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积电这几年在美国建厂的事闹得沸沸扬扬,从2020年开始,美国商务部就找上门来,劝说台积电去亚利桑那州凤凰城搞个芯片基地。
表面上看,这是为了降低美国对亚洲供应链的依赖,尤其是对台湾芯片的依赖。台积电起初有点犹豫,觉得美国那边劳动力技能不匹配,基础设施也跟不上,成本会高出一大截。
可后来,美国扔出大把补贴,台积电还是咬牙上了船,先是120亿美元的投资,建了个5纳米工艺的厂,计划2024年投产。
到2022年,美国国会通过芯片与科学法案,砸出520亿美元补贴,吸引英特尔、三星这些巨头也跟进。
台积电一看机会不错,2022年底就把投资加码到400亿美元,第二座厂也敲定下来,用3纳米工艺,目标2027年开工。
这事看起来是双赢,美国本土芯片产能上去了,台积电也多拿订单。可仔细一琢磨,这里头藏着不少猫腻。
美国从一开始就明说,要减少对单一供应商的依赖,特别是台湾的。2021年,美国商务部就要求全球半导体企业交库存和客户数据,给了45天期限。
台积电和其他公司一样,最后还是乖乖交了,包括全球产能和订单细节。商务部长吉娜·雷蒙多当时放话,不配合就用国防生产法强制执行。
这就不是建不建厂的问题了,就算台积电当初没去美国建厂,这数据还是得交,因为台积电的客户大头在美国,像苹果、英伟达这些巨头,没法完全甩开美国的市场压力。

补贴也不是白拿的。芯片法案要求申请企业分享供应链数据,还得限制向某些市场出口先进技术。
三星和海力士在韩国政府帮忙下,基本接受了条件,但台积电的董事长刘德音在2023年4月就公开说,有些条款涉及太多数据披露,不好办。
具体点,这些企业得上报全球产能布局和伙伴信息,这等于把台积电的核心工艺秘密抖出去一部分。刘德音退休前还强调,大陆市场对台积电来说占比已经降到10%以下,转向美国和欧洲订单。
可就算这样,台积电的全球供应链还是受美国管制影响。2020年起,美国就限制台积电向大陆客户供7纳米以下芯片,这出口管制是硬杠杠,不建厂也躲不过。

再看2025年的动静,美国商务部长霍华德·卢特尼克9月底直接表态,说台湾应该只生产一半美国需要的芯片,剩下的一半移到美国本土。
这话一出,台湾那边马上回应,说要抵抗这种压力。可台积电呢?3月份就把亚利桑那的投资总额提到650亿美元,还计划建第三座厂,用2纳米工艺,2028年量产。
4月份,第三厂破土,第一座厂已经在2024年底试产4纳米芯片,给英伟达供货。10月份,台积电和英伟达还宣布在亚利桑那产出了第一个Blackwell晶圆,这是AI芯片的关键部件。看起来台积电是越陷越深,可如果当初没建厂,美国还有其他招。
比如,2025年9月,美国撤销了台积电向大陆南京厂出口某些设备的快速许可,从12月31日起生效。这叫VEU授权没了,以后得一个个申请许可证。
台积电自己说,这对运营影响不大,但这明摆着是收紧技术流动。以前台积电在中国大陆的厂能轻松拿到美国设备,现在得层层审批,耽误时间不说,还得交更多数据证明用途。
南韩的三星和SK海力士也遭了同样待遇,从2026年起,得申请许可证才能往中国厂运受控部件。这不是针对建厂的,而是整个出口控制体系的一部分。
即使台积电没去美国建厂,这些管制照样卡脖子,因为台积电的设备大半来自美国盟友,像荷兰的ASML光刻机,日本的材料供应商。

美国还想更狠点。2025年8月,有消息说美国在考虑拿股权作为芯片补贴的条件。商务部在评估,要不要在CHIPS Act资金里加股权条款。
TSMC当时传出可能退回补贴,如果新条件太苛刻。有些内部人士说,最好干脆别拿美国钱,避免额外捆绑。
可现实是,台积电已经在亚利桑那砸了这么多钱,第一座厂2025上半年就盈利1.5亿美元,从上年的亏损转正。公司上半年销售额605亿美元,同比增长40%,全靠AI需求拉动。
英特尔在俄亥俄州投200亿美元建厂,2025年投产18A工艺,三星在得州也扩产。这些竞争加剧,美国本土产能目标到2032年增长203%,台积电想不参与都难。
假设台积电从头就拒绝赴美建厂,会怎样?美国照样有办法从数据入手。2021年的那次强制提交,就证明了回避不了。
台积电得交全球工厂的生产数据和客户名单,不光是美国部分。商务部说,这是评估供应链风险,实际等于摸清底细。
加上芯片联盟,美国2022年拉上日本、韩国、荷兰,共同限先进设备出口。台积电在日本熊本投86亿美元建厂,用28纳米工艺,2024年投产,也得遵守数据共享规则。
在德国德累斯顿,2024年宣布的100亿欧元合资项目,2027年投产22纳米芯片,一样得上报供应链。

台积电自己也在分散风险,台湾高雄和台南的2纳米扩产2025上半年开工,台中1.4纳米厂11月动工,投资490亿美元,2028年量产。
可这些本土项目也得用美国盟友的设备,受出口管制影响。2025年10月,台积电说要加速亚利桑那的2纳米生产,应付AI需求,但工会问题和成本压力还在。
劳动力短缺导致第一座厂成本超支50%,得从台湾调300多名工程师过去。伯克希尔哈撒韦2022年11月买台积电股票,价值41亿美元,短期推高股价,可这也说明华尔街在押注台积电的美国布局。

美国摊牌的地方在于,不光要产能,还想要控制权。10月初,台湾拒绝了美国的50/50芯片生产提议,说不能一半一半分。
TSMC已经在美国投1650亿美元,建六座晶圆厂、两个先进包装设施和一个研发中心,成美国史上最大外资项目。可美国还想拿股权,8月有报道说,要在CHIPS Act里加这条款。
台积电2025年3月说,额外投1000亿美元建三座新厂和包装设施,但没拿额外补贴。商务部长卢特尼克说,这全靠关税政策推动,可实际是补贴和管制双管齐下。
台积电的处境就是这样,建厂拿订单和补贴,不建也得面对数据上报和出口限。2025年上半年,亚利桑那子公司雇了3000多人,创造6000高科技岗位和2万建筑岗位。
可技术风险在那摆着,一旦数据泄露或管制升级,台积电的核心竞争力就悬了。公司CEO魏哲家10月说,要买第二块大土地在亚利桑那扩产,应对强劲AI需求。可这等于越绑越紧,美国从拉拢到明牌,目标是主导全球半导体。

说到底,这不是简单建厂的事,而是技术控制的博弈。台积电想靠市场需求中立,可地缘因素绕不开。
即使假设没去美国,出口控制和联盟审查照样让它交数据,限流动。英特尔、三星本土扩产加剧竞争,美国不会松手。
台积电2025年三季度营收预计334亿美元,全靠AI,可长远看,得平衡保护技术和市场接入。难啊,这圈套不是一两个厂就能逃的。
更新时间:2025-10-2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