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2年罗荣桓考上北京工业大学附属工读互助师范,主修土木工程。1925年转到上海大夏大学附属师范,次年又进武昌中山大学土木系。本来学业有成,可1927年国内局势乱,他选择投身革命,参加秋收起义,从此走上军旅路。
就在那年春天,他家里给他安排了门亲事,对方是颜月娥,比他大两岁,家里人觉得合适,就办了婚事。婚后没多久,他们女儿罗玉英出生了。那时候革命形势紧张,白色恐怖到处是,罗荣桓没法带家人,只能离开家乡。

为了不拖累她们,他写信给颜月娥,提出离婚,还劝她找别人过日子。这种事在当时革命队伍里不算少见,好多人都这么做,断了后路专心干革命。
颜月娥收到信后,没按他说的办。她留在衡山老家,一人拉扯女儿长大。靠纺纱织布维持生计,日子过得紧巴巴。罗玉英从小就跟着母亲,没见过父亲,只知道他出去当兵了。

罗荣桓那边,一路从井冈山打到延安,又去东北,担任四野政委,1955年授元帅衔。他的经历写满了历史书,从长征到解放战争,组织部队,搞政治工作,贡献不小。
1937年在延安,他和林月琴结婚。她是湖南醴陵人,早年参加革命,当过妇女干部。两人婚后生了几个孩子,林月琴管家带娃,还参与工作。罗荣桓和前妻那边,因为战乱和保密,彻底断了联系。
他以为颜月娥改嫁了,就没再寄信回家。直到1949年湖南解放,地方政府整理户籍,才知道颜月娥这些年没再婚,女儿也长大了。这消息传到罗荣桓耳朵里,他有点意外,就写信给罗玉英,邀请她来北京生活。

罗玉英那时候已经二十多岁,1949年和陈卓结婚,生了孩子。收到父亲信,她决定北上。1950年初春,她抱着刚满月的婴儿,从湖南坐火车来北京。到了地方,按信上地址找机关大院。
那时候北京刚解放不久,大院管理严,警卫不认识她。罗玉英说自己是罗荣桓女儿,警卫没听说过这事,坚持不让进。没办法,她就在门外等。第二天罗荣桓回来,听说门口有人自称女儿,赶紧出去接人。
父女俩就这样见了面,分离了二十多年。罗荣桓没多说什么,直接安排她住下。这事在当时不算大事,革命年代家庭分离普遍。很多人像罗荣桓这样,为了事业牺牲小家,断了联系保安全。

团聚后,罗荣桓没让女儿闲着。他知道罗玉英文化不高,就先送她去补习中学课程。那年她二十多岁了,跟年轻人一起上课,学语文数学。罗荣桓叮嘱她要自立,不能靠别人。几年下来,她适应了北京生活。
林月琴对她不错,当自家孩子看待,还给衡山老家的颜月娥寄衣服毛衣。罗玉英起初有点不自在,后来叫林月琴林妈妈。家里弟妹多,她们相处融洽,没啥矛盾。林月琴管家有方,强调家里只分年纪,不分亲疏。
罗荣桓教育子女不忘本,他给罗玉英写信,说你爸爸这些年没给你啥,就教你做人要靠自己。1954年左右,罗玉英申请去北京郊区农场工作,从基层干起。农场生活苦,她一步步升上去,管理档案。1950年代中期,她入党,继续在农业科研部门干到退休。
更新时间:2025-11-0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