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同城的几个熟人聚会,期间有人分享自己的生活方式。
一个中年女人说:“已经有好几年都没有怎么买衣服了。”
刚开始,大家以为她生活穷困,或者是遇到了什么困难。
经过多番交流,原来她只是生活习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思想非常成熟了。
她和丈夫都在一家大公司上班,月收入过万,一个孩子,啥都不愁。
做女人,观念正了,命运就顺了,不得不信。

消费观成熟,不再“买买买”,更加注重品质生活。
在经济学上,有一个奇怪的现象:萧条的情况下,口红的销售量更大。
这就是口红效应,也叫“低价产品偏爱趋势”。
人们口袋里没有几个钱,但是奢侈的习惯却无法转过来,还以为自己有钱。于是乎,通过口红,满足自己的购买欲。
口红也算奢侈品,只是一次性花钱不多而已。
对于一个家庭来说,也存在“口红效应”——没有几个钱,但是购买欲很强。
女人是家庭购物的主角,一旦陷入“买买买”的习惯,但家庭收入又无法支撑“大宗消费”,就变成了这样——常常去逛街,每次都买回很便宜的衣服裤子。
一百块钱,都可以买三件衣服。这是女人的骄傲。
但是过几天,衣服穿几次,就变形、或者褪色等,不得不抛弃。接下来,又去买,还是买几十块的。
在我的老家,有一句谚语:二十岁,日日;三十岁,周周;四十岁,月月;五十岁,年年。
也就是说,年纪慢慢变大,购买的频率会慢慢减少。人的购买欲下降了,购买更加理智,考虑长久。与此同时,家庭的存款多了,夫妻的收入也高了。
女人购买衣服时,都有两种选择。
1.几十块一样,只能穿一段时间。
2.几百块一样,能够穿七八年。
高品质的女人,都会选择第二个答案。
一件衣服就可以穿多年。这样的前提下,一年购买一两次衣服就够了。经过多年的累积,衣服也完全够穿,并且款式多样,款式还跨年度。
消费观越成熟的女人,越会是长期主义,花钱不随意。

面子观淡化,不再“打扮给人看”,而是满足自己的舒服。
心理学上,有一个“鸟笼效应”。
一个教授,送给朋友一个空鸟笼。很多人在朋友家做客,就问:“鸟死了吗?怎么鸟笼空着?”
朋友就买来一只鸟,避免一些尴尬的问题。
朋友就碍于情面,为了满足大家的心理期待,就买了鸟。
死要面子活受罪,这样的话,谁都知道,但是很多人做不到。
多少女人,努力打扮,穿着自己不喜欢的衣服,不太合脚的鞋,就是要得到他人的一句赞美。
女人也很在乎他人的眼色,希望眼色都是羡慕,嫉妒,甚至是仰望。如果有人觉得“不好看”,女人一整天都难受,浑身都是锋芒。
那些很少买衣服的女人,搞清楚了面子和里子的逻辑。打扮是图自己舒服,也体现自己的简朴,大方,干净。
人真正的底气,不是因为他人“赞美外表”,而是家庭富有,夫妻和睦,孩子争气,存款颇多。还有做人平和 的心态。
一些素面朝天的中年女人,也会自信满满,并且她们的学识,足够让人佩服。
特别是事业有成的女人,基本上就是职业装,没有特别的打扮。下班后,在家就是简单的家庭主妇打扮。
当很多人谈如何打扮,听取大家的打扮建议的时候,那些聪明的女人,一笑而过,然后踏实工作,努力读书。内心的安静,生活的从容,谈吐的优雅,是最好的社交名片。

亲情观变强,不再“自私自利”,把一大半的精力用来相夫教子。
一个中年女人,是有很多角色的。社交上的闺蜜、朋友、同事,还是丈夫的妻子,父母的女儿,儿女的母亲等。
家庭的角色,往往比外面的角色更重要。
就像王小波说的:“人在年轻的时候,觉得到处都是人,别人的事就是你的事,到了中年以后,才觉得世界上除了家人已经一无所有了。”
女人愿意花很多的时间在家庭里,那么她花钱的点,从为自己买衣服,转移到了给孩子买衣服、给丈夫做饭,还承担了大量的家务。
女人出门逛街,往往给自己一样东西都没有买,而给孩子买了好几样。给丈夫也考虑到了。
是的,女人就是这样笨,记得家里的每一个人,唯独忘记了自己。
笨女人,终有一天让家人知道她的好,会让每一个家庭成员,积极向上,懂得感恩,也热爱家庭。
有时候,推开窗户,看窗外的一棵树,一朵云,打扮随意点,也很舒服。家庭的环境,带来的幸福感,远远多于外人给的“眼神”。

诗曰:“破衣敝屣不足虑,愿寄余生书简中。”
一个人美不美,日子好不好,和自己的认知层次关系很大。
高认知的人,已经有了属于自己的消费、家庭、脸面等观念,不被人轻易左右。
中年女人的魅力,不是穿衣打扮可以衡量的,是她的内心世界决定的。
待到千帆过尽时,才知道岁月静好。
作者:布衣粗食。
配图来源网络。
更新时间:2025-11-0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