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都低估了中国,英媒:秘密囤金超250吨,去美元化要大提速了

|议史纪

编辑 |议史纪


全世界都在等中国“摊牌”。

黄金涨疯了,全球金融圈都在问:到底是谁在背后搞事情?金价一度冲破4300美元/盎司,创下历史新高,整个华尔街都开始怀疑人生。

结果英国《金融时报》直接丢下一颗重磅炸弹——中国,可能偷偷囤了超过250吨黄金,一时间,西方财经圈炸了锅,交易员们坐不住。

这还不只是“买点黄金防通胀”那么简单,背后牵扯到的是全球金融的核心问题,美元霸权还能撑多久?

看上去很平静,其实中国已经动手很久了

表面上,中国央行表现得非常“佛系”。

2025年上半年,据报给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官方数据,中国6月买了2.2吨黄金,7月和8月甚至连2吨都没到。这种级别的购金量,放在中国这个体量的国家,相当于给大象喂了一粒花生米。

但问题是,市场根本不信。尤其是那些每天盯着金价、拿着放大镜看数据的交易员和研究机构,他们一致表示:这数据明显不对劲。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金价根本不是这样的购金节奏能撑起来的。

于是法国兴业银行出手了。他们不是看新闻、也不是查百度,而是干了件硬核的事——追踪金条流向。具体做法是:通过海关数据、运输记录、黄金精炼厂出货量等多个维度,拼出一张“黄金走向图”。

结果发现:从伦敦、瑞士等地流向中国的黄金,数量远超官方公布的数据。根据他们的估算,中国实际购金量可能已经超过了250吨。

注意,这不是全年,是仅仅2025年上半年。而全球央行在同期的总购金量也就600吨出头,中国一个国家就吃掉了将近一半。

这还没完。

北京一家研究机构用“差额测算法”算出,2022年中国的黄金购金“缺口”是1382吨,2023年是1351吨。

什么意思?就是用进口量+产量-消费量-商业银行持仓计算后,剩下一大笔“神秘去向”的黄金。这部分黄金去哪了?不是被老百姓买走了,也不是变成饰品了,最有可能的解释就是:进了国家金库。

而且,这种操作并不是今天才开始的。从2020年疫情结束后,中国在黄金市场上的动作就越来越频繁,但一直保持极低调,从不主动对外高调说“我在买金”。所以那些看不见的手,其实早就开始布局,只是没人留意而已。

为什么中国要这么低调?

中国不是不想说,而是不能说。回顾一下英国的“翻车现场”就知道为什么了。

1999年,英国财政大臣戈登·布朗高调宣布要抛售英国央行一半黄金储备,结果市场一听消息就开始疯狂抛售,金价暴跌。英国不仅没赚到钱,还几乎卖在了历史最低点——275美元/盎司。现在回头看,这波操作简直是金融史上的“耻辱柱”。

而中国显然吸取了这个教训。因为只要你一宣布“我要买黄金”,市场立刻疯了,投机者、炒金基金、对冲机构会抢在你前头扫货,到时候你央行反而成了接盘侠,不仅没买好,还把自己抬进了陷阱。

更重要的是,黄金不仅是资产问题,还是政治问题。

在当前全球局势下,中国如果公开大规模买金,一定会被美国解读为“做空美元”的信号。你想想,一边中美关系紧张,一边中国高调买金,这火药味不就更浓了吗?搞不好还会被扣上“破坏国际金融稳定”“货币操控”的帽子。

所以,中国的策略是:闷声干大事。

不光央行在买,像中投公司、主权财富基金,甚至一些与军方有关的特殊账户,也被怀疑参与了购金。他们没有向IMF报告的义务,也不需要公开披露具体操作。

更关键的是,中国是全球第一黄金生产国,每年产出占全球10%,这些自家挖的黄金,直接用人民币结算,根本不需要通过SWIFT系统,也就不容易被国际追踪系统锁定。

换句话说,中国已经形成了一个“闭环购金系统”——自产、自买、自储、无痕。

这才是让西方真正焦虑的地方:不是买了多少,而是根本不知道买了多少。

这不是囤金

中国买黄金,不是为了保值,更不是为了收藏,而是为了重新构建金融安全底座。

全球货币体系一直是围绕美元转的,从石油到外储,从结算到清算,美元是规则的制定者。但问题是,美国自己把这个规则玩坏了。

2022年之后,美国滥发货币、债务膨胀、冻结别国外汇资产的行为频频上演,很多国家开始意识到:美元已经不再是绝对安全的资产。

尤其是俄罗斯资产被冻结之后,很多国家都开始悄悄从美元资产里撤出,转而增加黄金储备。因为黄金是唯一一个不依赖第三方信用的国际支付工具,它不属于任何国家,也无法被制裁。

中国显然早就看清了这一点。

过去几年,中国在能源、粮食、科技等多个领域都在推行“去美元化”操作,比如推动人民币结算石油贸易、与中亚国家推进本币互换协议,甚至在金砖国家框架下提出建立新型结算体系。

但要想让人民币走出去,信用背书就必须强。而黄金,恰恰就是最硬的国际信用基础。

可以不信人民币,但你不能不信黄金。如果人民币背后捆着几千吨黄金,那它的国际接受度就会大大上升。

这其实就是中国在做的一件大事:用黄金为人民币“注魂”。

而这件事不需要高调宣传,更不能靠嘴说,它必须靠一克一克黄金,一吨一吨地买出来。

所以,黄金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它是中国在去美元化道路上的“桥梁资产”,是构建新型金融秩序的“压舱石”。

全世界都在悄悄跟进

很多人以为中国在“单干”,其实不然。全球央行都在“入戏”。

根据世界黄金协会的数据显示,全球央行黄金储备占比已经从10年前的10%涨到现在的26%,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黄金已经重新成为仅次于美元的第二大储备资产。

而且更有意思的是,央行对IMF报告购金数据的比例也在急剧下降。四年前,全球央行90%的购金行为都会对外报告,而现在,这个比例只剩下33%。换句话说,三分之二的央行都在悄悄买金,不想让别人知道。

这不是巧合,这是趋势。

全球央行已经形成了共识:在美元信用体系持续走弱的背景下,黄金是唯一的安全锚。

而中国,只不过是这场变局中走得最快、最彻底的那个玩家。

从技术层面来讲,黄金市场已经从一个“商品市场”,变成了一个“战略市场”。各国央行、主权基金、甚至军方都可能在参与其中,这种级别的博弈,已经远远超出了普通投资者的理解范畴。

而中国的“黄金策略”,可能只是新金融秩序的第一步。未来,是否会有“人民币+黄金”双挂钩的结算体系?是否会有以黄金计价的区域性资产交易所?这些都不是空想,而是正在推进的现实议题。

全世界低估的不是中国买了多少金,而是中国的下一步。

这场围绕黄金的全球静默竞赛,其实早就开始了。

中国没有吆喝,但步子很稳。它不是要在一夜之间推翻美元,而是要在十年、二十年里,通过一系列扎实布局,让人民币具备挑战美元的底气。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20

标签:财经   中国   秘密   美元   金超   黄金   央行   全球   资产   英国   金价   国家   数据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