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投资于人”信号渐强

文/高歌

学前教育保育教育费将逐步免除。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的《关于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从2025年秋季学期起,免除公办幼儿园学前一年在园(即,幼儿园大班)儿童保育教育费。对在教育部门批准设立的民办幼儿园就读的适龄儿童,参照当地同类型公办幼儿园免除水平,相应减免保育教育费。

二十大对优化人口发展战略、强化学前教育普惠发展作出部署。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探索逐步扩大免费教育范围。今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明确,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

《意见》综合考虑了当前国情、发展阶段与财力状况。8月7日,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财政部副部长郭婷婷表示:“后续还将统筹考虑学龄人口变化、财力状况等因素,研究适时完善免费政策。对于因免保育教育费导致幼儿园收入减少的部分,由财政对幼儿园给予补助,相关资金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共同承担。”

国家统一实施的免保育教育费政策覆盖所有幼儿园的大班儿童,预计今年秋季学期将惠及约1200万人。据测算,今年秋季一个学期,全国财政将增加支出大约是200亿元,相应减少家庭支出200亿元。为确保政策可持续,《意见》落实过程中,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

有关推行力度,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表示:“从目前的情况看,我认为推进减免一年的保育教育费用是符合实际的,根据我调研的情况看,如若免费两年甚至三年,一些地方的财政就会较为紧张,即便减免一年,中央财政拨款的情况下,一些地方配套也会有跟不上的可能性。”

短期看,距离秋季开学不足一个月,如何确保免费政策如期施行?

长期看,仍有诸多问题待解:学前保育教育费的减免一些地方已有先行先试的经验,接下来如何做好衔接?不同区域的财力有所差异,如何兼顾公平?而近期较为密集发布的有关育儿补贴以及学前教育费用的减免政策,释放什么样的信号?激励作用有多大?

01、钱从哪里来?

从实际情况看,学前教育办园体制多样,情况比较复杂,学龄人口处于快速变化的阶段。

公开资料显示,近五年中国学龄前人口数量呈下降趋势。 2020年,全国学前教育在园幼儿4818.26万人,这一数据在2021年减少13.06万至4805.21万人。2021年也是自2004年以来,中国在园幼儿数首次下降。

2022年,全国共有学前教育在园幼儿4627.55万人,比上一年减少了177.66万人。根据教育部公布的《2023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23年学前教育在园幼儿4092.98万人,比上年减少534.57万人。

几乎是同一时间,区域性学前教育机构也出现批量缩减现象,主要表现为,民办幼儿园数量骤减、教职工转行及公办园资源整合。背后的核心原因是,人口出生率下降导致生源断层、学前教育政策调整推动公办园扩张以及运营成本压力加剧民办园退出。

“投资于人”刻不容缓。

“为适应人口发展新形势,近年来国家从生育、养育、教育、医疗、住房等多个方面,实施了多项生育支持措施,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近期,连续推出了包括育儿补贴、免保育教育费在内的一系列政策,不断减轻家庭的生育、养育和教育成本。”郭婷婷表示:“人口发展受到多种因素影响,相关政策措施的作用还需要密切跟踪、持续关注。”

在储朝晖看来,新近推出的《意见》是一系列政策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2010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国十条”)首次明确强调学前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指出要努力构建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延续。在这个时点推出育儿补贴、免保育教育费对于鼓励生育、增强家庭的消费意愿和能力也是较为合适的选择。

从具体落地情况看,财政部科教和文化司司长许留庆表示,接下来要尽快下达中央补助资金。财政部已经足额安排了中央财政需要承担的免保育教育费补助资金,将于近日下达。

关于中央与地方分担免保育教育费财政补助资金情况,《意见》明确,对因免保育教育费导致幼儿园收入减少的部分,由财政对幼儿园予以补助,所需资金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共同承担。

其中,中央财政对西部、中部和东部地区分别按照80%、60%、50%的比例分担。

许留庆成,下一步,财政部将会同教育部指导各省级财政、教育部门统筹安排好中央补助资金和地方应承担的资金,及时足额将财政补助资金拨付到幼儿园。

02、如何衔接?

今年6月1日起开始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前教育法》中也涉及减免学前教育费用的条款。

第六十三条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科学核定普惠性幼儿园办园成本,以提供普惠性学前教育服务为衡量标准,统筹制定财政补助和收费政策,合理确定分担比例。省级人民政府制定并落实公办幼儿园生均财政拨款标准或者生均公用经费标准,以及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生均财政补助标准。有条件的地方逐步推进实施免费学前教育,降低家庭保育教育成本。

而在此之前,一些地方也有相应的尝试:从2025年春季学期开始,准格尔旗将学前教育正式纳入免费序列,在实现12年免费教育的基础上,完成从幼儿园到高中15年全程免费教育的体系构建。

“此前先行先试的免费额度较小,整体来看,此次全国范围内推行的免费额度也较为有限,主要是受限于财政费用的问题。可以看到,为了保证幼儿园的正常运转,政策文件中也保留了一些收费项目,比如其中提到的杂费,弹性就比较大。”储朝晖告诉和讯网。

《意见》提出,从2025年秋季学期起,免除公办幼儿园学前一年在园儿童保育教育费,免保育教育费标准按照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教育、价格主管部门批准的公办幼儿园保育教育费收费标准(不含伙食费、住宿费、杂费等)执行。

根据《意见》安排,各省保育教育费生均实际收费水平高出本区域生均财政补助标准上限的部分,所需资金由地方承担;免保育教育费政策范围超出本意见要求的,可继续执行,超出部分所需资金由地方承担。

这就涉及两者的接续工作,在前述发布会上,许留庆表示,接下来将指导地方抓紧制定细化工作措施,结合地方实际,分类细化省域内免保育教育费财政补助标准,尽快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其中,部分地区此前已经实施了学前教育资助的,也要做好政策衔接。

同时也将督导地方落实免保育教育费补助资金。“各省级财政、教育部门统筹安排中央补助资金和地方相关资金,落实省域内幼儿园免保育教育费的财政补助资金,并及时拨付,确保不因为实施免费而影响幼儿园的正常运转。”

在资金监督管理方面,各地则要加强日常监管,强化监督检查和信息公开,确保资金使用规范、安全、有效。对于虚报冒领、挤占挪用、滞拨缓拨补助资金等行为,依法依规追究相关责任。

许留庆表示,财政部将会同教育部密切关注政策实施情况,加强动态监测评估,同时推动建立长效的监督体系,按规定适时开展督导检查。

在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的过程中,如何兼顾公平?

对此储朝晖认为,最关键的要将学前教育保育教育费用均等地分配至每一个孩子,要努力实现包容与普惠。他建议要逐步取消对幼儿园本身的区分,不管是不是普惠幼儿园,都能均等获得补贴。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和讯。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本文来自和讯财经,更多精彩资讯请下载“和讯财经”APP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08

标签:育儿   学前教育   信号   幼儿园   财政   政策   地方   意见   学前   资金   财政部   秋季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