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端货”“便宜货”——这些词曾是西方看待中国电池的标签。可如今,全球巨头排队抢购中国的“劣质电池”。这背后,不是笑话,是形势。
是谁在悄悄改口?是谁在大把买单?当中国磷酸铁锂电池从被贬低到被疯抢,中国制造的价值,就在这反转里悄然重写。
2021年7月,中国动力电池市场传来一个标志性变化:磷酸铁锂电池装机量首次反超三元电池。这意味着,被国外称为“低端”“不够格”的产品,成了市场新主力。
数据显示,比亚迪2021年1~10月磷酸铁锂装机量达到15.28GWh,增长超300%,特斯拉同期装机量也达到8.92GWh,增长超5倍。
两大巨头,一个国产一个外资,同时押宝,等于在市场上竖起了一块牌子:磷酸铁锂不是“便宜货”,是新赛道。
当时的比亚迪刀片电池、宁德时代CTP电池、国轩高科JTM电池,把能量密度、安全性、寿命全做到了新高度。
磷酸铁锂的传统劣势——能量密度低,被技术迭代拉平,剩下的优势反倒被无限放大:安全性高、循环寿命长、原料无钴镍依赖、成本可控。
更扎眼的是国际车企的转向。特斯拉在2021年起,将中国工厂的标准续航版Model 3和Model Y全部换装磷酸铁锂电池;大众、宝马、奔驰等也开始在中国工厂引入同类技术。这意味着,国际巨头用行动证明:过去他们嫌弃的东西,现在他们自己也得靠。
数据还在往上走。中国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全球产能占比超过90%,供应链完整度全球领先。2023年磷酸铁锂原材料价格从3.9万元/吨涨至9.3万元/吨,涨幅超过130%。这不是投机,是需求实打实上来了。
更有意思的是行业心态的反差。曾经的“低端路线”,如今成为全球巨头“性价比救命稻草”。他们一边在宣传材料里讲高镍三元多么先进,一边在采购合同里写上“磷酸铁锂优先”。这场逆袭,不只是市场投票,也是技术路线的价值重估。
要看磷酸铁锂为何逆袭,就得看三元电池为何“掉队”。三元电池曾是高端的代名词,尤其是高镍化趋势。可问题在于,它的成本曲线和供应链越来越“脆”。
三元电池主要靠镍、钴、锰做正极,尤其是镍和钴,资源主要集中在非洲、印尼、南美,价格波动大、地缘风险高。
2016年至2020年,三元电池在中国市场高歌猛进,但随着镍钴价格暴涨,成本压力直接传导给整车厂。2021年7月磷酸铁锂反超三元电池,标志着“成本安全”战胜“能量密度”。
高镍化带来另一问题——安全性。热失控风险、材料稳定性、制造良率,这些都需要极高的管理水平。国际企业习惯高价小批量生产,中国市场则是高效大规模量产。
结果是,三元电池在中国车市的大规模应用频频爆出安全事故,而磷酸铁锂在公交、出租、物流、储能等高频应用场景表现稳定。
正因为如此,连国际车企都不得不调整。宝马、奔驰在2022年后逐步转向磷酸铁锂,把三元路线当作高端旗舰选项,而不是主力电池。磷酸铁锂在储能、商用车、入门级乘用车全面开花,三元电池退居局部阵地。
与此同时,中国企业在磷酸铁锂上玩出了规模效应。比亚迪的刀片电池、宁德时代的CTP2.0、国轩高科的JTM,这些都通过结构创新提升了单位体积能量密度,让原本“短板”成了可接受的差距。
再叠加2023年磷酸铁锂原材料价格暴涨,原本以为能靠价格压制磷酸铁锂的三元路线,反被成本卡脖子。
这个变化的背后,是中国制造的柔性和规模:用工艺迭代、供应链协同,把“低端”做成“主流”,把“便宜”做成“有钱赚”。
三元电池不是彻底没戏,但已不是唯一王道。全球新能源车的底盘逻辑,正在被中国电池厂重写。
技术逆袭只是第一步,话语权才是终点。2023年1月2日,中国商务部发布《关于调整出口管制技术目录(征求意见稿)》,其中首次明确将第四代及以上磷酸铁锂电池制备技术列入出口限制。这条消息在业内炸开了锅。
原因很直接:磷酸铁锂已经不是“便宜货”,而是全球新能源产业链的战略节点。中国企业不仅有产能优势,还有技术壁垒。如果继续无条件输出,等于把未来的竞争力拱手相让。限制出口,不是封锁市场,而是守住核心。
这项政策出来后,西方企业的焦虑加剧。宝马、奔驰、大众在中国的供应链已深度绑定磷酸铁锂,一旦高端制备技术出不去,海外自建产能就得靠低代产品,性能和成本都难匹配中国本土水准。
真锂研究首席分析师墨柯指出:“限制出口将迫使海外厂商在中国建厂或加大合资合作。”
同时,中国企业的出海策略也在调整。宁德时代、比亚迪、国轩高科在欧洲、东南亚建设工厂,但核心工艺、关键材料配方依旧留在国内,严格按照国家规定执行出口许可证制度。这既满足国际合作,也不丢掉国家底牌。
这一变化背后是国家战略的延续:新能源不是简单的产业,是未来工业体系的支柱。中国政府拟限制磷酸铁锂技术出口,不是为了抬价,而是为了在全球新能源大潮中保留主导权。
截至2025年预测,动力电池装机量将达6亿千瓦时,其中磷酸铁锂继续占据主导。中国从“全球工厂”到“技术标准制定者”的转变,已经在这块电池上提前上演。
全文停笔于此,最后一则事实是商务部已将第四代及以上磷酸铁锂技术列入出口管制目录,这一政策正实质改变全球供应链格局。
参考资料:
磷酸铁锂重回C位 未来动力电池竞争格局如何演变?.证券时报网.2021-12-25
BNEF:全球锂电池组均价 115 美元 / 千瓦时同比下降 20%,仅为 2013 年五分之一.IT之家.2024-12-15
中国政府拟限制磷酸铁锂技术出口.界面新闻.2025-01-05
国内外市占率持续提升 磷酸铁锂电池受青睐.证券日报.2024-07-03
磷酸铁锂电池渐成市场“主力”.中国能源网.2025-04-29
磷酸铁锂这两年:两个关键人物.远川科技评论.2021-12-10
磷酸铁锂电池逆袭,相关企业身价跟涨.能源高质量发展.2021-04-12
从因价低成为主流,到努力突破自身极限,磷酸铁锂电池显然没有走到终局,技术路线的摸索也远未行进尾声..远川科技评论.2025-04-01
更新时间:2025-10-0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