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南春突然发了两次巨额分红,外界好奇这波操作背后到底在筹备什么。这边分红刚落地,那边绵竹市的国资部门就带着1.37亿元的债权变成了剑南春的新股东,一下成了公司里数一数二的大玩家。
2003年,那时剑南春还是地地道道的地方国企,乔天明带头搞了场私有化,国资从酒厂撤出去,高管集体持股。自此以后,发展是快了,可麻烦也不小。
商标、资产归属成了长期拉锯。尤其是商标,表面上企业换了新身份,实际上这块金字招牌还卡在政府那边,没能真正在股份变动时跟着企业走。后来新设的公司拿到商标使用权,一直到去年绵竹国资通过法院直接把矛盾摆上台面,关于商标到底归谁,一下又成了焦点。
而这一次,剑南春的商标纠纷直接被带到了法庭。法院开庭期间,绵竹国资状告公司及关联单位,起因就是商标归属和许可使用到底是怎么回事。
虽然判决还没落地,但如果国资这边走通了流程,企业多年来用下来的“剑南春”很可能得付上一笔高额的转让费,这也许正是后面债权变股权的关键线索。
和这一步操作连起来看,还真像是在扫清历史遗留问题。分红的钱补了部分罚款,国资用商业债权进来,等于是在给曾经的改革后遗症做个了结。
一笔笔算旧账的背后,是剑南春亟需解决的身份认同和合法合规的问题。国资现在掌控14.51%的股份,虽说没有直接让董事会换人,但也让公司的决策权格局发生微妙变化。
经营层面来看,今年剑南春喊出了300亿营收的目标,管理层还推了一堆新产品,主打高端酒想走高端路线。可市场反馈却不太理想,大部分人买单的还是那款水晶剑,大家心里对剑南春还是以前的印象。
这几年公司一直在讲增长,可步子迈得有点急,同行早已甩开距离,原本和茅台、五粮液并驾齐驱的辉煌年代早已过去。
很多人关心,国资回来加入后,能不能真正帮上忙。新的股东方带着资源和政策信号,也许能帮公司稳住心态,让市场合作伙伴产生点安全感。
对内,能不能真正修复多年来因为产权不清、管理混乱留下的裂痕,对外,怎么逆袭行业调整带来的压力,都是摆在剑南春面前的考题。
说到底,这次操作像是在补历史上的窟窿,拔掉发展的绊脚石。国资的加入让公司肩膀更宽了点,让老百姓对剑南春多了一点信任感,也给经营层腾出了继续调整战略的空间。
可是老问题不是一两个决定能彻底解决的,要想重新回到行业顶端,剑南春要做的还不仅仅是分红、换股东,更要在产品、品牌和管理上痛下决心才行。
眼下的局面,有老账消解带来的松口气,也有新挑战正逐步浮现,这场重整,才刚刚算个开始。
更新时间:2025-09-2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