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之前聊过佳能C50的发布(详见下文),当时大家讨论的焦点,还集中在它的性能参数和市场定位上:7K传感器、CINEMA EOS新成员、会不会成为下一个独立制片人的主力机?
并根据国外的行情,估价为28000元。
尼康向下,佳能向上,刚发布的C50主攻的就是这个当下最火爆的市场
但在昨天“C50终于定价了!22999元”
什么概念?
比业内普遍预测的28000元低了整整5000块。
更狠的是,赶上国家以旧换新补贴,落地价很可能直接干进2万以内。
要知道,就在几个月前,大家还在调侃:“佳能出品,必属收割。” 每次发新机,摄影圈都像被割了一茬韭菜,疼但还得买,谁让画质和色彩摆在那儿呢?
可这次,C50一上来就甩出个“亏本价”,连根毛都没薅,反倒让人有点不适应:佳能这是转性了?还是真被逼急了?
价格屠夫,突然上线
不是27999,也不是25999,偏偏卡在22999,精准得像是专门挑了个让人忍不住下单的心理点。
看看配置单:全新开发的7K全画幅图像感应器,搭载DIGIC DV 7影像处理器,支持片门全开记录,还能竖拍裁剪同步输出……这些功能,过去只出现在C300甚至C70这种高端机型上。
现在?统统下放给C50。
一台定位“入门级”的CINEMA EOS电影机,把高阶玩法一口气塞进来,再配上一个超出预期的价格,这是要掀桌子?
这是怎么个情况?
市场变了,佳能不得不变
没别的,这几年电影机市场的风向变了。
索尼有FX系列稳扎稳打,松下S5IIX靠性价比杀出血路,Blackmagic更是凭Pocket Cinema系列成了“独立制片人神机”,画质强、价格低、够极客。
国产厂商也没闲着,像大疆RS系列、影石、彩视等品牌也在悄悄蚕食中低端市场,佳能再端着“专业贵族”的架子,迟早会被挤出局。
更何况,整个影视行业都在过冬。平台缩减预算,项目越来越少,剧组买设备越来越谨慎。
以前动辄三四万的机器,现在很多人宁愿租也不愿买。
在这种环境下,你还敢定高价?
那就等于主动把用户推给别人。
所以C50的低价,不是慈悲,是生存策略。
与其守着高利润小市场,不如放低身段,走量抢人。薄利多销也好,赔本赚吆喝也罢,先把用户圈进来再说。
种白菜,而不是割韭菜
很多人说,佳能这次是“放下镰刀,改种白菜”。
这话挺形象。过去是“你想要好画质?行,拿钱来”,现在是“你先试试,用顺手了,以后升级我还等着呢”。
这是一种典型的生态思维:用一款高性价比产品打开入口,培养用户习惯,建立品牌忠诚度。
等这批自媒体博主、小型工作室成长起来,自然会走向C300、C70甚至CINE-SYSTEM的高端线。
所以,佳能真的不割韭菜了吗?也不是,只是它明白了:韭菜割多了会秃,而种菜才能长久。
更新时间:2025-09-2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