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狼叛逃”!国民汽水被华尔街之狼收购,老板曾喊话绝不卖外资

“怎么连吴京都护不住的大窑,也被卖了?”

这个夏天,一则消息让无数北方人心里一凉。

曾经靠三轮车起家、靠草根阶级捧红、靠吴京代言打进全国的大窑汽水,如今被曝85%的股权已经卖给了美国私募巨头KKR。

这不是空穴来风,重庆市监管局官网正式披露了收购审批结果,收购方、收购比例、公司业务,都指向一个答案:大窑,易主了。

有人愤怒:“打着国产的旗号圈粉,到头来卖给了外资?”
有人失望:“又一个民族品牌,把情怀卖了。”
也有人冷静:“如果能活下来,谁在背后不重要。”

但无论是哪种声音,都说明了一点:大窑,不再只是曾经的国民汽水了。

01

很多人不知道,大窑是典型的草根逆袭故事。

起步于内蒙古,最早靠几辆三轮车跑餐饮渠道,用大瓶玻璃装汽水,硬是挤进了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主导的市场夹缝。

没请流量明星,也不上高端超市,靠的就是“便宜、解腻、好喝”,迅速成为烧烤摊、路边店、苍蝇馆子的标配。

而真正让大窑“飞起来”的,是一句话:

“绝不卖给外资。”

王庆东曾公开表态,2023年还反复强调“100%国产”,并找来吴京代言,将“国民汽水”的人设写进消费者心里。

于是,消费者喝的是汽水,买的却是民族自豪感。

现在好了,这人设,塌了。

很多人以为,这是大窑“背叛”消费者。可从企业角度看,这更像是一次无路可退的交易。

过去几年,大窑疯狂扩张,在全国建了七个厂,单个厂动辄十几亿投资,就是为了突破玻璃瓶运输半径短、南方供货难的老问题。

钱花得狠,回报却不理想。

北方市场饱和,南方吃不动,产能利用率始终上不来,现金流越来越紧张,到2024年,大窑的负债率已经超过60%。

与此同时,竞争对手也没闲着。

可口可乐打价格战、华润啤酒低价切入渠道、元气森林抢走年轻人。

大窑原本最强的渠道让利模式,被一堆资本巨头围攻,利润空间被压得喘不过气。

再加上健康风口来袭,大窑的高糖饮料受限,推出的无糖茶和果汁线反响平平,新品营收占比不足10%。

拼资金,拼转型,拼速度,大窑一样都拼不过。

王庆东明白,靠自己硬扛已经没戏,上市无望,引资才是活下去的机会。

而在所有潜在接盘方里,只有KKR愿意一口气掏出真金白银、一次性收走控股权。

这不是轻易放弃情怀,而是拿股权换命。

02

很多人对KKR不熟,其实这是华尔街出了名的狠角色。

它是全球最顶级的私募股权投资机构之一,管理着超过6600亿美元的资产,最擅长的,就是用控股的方式,把一个企业变得更赚钱,然后高价卖出去。

这种操作方式,圈内称之为“买入-增值-退出”三部曲。

大窑有什么吸引KKR?

首先,它有稳固的现金流,靠着烧烤摊和苍蝇馆子,每年就能跑出数十亿的收入。

其次,它有广布的渠道网络,餐饮店、小卖部、低线城市,都是高频消费的天然渠道。

最重要的是,它够便宜,相比那些估值虚高的新消费品牌,大窑在资本市场上算是性价比高的优质资产。

对KKR来说,这笔买卖几乎没有风险,甚至可以说是稳赚不赔。

一旦入局,它的动作通常很快,接下来,大概率会从三方面着手:

首先是成本优化。KKR拥有全球供应链资源,可以帮助大窑压低采购成本,比如阿斯巴甜、PET塑料这些核心原料,通过集中采购或国际渠道,价格能比国内低出一到两成,直接提升利润空间。

其次是业务聚焦。大窑这几年也尝试过拓品类,推出沙棘汁、豆奶等新品,但销量有限、区域属性强,拉不动全国市场。KKR擅长做减法,可能会砍掉这类低效产品,把资源集中在最能跑量的碳酸饮料主业上。

最后是模式复制。大窑深耕的是中国餐饮渠道,如果跑通之后,KKR有能力把这套组合打法,复制到越南、印尼等东南亚国家,开拓新的增长空间。

听上去很合理,可问题也来了:

那瓶有情怀的大窑,还能保留吗?

03

在这场风波里,最焦虑的不是企业圈,而是爱喝大窑的消费者。

有网友说:“我不在乎是谁的公司,只要别像乐百氏那样被收购后直接雪藏。”

他们的担心不是没有根据。

当年,法国达能收购乐百氏后,整整雪藏了15年,直到错失整个国产饮料黄金时代。天府可乐也曾被百事可乐收走商标,复出多年依旧沦为边缘。

一个品牌,换了老板不怕,怕的是失去了原来的样子。

对普通消费者来说,其实最关心的不是谁收购了大窑,而是它会不会变。

比如,玻璃瓶装还会保留吗?配方会不会动?渠道会不会断?

甚至还有人问:吴京还会不会继续代言? 没有了这张“国民牌面”,情怀还能撑多久?

说到底,如果这些熟悉的“品牌锚点”一个个被砍掉,哪怕味道还行、价格没涨,也留不住原来的那批忠实用户。

毕竟,北方人对大窑的感情,不只是味道,还有一种生活记忆。

如果那瓶熟悉的汽水,在未来变得既不“国民”,也不“实在”,那就真成了资本的牺牲品。

站在企业角度,卖股权给KKR或许是活下去的最佳路径。

站在资本角度,收购大窑是一次稳赚不赔的布局。

但站在消费者角度,这更像是一场关于信任的考验。

过去,大窑靠草根起家,靠接地气赢市场,靠“我们是中国品牌”的自豪感走到今天。

而今,当它变成外资控股的民族品牌,就必须证明一点自己还是原来的大窑。

毕竟,品牌真正的护城河,不是渠道、不是广告,而是用户信任。

而信任,一旦倒下,谁都扶不起来。

#头条深一度#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03

标签:美食   华尔街   汽水   外资   国民   老板   渠道   品牌   消费者   乐百氏   百事可乐   情怀   可口可乐   草根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