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赚翻了,被侵占50年的国土,我国却不费一兵一卒给收回了

在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交汇的地方,有一个335平方公里的三角洲,这里说大不大,面积差不多是香港的三分之一、澳门的12倍。这个地方由93个小岛和沙洲组成,因为黑熊常来这里栖息,因此当地人干脆称它为黑瞎子岛

别看现在,这个三角洲被画在了祖国版图里,但其实它已经被别的国家"拿"走了半个多世纪,而它最后的回家方式,也体现出了我们非同一般的外交智慧。

黑瞎子岛的离去,还要从张学良说起。20世纪20年代末,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于皇姑屯遭日本人暗算殒命,其子张学良临危受命,不得不仓促接过东北军政大权。为了证明自己有能力掌控局势,他准备在蒋介石等人面前露上一手。

张学良的目光扫来扫去,慢慢盯上了中东铁路——这条沙俄修建的、长达2489公里铁路,名义上是由中苏共管的。但实际上,铁路运营的实权,一直被苏联攥在手中。张学良决定收回中东铁路,于是便连续两次派人过去探对方的“口风”。结果他发现,对方的态度比自己预想的要“软”,这就让他有了一些开战的底气。

后来,他又从自己的俄文秘书那里,听到了一个消息:苏联正闹饥荒,所以非常不想打仗,更不想在东边打仗。于是,这位28岁的少帅一下判断错了形势,觉得武力收回中东铁路的时机已到,有了这种想法之后,张学良接下来的操作,就比较强硬了。他派人搜查了外国的领事馆,赶走了两百多个苏联铁路员工,把铁路的运营权彻底抢了过来。

然而,苏联人的反应,却出乎了张学良的预料。它们组建了一支特别集团军,由熟悉东北军底细的加伦将军率领,向张学良杀了过来。而此时的东北军,在前线就摆了两个旅,双方的实力差得太远了。所以,这场仗打得也没有什么悬念

东北军的江防舰队,在开战不久就跑了,而陆军的两个主力旅,也是一个败一个降。张学良本想露脸,结果反倒丢了人。从此后,他对外国军队就产生了恐惧,这也间接导致了后来“九一八事变”的爆发。

双方签订停战协议后,苏联军队确实撤走了,但他们在临走时,却顺手把黑瞎子岛也给占了。东北军此时已经是惊弓之鸟,根本不敢有所反抗。于是,黑瞎子岛就被苏联强行划入了自己的版图。

三十多年后,中国方面早已改天换地,双方的领土争端,自然也到了要谈一谈的时候。中苏的代表团在北京拉开了架势,分别掏出了自己一方的地图,不断陈述着自己的主张:中方表示希望能沿用老边界,苏方则表示应该按实际控制计算。后来由于中国的坚持,苏联方面答应,自己保留黑瞎子岛,但是将其他的争议岛屿全部归还中国。

结果,双方的协议还没签署,中苏关系便突然降温。之后的几年,双方的边界摩擦越来越多,甚至还爆发了“珍宝岛事件”那样的直接冲突。最为严重的时候,两国甚至走到了爆发全面战争以及核战争的边缘。虽然战争阴云后来过去了,但是谈判的事情却再次搁置。

1991年,中苏关系慢慢恢复了,领土谈判也重新开始,经过一段时间的争取,中苏签订了国界东段协定,明确了双方在界河的权利。苏联解体之后,中俄双方成立了联合勘界委员会,并且完成了98%的勘界工作,而这剩下的2%争议区,就是黑瞎子岛和另一个地区:阿巴该图洲渚

到了新世纪后,中俄关系已经逐渐回暖,但各自的国情却发生了急剧的变化,俄罗斯方面,必须要应对“北约东扩”带来的种种威胁,必须要对东方释放善意。而中国,则是迎来了自己的“经济爆炸”阶段,国家实力不断增强。在这种情况下,双方开始了第四轮的边界谈判。

虽然我们此时已经处于了强势地位,但也没想过去压对方一头。于是在2004年,双方签订了正式的边界协议:阿巴该图洲渚归俄罗斯所有,银龙岛则归中国,至于黑瞎子岛,则是中俄双方一人一半。这方案看着不算"十全十美",但却也是个历史性突破——这是新中国头一回靠外交手段依法,把曾经的失地给要了回来。这种没费一兵一卒的领土解决方式,为世界其他国家处理类似问题,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

2008年,五星红旗终于飘扬在了在黑瞎子岛上,这也意味着,这片土地终于正式"回家"了。之后,中国的基建力量就开始发威了,800米的乌苏大桥把岛和内陆连了起来,2256米的湿地木栈道养护着生态,81米的东极宝塔成了中国最东端的标志。就连岛上保留着的俄罗斯旧兵营,也被改成了历史教育基地,每天凌晨三点,都会有游客守在江边,等着看祖国最早的日出。

如今,由于国际局势的剧变,中俄两国开始越走越近。而黑瞎子岛,也赶上了一个新的机遇:两国决定,在这里摒弃领土界线的概念,搞一个国际合作示范区出来。很快,这个曾经的"争议之地",就变成了中俄贸易的新枢纽。按规划,这里要建立起一个多维度且十分密集的运输网,把原来6小时的跨境货运缩短到半小时。

这样的话,黑瞎子岛的货运年吞吐量,就能达到惊人的200万吨。目前,中方这边的客运口岸已经建好,货运口岸也开工了,预计2027年就能使用了,俄方的进度虽然慢点儿,但在中方基建力量的带动下,整个项目预计可以在2028年全面投入运营。

黑瞎子岛回家的过程,给我们的启示不少。首先是实力必须足够,从1929年的“城下之盟”,到新世纪的外交博弈,国家实力变化,直接决定了双方在谈判桌上的话语权。其次是耐心也少不了,持续四十年的谈判,靠的就是决策者的定力。

最后是妥协的智慧,既然中俄双方都对领土问题很执着,那么各退一步就成了不错的选择。如今,这个曾经充满争议的地方,已经变成了中俄合作的桥梁。这件事再次证明,只要双方能坐下来谈,总有解决问题的办法。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11

标签:历史   中国   国土   我国   费一兵   黑瞎子   苏联   东北军   铁路   领土   中东   边界   中苏   俄罗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