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日世界500强数量断崖:美国138家,日本仅38家,中国有几家?

文 | 普朗鸣

编辑 | 普朗鸣

财富全球500强向来是全球企业实力的晴雨表,2025年榜单显示,美国有138家,还在领跑,日本却只剩38家,比巅峰时缩水了快七成,现在中国到底有多少家上榜?到底是什么让格局变了这么多?

财富全球500强是1955年开始的,一开始只盯着美国企业看,直到1990年才把范围扩大到全球。

2025年想上这榜,去年营收得超70亿美元才行,而且整个榜单的总营收有41.7万亿美元,利润快3万亿美元,占了全球GDP的三分之一还多,能看出这份榜单的分量确实不一般。

沃尔玛已经连续12年稳稳坐榜首了,亚马逊、国家电网、沙特阿美、中石油这些老熟人也常年在前十晃悠。

尤其是国家电网,靠着庞大的能源布局,一直稳居前三,算是中国企业在榜单里的压舱石。

但真正让人感慨的,还是中美日这30年的数量变化,1995年那时候,美国151家、日本111家,中国才3家,差距一眼就能看见。

可到2025年,格局完全变了,美国虽然还以138家居首,但比巅峰时少了13家,中国追到了130家,跟美国就差8家。

而日本却一路滑到38家,比1995年少了73家,就连比2024年的40家都少了2家,下滑趋势特别明显。

三个国家营收规模的对比更直观,美国138家企业总营收14.4万亿美元,中国130家是10万亿出头,日本38家才2.5万亿美元。

这三国加起来,占了榜单六成以上的份额,剩下的德国30家、法国24家,还有垫底的韩国、印度各十来家,根本撼不动中美日的地位。

要是说数量和营收是看个整体面貌,那具体到行业里的表现,就能看清细节差距了,尤其是汽车、科技、金融这三大核心赛道,三国企业的实力高低,一对比就出来了。

先看汽车领域,这算是三国竞争最激烈的赛道之一,美国特斯拉靠着新能源技术,在全球名气很大,不过很少有人注意到,特斯拉的核心产量其实得靠中国工厂撑着,中国的制造能力成了它的后盾。

中国比亚迪就更猛了,2024年全年汽车出口量直接翻倍,突破300万辆,稳稳拿了全球新能源汽车出口榜首,直接把日本丰田超了过去。

日本丰田呢?虽然早就在氢燃料技术上布局了,甚至一度被当成未来方向,可氢燃料这东西,一来基础设施建得慢,二来成本也高,丰田就被这俩问题卡住了。

它的全球市场份额一个劲缩,传统燃油车的优势又被新能源浪潮冲得没剩多少,现在在榜单里的竞争力越来越弱。

而科技领域里的差距更能体现创新力有多重要,美国英伟达靠着芯片技术,几乎垄断了全球AI算力市场,苹果、谷歌的市值都突破万亿美元了。

还有联合健康集团,把科技和医疗结合得好,2025年以近4000亿美元营收排到了榜单第七。

中国这边则是在突围里慢慢成长,华为海思突破了外部技术封锁,自己搞出了芯片量产,华为也因此重新回到榜单前100。

再加上阿里云、腾讯云在云计算领域也在追微软、亚马逊,虽然还有差距,但速度很快。

但日本的科技企业就有点偏科了,索尼在影像传感器领域确实有技术优势,可早年间就把手机业务卖了,数字化转型的步子比中美慢太多,在AI、云计算这些新兴领域,几乎没什么话语权。

最后看金融领域,这赛道最依赖市场和内需,美国高盛、摩根大通在全球资本市场交易里占主导,每天交易额都数以千亿计,可问题也不少。

美国中产消费越来越疲软,通胀又把企业成本抬得很高,盈利稳定性越来越差。

但中国平安保险就不一样了,靠着14亿人的庞大内需市场,覆盖了超10亿家庭用户,走普惠化路线,稳稳实现增长,成了榜单里金融领域的中国代表。

虽然日本三菱UFJ银行经营了很多年,风格是稳,但增长没劲,业务主要集中在日本本土和东南亚一小块地方,很难突破区域限制,在全球金融市场的影响力一年比一年弱。

同样是上了全球500强,中美日的表现差这么多,根子其实在三国走的发展路子不一样,底层逻辑也不同。

中国能快速崛起,靠的是双轮驱动,国家电网、中石油、中石化这些能源国企把根基扎得很稳。

国家电网不光覆盖了14亿人,输电线路总长度超110万公里,还能稳稳撑起全国的能源调配,这种基础设施优势,其他国家很难复制。

再加上民企的爆发力越来越强,华为、京东、腾讯、阿里这些企业,在科技、电商领域拉着增长走。

还有深圳靠11家上榜企业成了中国企业高地,大湾区更是聚了23家,华为、腾讯带头形成产业集群,区域经济活力特别足。

更关键的是政策和市场能同频,国家推新能源、数字化转型,宁德时代靠电池技术成了全球新能源产业链的核心,比亚迪抓住电动车风口实现出口爆发。

这些企业的成长,不光是市场选出来的,也是政策引导的结果,2025年中国虽然比去年少了3家上榜企业,但总营收稳定在10万亿美元,利润1.5万亿出头。

这其实能看出来,中国企业不再只拼数量,而是开始往提质量上走了,增长更稳。

另外,美国的优势和隐忧都很明显,优势在创新力上,科技、金融、医疗这些高附加值领域,美国企业几乎都在领跑,AI、云计算这些前沿技术一突破,苹果、谷歌、英伟达这些企业就能保持高市值。

但隐忧也不小,制造业外流太严重,底特律这些传统制造基地早就空心化了,2025年比去年少1家上榜企业,看着不多,其实说明全球竞争越来越激烈。

日本的下滑困境,说到底是转型太慢,大家说的失落的四十年,本质是人口老龄化太严重,内需拉不动,出口又被全球贸易摩擦卡着脖子,企业两头为难。

日本企业大多盯着传统制造业,工艺是精细,可在电动车、芯片这些新赛道上反应太慢,错过了产业升级的窗口。

现在丰田、日立、索尼这些老牌强企虽然还在榜单上,但数量越变越少,人均营收被中美甩得老远,想扭转下滑趋势,难度太大了。

2025年这份榜单,不只是总结过去,更像是给未来指了个方向,绿色转型会是接下来中美日三国企业竞争的核心赛道。

但中国早就明确了双碳目标,光伏、风电企业的营收涨得特别快,宁德时代靠电池技术冲进榜单百名内,比亚迪更是冲到了91位,这些新能源企业的崛起,正在重塑全球产业链的格局。

美国那边也没闲着,靠《通胀削减法案》给电动车产业砸了不少补贴,想在新能源领域稳住优势,特斯拉、通用这些企业都在加大投资。

日本则把宝押在了氢能上,虽然投了不少钱,可技术落地难、商业化慢,短期内很难形成竞争力。

但话说回来,现在是全球化时代,三国不只有竞争,其实更需要互相补短板。

美国需要中国供应链撑制造业产能,中国可以学美国的创新模式提升技术,日本能靠传统制造业的精细优势,在产业链里找到自己的位置。

2025年的榜单不是终点,而是全球经济格局调整的新起点,中美日三国企业的表现,还会跟着产业变革变,但有一点能肯定,只有跟上趋势、主动转型的企业,才能在未来的榜单里站稳脚。

信息来源:
33个内地城市世界500强全览:哪里民企巨头最多--第一财经

从刚公布的世界企业 500强分析中美两国新质生产力差异--先进制造产业联盟

2025年《财富》世界500强出炉,中国130家企业上榜--21世纪经济报道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01

标签:财经   美日   断崖   日本   美国   数量   世界   中国   企业   全球   新能源   领域   华为   美元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