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报道了有关磁约束核聚变科技的创新研究,其中由华中科技大学机械学院机械电子信息工程系先进制造与智能(AMI)实验室承研的国家重大基础科学装置——全球首台套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CRAFT)遥操作维护重载臂(CMOR)及现场调试场景在新闻中给予了重点介绍。
报道中所提到的CRAFT装置是磁约束可控核聚变技术研究的核心装备,常被形象地称为“人造小太阳”,可控核聚变被认为是解决未来能源问题的终极方案。
调试中的重载机械臂CMOR
重载臂CMOR数字孪生系统
7月1日,CMOR系统在合肥科学岛聚变园区CRAFT现场成功完成工艺测试验收。标志着我国在磁约束核聚变堆核心部件遥操作维护这一关键技术领域迈出了坚实一步,也为CMOR最终交付验收奠定了重要基础。
CMOR系统此次顺利完成工艺测试验收,不仅达到了预期研制目标并展现了该系统在复杂工况下的稳定工作性能,也印证了研究团队长期在高端装备制造领域的技术实力和创新能力。
AMI研究团队自2019年参与该项目以来,历经5年多时间完成了从CMOR构型创新设计、结构与核心部件研制、底层控制系统、上层数字孪生系统及核心控制算法到整机制造装配测试的全过程,攻克了CMOR重载臂关节精密驱动、高刚度轻量化臂体结构创新设计、多自由度柔性臂协调柔顺控制与精度补偿等一系列技术挑战,为CRAFT大科学装置遥操作平台建设贡献了华科大机械人的智慧和力量,同时也为正在参与的科技部ITER中心2024年重点研发计划“聚变装置偏滤器遥操作维护关键技术”项目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
AMI实验室依托机械学院杨叔子院士科研团队组建,学校机械工程学科在教育部首轮“双一流”建设获评成效显著,入选第二轮“双一流”建设及培优学科名单,支撑华科大工程学ESI于2020年进入并保持全球前万分之一。目前学院拥有7个国家级教学平台、8个国家级科研平台、6个工研院,打造完备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平台,由院士及知名教授担任本科生学业导师,学生自主选择导师与方向。
其中,AMI实验室围绕机械电子设备和智能制造领域与信息化智能化相关主题,以提高企业数字化、信息化与智能化水平为目标开展相关研究,主要从事机电信息与智能化技术、智能制造技术和设备状态监测、故障诊断与寿命周期维护PLM技术研究。
多年来,AMI实验室团队在胡友民教授带领下在大型复杂机电装备、故障诊断与智能运维及人工智能等领域有着长期的技术积累,累计承担了数十项国家、省部级研发项目和企业产学研项目。
胡友民,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数控装备、数字化工厂与虚拟制造、智能制造与控制、参数化驱动三维数字样机、机电设备状态监测、可靠性与安全性技术以及大型成套装备等的科研和教学。主讲本科《机械工程控制基础》(国家精品课程)、《机电创新决策与方法》和研究生《不确定性系统分析》等课程。研究成果曾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此次阶段性测试顺利完成是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有力体现,它为中国聚变工程实验堆的建设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持,也为我国在全球能源转型和可持续发展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贡献了力量。未来,AMI研究团队将继续优化和完善该系统,为我国聚变能的早日实现而努力!#科技创新##推我大学上热门#
关注“华中科技大学本科招生”头条号,获取关于985、211、“双一流”建设高校——华中科技大学的最新精彩资讯!
素材来源:华中科技大学新闻网、央视网、华中科技大学本科招生官微,华中科技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AMI实验室
更新时间:2025-07-2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