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好文:即将老去的80后,你的童年是这样吗

#万能生活指南#

曾无数次回忆起,豆蔻年华时的模样。

彼时,读着少年闰土,读着百草园与三味书屋,犹记得月夜下拿着叉的少年,也记得碧绿的菜畦,高大的皂荚树。

前两年,弟弟跟我说,夏天的夜晚,他约了朋友,一起去一条山沟里抓水蛇。他们打着手电走在黑漆漆的小溪里,借着此起彼伏的蛙鸣,可以清晰的感受到脚下四处游走的水蛇。

那一刻,我没有阴森恐惧感,而是想到了许多年前还是孩童时的点点滴滴。



那时点着煤油灯,微弱的光并不能穿透层层叠叠的夜色,偌大的房间依旧被黑暗包裹,诠释着何为一灯如豆。

所以彼时,月亮总是那么的讨人喜欢,黑夜里总感觉月光格外的明亮,古人那许多在月光下的思念、怀念的情愫能够顺理成章的涌现出来,也是有原因的。

明朗的月光下,一家人,抑或是一个院落的人,都会坐在院子里乘凉。没有葡萄架,但有荫翳蔽日的枇杷树,大片的绿叶四季常绿,无花无果也罢,都能给人宁和的感觉。

而此时还是小丫头片子的我,会搬个小板凳,坐在爷爷的面前,看着他的旱烟卷里氤氲出一缕缕淡蓝色的烟雾,听着他闲淡的与隔壁家的伯伯讲在山中看见老虎脚印的往事,看着爷爷的喉结随着说话声音一上一下的滑动。

母亲不会在家,她收拾好碗筷,去了另一个院落,那里有一堆与她同龄的妇女、还有未出阁的姐姐或是姑姑。她们一起唠着家常,说一些我听得似懂非懂的笑话,或者是聊着昨晚刚刚看的电影里的情节。

我并不喜欢这种闺阁式的让我一知半解的话题,所以更喜欢与爷爷、爸爸在一起,听他们讲老虎、豹子的故事,还有红军洞里另外一条路的故事。于是我会脑补,说不定当年那些红军没有被地主恶霸全部烧死在洞里,很有可能从另外一条路逃走了。



这些遐想我会在第二天与弟弟,还有隔壁的弟弟一起去山上拣柴(大部分时间会满山跑着捡蘑菇)时与他们分享。

当然,虽然我是姐姐,但我只比他们大一岁多,况且男孩子的脑回路更为新奇,他们并不认可我的想法。深明大义的亲弟弟也不会站在我这边,甚至还有理有据的指出,他曾去过洞里的那条路,虽然可以通到另一个出口,但一路上特别险要,那些红军还带着伤,绝对走不过去。

最终,争论会在我们各自背着歪歪扭扭地插着干树枝的背篓回家时结束。尽管争得面红耳赤,但我还是得认输,毕竟他们说的也在理。

因为我只是纸上谈兵,他们曾经背着父母去洞里掏过蝙蝠窝(蝙蝠窝我没见过,所以一度怀疑他们是瞎吹的),去打过老鼠(老鼠极大,肉也特别的美味),爬过“灰狐屎”(一种中药)。

而那时候我除了拣干柴,做得最多的便是放牛、打猪草。


打猪草比放牛更有趣,但放牛更有仪式感。这里先讲放牛。

彼时的关键问题,就是解决温饱,于是家家户户都会养牛。那时候,牛与狗的肉都是不能吃的,因为牛耕田,狗看家,用老人的话说:不食牛,因其善;不食狗,因其忠。

彼时我却问过爷爷:每天放牛是为了什么?爷爷说:是为了让牛帮着耕地种粮食。

我掰着手指头想了想说:一年有365年,牛也就耕了十天半个月的地,我却要放牛300天,不划算。

爷爷却是笑了: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人活一世,哪有那么多划算的事儿?问心无愧便好。如此一想,放牛倒也能心甘情愿了。

因为每家都有牛,放牛的场地又只有那么几个,于是难免出现扎堆的情况。像打仗一样选个易守难攻的地儿,把牛赶进去,只进不出,在出口一蹲,半天的放牛时间就消磨过去了。

打牌(当然,牌是过年时留下来的,东拼西凑地)、打仗都是顶好的游戏,偶尔也会做“美食”。带上刀具、火柴,偷偷从家里割来的腊肉,地里挖的红薯、土豆,晒干的花生,都是上好的食材。

大部分时间都是没等熟透就瓜分殆尽了,回家的时候肚子就已经开始闹革命了,但这并不妨碍我们高涨的兴致,且不管牛是否吃饱,是否把邻居家的玉米毁了几根,依旧兴致勃勃的约好下次一起放牛的地方与时间。

等到再大一点,就矜持了许多,不能像野孩子一样漫山遍野的追着芦苇玩游戏了,于是就拿一本书,牛慢悠悠的吃草,我便一目十行的看书。

什么《今古传奇》《故事会》《名人轶事》《知音》《红楼梦》等等,只要是书,全不放过,一个下午牛能吃得饱饱的,一本书也能看得烂熟,精彩的文章还能看上好几遍,达到倒背如流的境界,

此时比我们小七八岁的孩子也能放牛了,屁颠屁颠的牵着牛跟在后面。偶尔也就卖弄一下,把书里看到的故事一个个添油加醋的讲给他们听。自己讲得眉飞色舞,娃娃听得如痴如醉,最终便是积累了一批小粉丝,成了他们心中无所不能的学霸。


打猪草则是另外一番场景。

背一个竹筐,方形的那种,约上一两个小伙伴一起去。

这个必须约小伙伴。因为打猪草的时间是每年的春天,青草已然葱绿,温度也已回升,家里种的红薯叶还没到季节,只能去山坡上,田野间寻觅能够喂猪的野草。

古人讲究踏青,咱们农家孩子就借打猪草行踏青之风雅趣事,其实这也算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故而十分劳累的一件农活,在我眼里也就成了向往之事。

有时会在油菜地旁边。嗡嗡的蜜蜂在金黄的油菜花上采蜜,浓郁的花香四散开来,格外的浪漫。想到现如今有许多景区以油菜花为噱头吸引游客,殊不知早在30年前这样的风景早已丰盈了我的童年。

有时候会顺着小溪一路而去。有清澈可以见底的溪水潺潺流淌,两岸的水草肥嫩鲜美,露珠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发光,心情也格外的愉悦。此时想到了王维的诗: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云不云的无所谓,复照青苔上倒是十分逼真。

于是,归家之时,总能装上满满一筐嫩绿的猪草,爷爷晚上砍猪草时,便会夸上几句:今天的猪草真不错,猪儿特别“肯吃”。

而弟弟的路数则不一样,他也会约上几个男孩子,“醉翁之意”则是在于一个“野”字。比如爬树打野果子,在溪水里游泳。那个季节哪有什么能吃的野果子,不过是想感受一下爬树的乐趣。游泳更是被冻得牙齿都打颤,二三月的溪水可不会如外表温润可人。

所以弟弟打回来的猪草,每次都会被爷爷数落:那么一点点,还那么老,这孩子不中用。

听到这样的话时,我的心里更是会美滋滋的,于是下一次更加努力,而弟弟也一如既往的顽皮可爱、调皮捣蛋!



去年过年的时候回来,与弟弟一起去给爷爷上坟,看着曾经亲手砌成的坟头上早已经爬满了斑驳的苔藓,心头无限感伤,于是与弟弟谈起了爷爷,还有童年。

晏殊有一句词: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是的,花开花落,四季更迭,燕子再一次归来,那么熟悉,可又那么的陌生。

还是那个地方,路已经从逶迤的山路变成了宽敞的公路,人已经遵循自然规律去了另一个地方。父母渐渐老去,我们渐渐长大,我们的下一代又开始经历着他们的童年。

曾经我们的童年,早已在青春的记忆里定格,美好而温暖,而如今经历的中年,终究也会成为未来的回忆。

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

(原创不易,谢绝搬运)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26

标签:美文   深度   童年   猪草   爷爷   弟弟   都会   时间   溪水   红军   水蛇   野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