制。但特朗普马上在社媒回应“我将继续与俄乌工作,以结束冲突”,这显然是同意了普京的提议。
美国之所以选择“退缩”,与他们糟糕的现状有关,其第一季度GDP环比已经下滑0.3%,通胀已经遏制不住了,到了6月会有9万亿美元的美债到期,这都是高悬在特朗普政府头上的“达摩克拉斯之剑”。因此,美国需要通过瑞士会谈释放积极信号,提升市场的信心,避免供应链断裂等更糟糕的情况出现。但从目前透露的内容看,实际上最大的进展就是恢复了中美磋商机制。换句话说,特朗普政府接下来打来的电话,中方会接了。本质上,这次的会谈其实是“信任测试”,并没有取得实质上的突破。在高新领域、外交、能源等多个方面,中美的结构性矛盾可以说无法化解,双方的博弈还会持续。
那么,接下来局势怎样发展?有观点认为,在4月初特朗普发动“全球性关税战”受挫后,他选择给除了中国以外的国家一个90天的“关税豁免延期”,给他与他国达成贸易协议提供缓冲器。而在这次瑞士会谈结束后,特朗普政府也能把中国纳入“关税豁免延期”的范围,这能让美国可以通过大量进口中国商品,来遏制国内的通胀,然后再进行降息,并大量发行美债,挺过眼前的危机。毕竟对特朗普来说,当务之急是给美国“续命”,如果执意要升级中美关税战,美国或许不会“暴毙”,但肯定会进入崩盘倒计时。
不过也有人依然担忧,认为局面会回到4月关税战前的情况,即美国对华关税降到50%以下,看似特朗普政府作出了让步,但中国面临的压力依然很大。而且,在7年前,特朗普政府在与中国达成协议后,仅过了2个月就单方面毁约,对总额340亿美元的中国产品加税25%。如果这一次,特朗普挺过了眼前的危机,以他言而无信的本性,很可能又会重演“翻脸”剧情。事态究竟会如何发展,我们将持续关注。
更新时间:2025-05-1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