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具体资料赘述在文中结尾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楼市几乎是“暴发户”的生源地,2000年,北京三环一套100平米的房子只要35万,普通家庭咬咬牙就能买。
然而到了2020年,同样的房子动辄千万,房价翻了30倍不止,在那个买房稳赚不赔的黄金年代,房子不仅是家,更是通往财富自由的门票。
但如今风向悄然变化,从2021年开始,全国房价进入下行通道,曾经的“稳赚不赔”变成了“卖不掉、租不出”的尴尬,很多手里握着数套房产的人不禁要问:中国房价有回暖的机会么?五年后的中国楼市又是怎样?
然而关于这个问题的答案,地产大佬孙宏斌和王健林的观点竟不谋而合。
在过去几年,全国楼市经历了断崖式下跌,尤其是在2021年,新房和二手房价格首次双双下跌,三四线城市成交量更是达到“膝盖斩”。
到了2024年,房地产被认为是“出清之年”,虽然新政策频频出台,试图稳住市场,但效果却不太理想,甚至法拍房都卖不动,想要靠“炒房”致富的投机者纷纷退场。
2025年,全国房价平均跌幅已达23%,三四线城市甚至出现腰斩,一线城市部分区域跌幅也超过30%,以180万的房子为例,如果你在2020年买在三四线城市,2025年的市场价可能只剩120万,甚至更低。
房价持续下跌的背后,供需失衡是主因。
数据显示,全国空置房超过1.1亿套,平均每户城镇家庭拥有1.5套房子,供大于求的局面早已显现,雪上加霜的是,人口红利正在消失。
2021年,全国新生人口仅1062万,净增人口48万,购房需求大幅萎缩,年轻人不再像父辈那样把买房当成人生目标,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租房,追求灵活自由的生活方式,房子也从“身份象征”变成了“生活选择”,这种观念的转变,让市场进一步冷却。
而孙宏斌和王健林这两位地产大亨,早在2017年就嗅到了市场的变局。
孙宏斌在一次公开场合表示,房价不可能跌30%,否则开发商要倒一片,但谁知现实比他预想的更残酷,部分区域跌幅远超30%。
王健林则更早做出行动,从2017年开始甩卖地产项目,收缩战线,聚焦商业地产和文旅项目, 两位大佬断定房地产的黄金时代已经结束,而未来市场将进入分化期,决定房产价格的因素也会有所变化。
那么到2030年,180万的房子会值多少钱?这个答案并不简单,因为楼市的分化趋势会愈发明显。让我们从几个关键维度来推演。
首先,城市层级的差异将决定房价的命运。
高盛在2025年的报告中预测,到2035年,全国新房销售面积将比2024年再降40%,从9.7亿平米跌至约5.8亿平米,这意味着新房市场将持续萎缩,但一线城市和强二线城市的优质资产,依然有支撑。
以上海为例,2023年房价收入比高达40,普通家庭不吃不喝40年才能买房,显示出高房价背后的消费力挤压。
但即便如此,一线城市的二手房价格预计到2025年3月仍将缓慢回升,市场信心也在逐步恢复,如果你的180万房子位于上海核心地段,地段好、品质高的楼盘,2030年的价格可能守在130万到150万,甚至略有回升。
反之,如果房子在三四线城市,人口流出严重、经济增长乏力,价格可能跌到90万甚至更低。
其次,二手房和装修市场将成为新增长点。
高盛预测到2035年,二手房交易量将占房地产市场的三分之二,达到8亿至9亿平米,接近2024年新房销售的水平,这意味着未来买房更多是买存量房,而非新房。
而相应的,装修市场也将翻倍增长,2035年翻新需求预计达到20亿至23亿平米,市场规模达5.7万亿,如果你的180万房子是自住型,品质高、装修好,可能会吸引刚需买家,保值能力更强。
但如果是投资型公寓房或学区房,市场吸引力正在下降,可能面临“有价无市”的困境。
最后政策的影响不容忽视,2025年全国多地优化了住房公积金政策,降低首付比例、提高贷款额度、支持灵活就业人员和异地购房,这些政策旨在刺激刚需,而不是鼓励炒房。
政府的目标也很明确:稳定市场,防范风险,而不是让房价重回疯涨时代。
此外房产税的出台预期也在升温,经济学家马光远预测,房产税可能在“十四五”期间(2021-2025年)或稍晚落地,一旦房产税实施,持有成本将大幅增加,投资性购房会进一步被遏制,市场将更加倾向于自住需求。
而孙宏斌和王健林的判断之所以一致,是因为他们看到了房地产市场的本质变化,王健林认为,未来的楼市拼的是品质,而不是数量。
过去开发商靠规模扩张,囤地盖房就能赚钱,现在,市场进入存量时代,只有高品质的房子才能赢得买家青睐。
孙宏斌则更直接,他在2021年就预言,房价大跌会导致开发商批量倒闭,而优质房企将通过深耕一二线城市、提升产品力来突围。
以华润置地为例,早在十年前就布局商业地产,2024年凭借商业板块的100亿净利润成为行业利润王。
这种战略前瞻性,正是孙宏斌和王健林推崇的“品质为王”逻辑的体现,也告诉人们如果180万房子是高品质住宅,位于一二线城市核心地段,未来五年的贬值风险较低,但如果是普通公寓或三四线城市的库存房,可能继续面临价格下行压力。
房价涨了四十年,跌了不过四五年,市场的心态却已天翻地覆。
对于普通人来说,买房不再是财富增值的赌局,而是生活方式的选择,年轻人开始拥抱租房,追求自由和灵活,刚需家庭则更注重地段和品质,量力而行。
但无论如何大家都要明白,房子终究只是生活的一部分,无论是自住还是投资,都需要理性面对市场,谨慎做出选择,毕竟房子可以贬值,但生活的价值,永远由你自己定义。
信息来源:
鹤城晚报2025.04.26《5年后,房子是“黄金价”还是“白菜价”?王健林一语惊醒梦中人》
中国经济网2017.02.07《地产大佬看楼市:王健林说泡沫 任志强说还会涨》
虎嗅2024.10.24《最宽松的楼市里,孙宏斌们仍在挣扎》
更新时间:2025-09-1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