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宾遭台风重创,“盟友”袖手旁观,中国不援助“白眼狼”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2025年7月,一场台风接着一场台风,菲律宾成了风暴的靶子。三股台风“韦帕”、“范斯高”和“竹节草”接连来袭,加上季风搅局,整片国土被暴雨搅得天翻地覆。

而这次灾难,不光是一场天灾,也是一面镜子。

灾难面前,谁是真正的朋友,谁又在装聋作哑,一清二楚。

风暴来得急,损失不断扩大

菲律宾国家减灾委发布消息称,截至 7 月 25 日,台风已造成该国 26 人死亡,8 人失踪,约 468 万人受灾。

到 7 月 26 日上午 6 时,死亡人数上升至 30 人,失踪人数调整为 7 人,受灾总人口突破 529 万人。

农业损失从原本的6.3亿比索上涨到7.6亿比索,基础设施损失也从48亿比索涨到了50亿比索以上,合计约7.15亿人民币。

这不是一场普通的风灾,这是系统性崩溃。

道路塌了,桥梁断了,通讯瘫痪,数十万灾民连夜避难,更糟糕的是,受台风及西南季风影响,菲律宾多地遭遇强风、暴雨,引发洪涝、泥石流和山体滑坡等灾害,

中国这次没动,沉默背后藏着分寸

中国几乎每年都对菲律宾遭受的台风灾害给予大量救援,许多人注意到,这次灾后,中国没有像往年那样第一时间站出来。

没有大米、没有物资、没有白底红字的援助公告。

外交部也没有在例行记者会上提及援助,最多是一句“我们密切关注灾情发展”。

中国红十字会、驻菲律宾大使馆,社交媒体上也静悄悄。

这和过去完全不同。2021年,中国给过100万美元现金和1万吨大米。2022年,500万元人民币直接到账,还有上千万元的物资。

但这次,中国选择了“冷处理”。

是为什么呢?

不是没能力,而是不想再当冤大头。

“白眼狼”外交,消耗了最后的情分

自从,小马科斯上台后,菲律宾外交路线明显转向美日澳。

在南海问题上,菲律宾不断挑起事端,2023 年 8 月五周内三次擅闯仁爱礁,试图向非法 “坐滩” 的军舰提供维护和加固物资。

菲律宾船只多次非法侵闯黄岩岛邻近海域,无视中国海警船劝阻和警告。

2025 年 7 月 15 日,菲海警 9701 船在中国黄岩岛附近海域主动危险抵近中国海警舰艇。

在台海问题上,菲律宾也开始配合美国战略部署,2025 年 4 月,菲律宾总统府文官长代表小马科斯签署备忘录,放宽该国与台当局官员的互动限制。

菲律宾武装力量高级别官员还妄言 “台海有事菲律宾无法置身其外”,并透露菲军方正与台当局商谈合作,甚至接近联合演练。

此外,美菲 “肩并肩” 军演的演习地点逐步向台海方向前移,2025 年的军演还延伸至离台湾更近的巴丹群岛。

一边拿援助,一边捅刀子,这不是朋友,是算计。

菲律宾的这些行为消耗了中方的善意,中国此次对菲律宾台风灾害的 “冷处理”,也可以看作是对菲律宾一系列挑衅行为的回应。

农夫与蛇的故事还是不要有了。

“盟友”集体掉线,美国象征性给了个零头

菲律宾这几年跟美国走得近,对中国越来越疏远。

7 月 21 日小马科斯与美国国防部长赫格塞斯会面时,赫格塞斯表示美国将继续遵守《美菲共同防御条约》,

该条约涵盖包括南海在内的太平洋任何地区发生的、对于武装部队、飞机或公共船只以及海岸警卫队的武装攻击。

7月22日,小马科斯还在华盛顿与美国总统特朗普会面,小马科斯试图以对华强硬的姿态,把菲律宾的安全和关税绑在一起,换取美国在关税问题上的让步。

他强调美国是菲律宾 “最强大的伙伴”,暗示菲律宾将坚定地站在美国阵营一边,继续为美国对抗中国打头阵。

然而,特朗普并未接招,他表示 “不介意你和中国相处好,我们与中国相处得很好”

最终,当天双方达成了贸易协议,菲律宾将对美国开放市场并实施零关税,而美国将对菲律宾进口商品征收 19% 的关税。

菲律宾如此亲近美国,灾难来了,美国有做了什么呢?

美国仅提供了约 25 万美元(约合 1380 万比索)的紧急人道主义援助,且通过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发放。

与中国过去对菲律宾的援助相比,确实连一半都不到,如 2023 年台风 “杜苏芮” 袭击菲律宾,中国第一时间捐赠 400 万元人民币物资。

日本虽承诺提供 500 万美元支援,但实际行动不迅速,援助资金到账时间和物资调配情况不明确。

澳大利亚在此次灾害中几乎没有任何实质性的援助动作。

欧盟拨款 150 万欧元用于菲律宾救灾,但由二十多个国家凑集,平均下来每个国家出资有限,分到菲律宾手中难以解决实际问题。

这些情况与菲律宾和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在军事合作上的积极态度形成鲜明对比。

引发了菲律宾老百姓的冷嘲热讽,如评论 “《共同防御条约》防的是导弹,不是台风”。

菲律宾国内媒体也开始不客气了

《马尼拉公报》发社论:“军事基地建得快,救灾行动却慢得像没电。”

《菲律宾之星报》评论:“风暴中的孤岛,是我们自己。”

这不是普通抱怨,是对“亲美路线”的质疑。

灾难面前,人民只想知道:到底谁会在关键时刻站出来?

菲律宾内部一些政客也开始转调。前参议员理查德·戈登在电台上说:“我们得重新考虑如何与邻国打交道。”

众议员马文·利马发推特:“风灾让我们看清,靠别人不如靠自己。”

中国国内舆论一边倒:这次不帮,没毛病

中国网民对这次“不出手”反应很一致,“帮是情分,不帮是本分。”

理由是菲律宾近年来在南海问题上多次挑衅中国,如今年 7 月初与美军联合演练 “夺岛作战”,将中国当作假想敌。

且菲律宾媒体还曾对中国的援助发表不当言论,这些行为消耗了中国民众的善意,导致很多网民支持中国这次 “不出手”。

“你都拉着美国在南海演习了,还想我们送大米?”

“年年送米送药,换来一句‘侵略者’?再见。”

民意是外交的温度计。

中国这次按下“暂停键”,不是不愿意帮菲律宾百姓,而是不愿意再被政府利用。

外交是对等的,不是单方面的付出。

灾难可以考验一个国家的应急能力,也能照见它的外交格局。

菲律宾这次台风灾情确实严重,老百姓值得同情。但中方的“冷处理”,不是对普通民众的冷漠,而是对“吃力不讨好”局面的清醒回应。

善意不等于软弱,援助不是义务。

中国不是不愿意伸手,而是不想再被咬手。

这次台风,不只是吹塌了房屋,也吹破了外交的遮羞布。

谁是真朋友,谁是假盟友,这场风暴之后,菲律宾自己心里应该最清楚。

“滴水之恩,尚且当涌泉相报;年年送船,换来冷语,岂不寒心?”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30

标签:财经   菲律宾   袖手旁观   盟友   中国   台风   美国   比索   南海   小马   外交   冷处理   灾难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