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的解体作为20世纪最重大的地缘政治事件,直接塑造了当今的国际格局。当前俄乌冲突的深层根源,亦可追溯至苏联解体后乌克兰东西部地区在历史认同与政治取向上的长期分化。与此同时,俄罗斯的未来发展路径,仍将持续对全球秩序演进产生关键性影响。
关于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学界历来存在多种阐释范式,主流观点大致可归纳为三类:其一,体制内在缺陷论,即原有计划经济与政治体制积重难返,丧失民意基础,属“大势所趋”;其二,领导决策失误论,尤其指向戈尔巴乔夫推行的改革政策失序,以及意识形态管控的松动;其三,外部冲击论,强调西方势力长期渗透与战略挤压的关键作用。
然而,1997年出版的《来自上层的革命》一书提出了一个颇具颠覆性的解释。该书认为,上述因素虽具有一定解释力,但都未能触及问题的核心关键——真正推动苏联体系终结的决定性力量,来自于苏联体制内一部分高层精英基于自身利益所进行的主动转向。他们为谋求更大的政治与经济自主权,毅然决然的系统性地选择倒向亲资本主义阵营,主导了制度转型的全过程。
该书作者通过大量独家档案、长达二十年的跟踪调查数据,并结合2006年后对俄罗斯转型现实的深入考察,使这一“精英主动转向论”获得愈多实证支持。研究进一步指出,如果说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为体制解体创造了条件,那么真正埋下制度崩溃种子的,正是那些在旧体制内成长、却意图通过体制转换实现利益最大化的官僚与技术精英。
本书进一步回应了几个关键问题:苏联精英阶层如何看待原有体制?制度转型后他们是否实现了预期利益?俄罗斯是否会重蹈苏联覆辙?由于作者兼具学者与记者的双重身份,其对问题的剖析既具理论深度,又充满现实洞察力。
该书作者之一的大卫·科兹为美国马萨诸塞大学经济学教授、著名苏联体制研究专家;合著者弗雷德·威尔则是常驻莫斯科的资深时政记者。两人长期关注苏联—后苏联政治经济变迁,亲身见证了解体过程,其合作成果融合了严谨的理论框架与扎实的一手材料,构成该书学术说服力的重要基础。
这一“精英主导论”显然与“历史由人民创造”的传统叙事存在矛盾。
然而,书中提供了系统的调查与详实数据作为支撑。
例如:20世纪80年代末的调查显示,苏联经济学家对私有化的支持率甚至高于欧美同行;
1991年6月一项针对精英阶层的问卷调查表明,高层官员和国企管理者中几乎无人支持延续原有体制;而在同一时期的民意测验中,普通民众总体上仍倾向于保留联盟形式与社会主义制度。
而虽然在很多人眼中,精英阶级在苏联享有大量权益,是原体制受益者,本应该大力维护原体制,但结果恰恰是苏联的精英阶级在灭亡苏联,因为他们认为转向后可以更安全、更大规模地攫取利益,能够将国家资本转化为私人资本。
就连很多人认为会动荡不稳定的军队,其中的绝大多数军队,都还站在苏共的一边,结果他们却遭遇了上层的背刺。
……
《来自上层的革命》一书在1997年初版问世时,其核心论点在学界曾显得曲高和寡,应者寥寥。然而,随着后苏联时代俄罗斯社会转型的纵深发展,以及相关历史档案的进一步披露,书中基于大量实证研究所提出的“精英转型论”框架,其解释力与预见性日益凸显,赢得了越来越多领域内学者的审慎认可与深入讨论。
这一思想接受史的动态过程,本身即构成了观察苏联解体学术研究范式演变的一个典型案例。
本书持续引发的深入探讨,指向一系列关乎转型国家命运的核心命题:为何苏联体制内精英对原制度的认知会与公众印象及官方叙事形成巨大反差?“新自由主义”政策范式在俄罗斯的具体实践究竟产生了哪些深远的社会经济后果?如何客观评估当代俄罗斯的政治经济现状?
以及,在新的权力结构下,精英群体自身又如何看待与适应这一“现体制”?
对于任何试图超越表层叙事、深入理解苏联体制崩溃的深层逻辑及其长远影响的研究者与观察者而言,无论其初始立场如何,本书所提供的独特视角与丰富史料,都使其成为一部无法绕开的必读著作。
鉴于其持续不减的学术需求与思想影响力,该书自出版以来已历经四次修订再版,并在后续版本中更名为《从戈尔巴乔夫到普京的俄罗斯道路》,以涵盖对俄罗斯转型更长时间的追踪分析。每一版次上市后均在学术圈内引起关注,迅速售罄。您目前所见的最新版次,在常规图书市场已难觅踪迹,存量极为有限。感兴趣的书友,点击下方商品卡,即可一键收藏。
《来自上层的革命》 ¥88 购买更新时间:2025-09-2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