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他是跑道上的一抹红色闪电,是黄种人在短距离径赛项目上的奇迹。
2004年雅典奥运会,那句“我是奥运冠军”响彻世界,也点燃了整个中国的自豪。
可谁也没想到,仅仅几年后,这个被称为“亚洲飞人”的男人,会在的北京奥运赛场上,撕下号码布,转身离开。
那一刻,欢呼变成了嘘声,赞美变成了辱骂,“刘跑跑”“逃兵”“骗广告费”,无数标签像钉子一样,把他钉在舆论的耻辱柱上。
没人问他为什么退赛,也没人在意他是不是真的跑不动了,人们只相信他们愿意相信的:英雄不该倒下,倒下就是背叛。
直到2024年,一个名叫李毓毅的人因受贿1200万被公开审判,一段被掩埋的往事才浮出水面。
原来,刘翔的两次退赛,从来不是他一个人的选择。
2004年雅典奥运会男子110米栏决赛那天,电视里的刘翔穿着红色运动服,在一众欧美选手里格外显眼。发令枪响的瞬间,他像离弦的箭一样冲出去,跨栏的动作干脆利落,最后冲过终点线时,整个赛场都沸腾了。
12秒91的成绩,不仅打破了奥运纪录,更让他成为第一个在短距离径赛项目上夺冠的亚洲人。那天之后,“亚洲飞人”的称号传遍大街小巷。
可没人知道,这份荣光从一开始就裹着隐忧,刘翔原本是练跳高的,1998年因为身高限制转项跨栏,每天要重复上千次起跑和跨栏动作。
15岁那年,他因为训练量太大,一吃饭就吐,却还是咬着牙把教练布置的任务完成。
后来跟着孙海平教练训练,高强度的打磨让他的成绩突飞猛进,但也让他的跟腱早早埋下了隐患。只是当时,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他拿的奖牌上,没人在意他训练后揉着脚踝的动作。
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刘翔的跟腱炎症已经很严重了,骨质增生带来的疼痛让他连正常训练都困难。教练孙海平私下里急得团团转,团队建议他暂时休养,可时任上海体育局局长的李毓毅却放话:“必须上,不上就是罪人。”
为了让刘翔能站上赛场,有人提出打封闭针,这种能暂时麻痹疼痛的针剂,对运动员的身体伤害极大,可在“政绩”面前,这些风险都被抛到了脑后。
北京奥运会那天,鸟巢座无虚席,所有人都等着刘翔在家门口再拿一块金牌。
可发令枪响后,刘翔只跑了几步就停了下来,弯腰揉着脚踝,最后撕下号码布,一瘸一拐地走出赛场。
现场的欢呼声瞬间变成哗然,紧接着,铺天盖地的骂声涌了过来。“刘跑跑”“逃兵”的标签贴在他身上,有人说他是为了躲比赛,还有人说他拿了广告费就不想出力,甚至有人跑到他的社交账号下留言,用最难听的话诅咒他。
没人愿意相信,这个曾经的“国民英雄”是真的伤了。
孙海平教练在发布会上红着眼眶解释,却被当成借口;队医拿出的诊断报告,也被质疑是伪造的。刘翔试着在采访里说自己的脚很疼,可话还没说完,就被记者打断:“你是不是在找理由?”后来他干脆不说话了,把所有委屈都咽进肚子里,默默去接受治疗。
2012年伦敦奥运会,刘翔还是选择了上场,那时他的跟腱已经脆弱到经不起一点折腾,可他还是想再试一次,想证明自己不是大家说的“逃兵”。
比赛开始前,他在热身区反复活动脚踝,表情紧绷,发令枪响后,他像往常一样冲出去,可在第一个栏架前,他突然摔倒了,跟腱断了。
所有人都愣住了,而他挣扎着站起来,单腿跳着冲向终点,最后亲吻了一下最后一个栏架。即便这样,还有人说他是在“作秀”,说他是为了博同情。
那之后,刘翔很少出现在公众视野里。
2015年,刘翔宣布退役,退役声明里只轻描淡写地提了一句“身体已经不允许我继续奔跑”,没提那些年的疼痛,也没提那些骂声。
退役后的日子里,刘翔试着回归平凡生活,和朋友聚餐,陪家人逛街,可网上的骂声还是没停。直到2024年,李毓毅受贿案开庭,真相才终于浮出水面。
法庭上公布的证据显示,李毓毅在担任上海体育局局长期间,非法收受他人钱款1200余万元,其中就包括为了让刘翔参赛、无视其伤情的相关操作。
知名解说韩乔生发文爆料,当年李毓毅明知刘翔跟腱有严重问题,却为了自己的政绩,强行要求他打封闭针上场,甚至给医护团队施压,用违规手段让他坚持比赛。
这个消息一出来,舆论瞬间反转,大家这才意识到,原来这些年,刘翔一直背着不属于他的骂名。
有人翻出当年的采访视频,才发现刘翔早就暗示过自己的伤情。
2007年世锦赛夺冠后,刘翔在采访里说:“有时候训练完,脚踝会疼到睡不着觉。”
可那时候,没人在意这句话背后的重量,还有人找出他训练时的照片,照片里他的脚踝上缠着厚厚的绷带,却还是在跑道上冲刺。
网友们开始道歉,有人说:“当年我也骂过他,现在想想真后悔。”可那些骂声带来的伤害,已经无法挽回了。
退役后的刘翔,慢慢找回了自己的生活节奏。他担任了中国田协副主席,不用坐班,工作时间灵活,主要负责田径项目的推广。
闲下来的时候,他就陪着妻子吴莎到处旅游,去云南看雪山,去海边看日出,还会在社交平台分享两人的日常。
去年巴黎奥运会,刘翔作为特邀嘉宾去了解说田径比赛,在现场,他见到了姆巴佩,两人互相赠送了礼物,镜头里的他笑得从容又坦然。
有人问他,现在回看当年的经历,会不会觉得委屈。他想了想说:“都过去了,现在能好好生活,就挺好的。”
其实,刘翔从来都不是什么“逃兵”,他是那个15岁忍着呕吐也要完成训练的少年,是那个在雅典奥运会上打破纪录的英雄,是那个跟腱断了还单腿跳到终点的战士。
那些年,官方要政绩,公众要神话,资本要回报,三座大山压在他身上,让他喘不过气。而我们,或许都曾在那场舆论风暴里,不自觉地成为了推波助澜的人。
如今,刘翔终于能在网红滑梯上肆意欢笑,能在巴黎街头悠闲地晒太阳,能和妻子过着平淡又幸福的生活,他用自己的方式,走出了过去的阴影,也让我们明白,英雄从来都不是完美的,他们也会受伤,也会脆弱。而我们能做的,就是少一点苛责,多一点理解,别让那些真正为国家付出的人,寒了心。
更新时间:2025-09-2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