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兵后劲太大,欧洲高层接连来华,美财长:中国或在关税战中完胜

9月初的北京,热闹得不像话。不是因为节日,而是因为一场震撼全球的阅兵刚刚落下帷幕,却余音未了。中国在抗战胜利80周年纪念日上,拿出了新一代高超音速导弹、隐身战机和无人作战系统,火力展示得毫不含糊,气场拉满。结果还没等烟花散尽,欧洲高层就排着队登上飞往北京的班机。

葡萄牙总理、英国贸易大臣接连到访,场面像极了"朝圣"。而大西洋那头,美国财长贝森特正愁眉苦脸,担心前任特朗普的"关税遗产"被最高法院全盘推翻,甚至得把1万亿美元的关税吐出来。他一句话点破现实:中国或许已经在这场关税战中赢了。

欧洲悄悄“转舵”,不是投降,是看清了风向

葡萄牙总理蒙特内格罗的北京之行,说是外交访问,其实更像是一次深思熟虑后的战略表态。他刚上任不久,第一站就选了中国,这个细节本身就足够说明问题。此行不仅是为了纪念中葡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20周年,更是为了在新能源、科技、经贸等领域寻找合作机会。

葡萄牙早在西欧国家中率先支持“一带一路”,这次其实是用行动再次确认:面对如今风云变幻的国际局势,葡萄牙不会盲目站队美国,而是更愿意选择符合自身利益的现实路径。

紧接着,英国也派出了重量级人物——贸易大臣彼得·凯尔。他的北京行程同样没有遮遮掩掩,直接宣布重启中英经贸会谈。这可不是例行公事,而是2016年之后,英中之间首次正式恢复高层经贸对话。背景是什么?是英国正面临G7中最高的通胀率,服务业岗位连续11个月下滑,制造业也在不断裁员。

这些数据摆在那儿,任何一个理智的政府都不会再装作看不见。于是,英国政府终于说了句实话:“要谈经济增长,就得谈中国。”这不是一句外交辞令,而是一种生存逻辑的回归。

欧洲的集体焦虑,也不只是经济层面的事。更大的压力,其实来自大西洋对岸的“亲戚”——美国。近年来,美国对欧洲的态度越来越像是“用完即弃”:大张旗鼓地对欧盟加征关税,不留情面。农业产品税率提高17%,钢铝等关键产业关税甚至飙升至45%。

在这种背景下,欧洲想不寻找“第三条路”都难。欧盟内部的分裂也日益明显,14个国家拒绝禁用华为5G,这和欧盟高层嘴上讲的“价值观同盟”明显脱节。嘴上喊着要团结,身体却很诚实地选择了中国。

这一切背后,其实是利益使然。数据显示,过去十年,中欧之间的出口增长了81%,进口增长了74%,尤其在锂电、清洁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上,双方的互补性越来越强。

欧洲早就发现,和中国合作,不只是一个政治选择,更是经济上的必然。尤其在全球能源转型、产业升级的大背景下,谁都不愿意把自己和中国这艘大船“脱钩”,那不叫战略,那叫自断财路。

美国打的算盘,最后成了财政危机的引线

和欧洲热络的姿态相比,美国的局势可以说是雪上加霜。这场关税战的源头,是特朗普在2023年打出的“国家安全”牌。他动用了《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以“芬太尼税”“对等税”等名义,对中国商品大规模加征30%的额外关税。表面上看,是在维护国家利益,实际上却是典型的权力滥用。问题是,这种“非常规操作”最终没能经得起法律的检验。

2025年5月,美国国际贸易法院率先裁定特朗普败诉,理由很明确:所谓的“国家安全”不能成为无限扩权的借口。到了8月,联邦巡回上诉法院也维持了这一裁决,7票对4的结果,说明连司法系统都不愿为这笔政治债买单。特朗普的最后希望只能放在最高法院。

但现在连现任财长贝森特都不敢打包票,他在公开场合承认:“不能保证100%赢。”这不是谦虚,而是对现实的清醒判断。

要是败诉,美国政府不仅要把已经收上来的2100亿美元关税退回去,接下来的几年,退税总额可能高达1万亿美元。这可不是一笔小钱,足以掀翻整个预算框架。

社保、教育、医保这些本就捉襟见肘的支出项目,不得不被迫“瘦身”。更严重的是,这样的退税危机会引发市场恐慌,投资者信心动摇,美元信用也会受到重创。这场关税战,打到最后,不但没赢,反而成了财政的“引爆点”。

更让美国难堪的地方在于,中国并没有像特朗普当初设想的那样被逼“低头”。相反,中国用行动交出了一份高分答卷。从农业进口渠道转向巴西、阿根廷、俄罗斯,再到半导体、人工智能等核心技术的自主研发,中国在关键领域逐步摆脱了对美依赖。如今,中美之间的贸易额占中国整体外贸的比重已经降至10%以下,美国市场,不再不可替代。

而反观美国,一些高科技领域反倒还得仰仗中国,比如医疗设备的精密零部件供应。说到底,这场以关税为武器的博弈,不仅没能撼动中国,反倒暴露了美国自身的脆弱。

阅兵不是炫耀,是给世界看清一个现实

中国的这场阅兵,不是为了炫耀肌肉,而是在关键时间点上,向世界传递一种稳定、和平与发展的信号。阅兵展示了中国军工科技的最新成果,但更强调的是一种历史叙事和国家立场——纪念反法西斯胜利,强调和平发展道路,这是一种有分寸、有节制的力量表达。不是为了打仗,而是为了让世界知道,中国愿意合作,但不会被随意胁迫。

与此同时,中国在全球合作的棋局上也在稳步推进。从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到“一带一路”倡议,从推动本币结算机制,到深化与东盟、金砖国家的合作,中国的多边布局已经成型。这些动作背后,是一个清晰的立场:中国欢迎合作,但不接受任何形式的单边主义压制。

而美国呢?自以为还能靠拉小圈子搞“意愿联盟”遏制中国,结果却发现应者寥寥。连日本都拒绝在关税上对美国让步;越南直接转身,和中国签了40个大单;欧盟更是早早派人来北京谈合作。事实证明,美国的老一套拉帮结派那一套,已经越来越不灵。

多极化,不是什么理论概念,而是已经站在现实面前的趋势。中国阅兵所展示的不仅是武器装备,更是一种稳定力量的象征。而欧洲高层接连访华,更像是对这一战略姿态的响应。最耐人寻味的,还是那句来自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的评价:“中国可能在这场关税战中完胜。”这句话,比任何外交辞令都更有分量。

潮水退去,谁在裸泳就看得清了

现在回头看,这场关税战是一面镜子,也是一把尺子。它照出了美国单边主义的底色,也量出了中国战略定力的厚度。从司法到财政再到外交,美国正在面对自己的“三重困境”,而中国则在稳定中积累合作,在合作中扩大影响。

欧洲的选择,也许不是一次性转向,但确实是一次深刻反思。他们看清了,美国的“优先”不过是把盟友当工具,而中国的“共赢”才是实实在在的利益安排。

于是,欧洲不再一味跟随,而是开始用自己的脚投票,走向更加自主的外交路径。

这场阅兵之后,全世界不只是看到了中国的实力,更看清了国际秩序正在发生的变化。未来的世界,不是谁发号施令谁就听,而是谁能带来发展、稳定和确定性,谁就能赢得尊重。而现在看来,中国,正在成为那个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14

标签:财经   财长   欧洲   后劲   关税   中国   高层   美国   葡萄牙   北京   最高法院   现实   战略   欧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