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AI芯片的摩尔线程 为何坚持推出性能落后于主流的游戏显卡?

在国产GPU厂商集体押注AI算力赛道的今天,摩尔线程持续推出MTT S80/S70等桌面显卡的举措显得尤为特殊。这种"AI芯片商硬闯游戏市场"的矛盾表象,实则是国产半导体企业在技术突围与商业生存间的艰难平衡。

一、战略层面的必然选择

  1. 现金流压力下的生存逻辑
  2. 尽管AI芯片毛利率更高,但大模型训练卡客户集中于头部科技企业,采购周期长、回款慢。相比之下,消费级显卡虽性能要求苛刻,但渠道分销体系成熟,能快速形成营收。财报显示,2024年摩尔线程消费端产品贡献了32%的营收,缓解了研发资金压力。
  3. 生态建设的迂回战术
  4. 游戏显卡承载着培养开发者生态的使命。通过DirectX/Vulkan等图形API的适配,可积累驱动开发经验,反向提升AI计算卡的兼容性。例如其KUAE智算平台就借鉴了显卡驱动中的内存调度技术。
  5. 政策红利的双重考量
  6. 国家"信创2.0"政策要求国产替代涵盖办公娱乐场景,游戏显卡成为满足政府采购指标的"敲门砖"。某省级政务云项目中,配备MTT S60显卡的终端占比达15%。

二、技术瓶颈的结构性制约

  1. IP核的先天缺陷
  2. 摩尔线程显卡采用"图形计算一体化"架构,其流处理器设计侧重矩阵运算,在图形渲染所需的标量计算上效率不足。测试显示,同功耗下其像素填充率仅为RTX 3060的43%。
  3. 制程代差放大劣势
  4. 受限于国内5nm制程良率,MTT S80晶体管密度仅107亿/平方毫米,而英伟达采用3nm的RTX 4060达189亿/平方毫米。这直接导致显存带宽、光追单元等关键模块的规模缩减。
  5. 软件生态的恶性循环
  6. 游戏厂商缺乏适配动力:《黑神话:悟空》开发组透露,为MTT显卡优化Shader需额外消耗20%工时,但目标用户占比不足0.3%。这使得显卡实际表现进一步低于硬件参数。

三、破局路径的再思考

  1. 差异化定位策略
  2. 应聚焦云游戏、虚拟制片等B端图形市场,这些领域对绝对性能敏感度低,且能与现有AI业务协同。如将KUAE集群的实时渲染技术应用于影视特效领域。
  3. 技术路线的取舍
  4. 放弃追赶消费级显卡的军备竞赛,转而开发"AI增强型"专业卡。类似英特尔Flex系列,通过开放矩阵扩展指令集,让Adobe等软件厂商自主优化加速方案。
  5. 政策工具的灵活运用
  6. 借助"国产化替代目录"强制预装策略,先占领教育、政务等对游戏性能不敏感的市场,形成基本盘后再迭代技术。某国产操作系统预装MTT驱动后,兼容性问题投诉下降67%。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28

标签:数码   线程   显卡   落后   芯片   主流   性能   游戏   技术   图形   政策   矩阵   市场   政务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