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8月,吴石和妻子及两个孩子奉命撤到台湾,他表面的身份是国民党“国防部参谋次长”,实际上早已为中国共产党工作,是我党在台湾的重要情报人员。
吴石来到台湾的临时住处,是“电力招待所”的宿舍。1949年9月14日,在吴石到达台北后不久,他度过了自己的55岁生日。这是吴石人生中的最后一次生日,第二天,吴石带着家人去台北照相馆拍了一张全家福,但因为女儿吴学成外出见同学了,所以这张全家福上仅有吴石、妻子王碧奎、幼子吴健成3人。下图左起:吴健成、吴石、王碧奎。

当时,王碧奎想到儿女们散落两岸,全家福上却只有3人,心里很失落。吴石却毫不在意,他安慰妻子,家人们很快就能团聚。因为吴石认为,祖国即将统一,全家团聚的日子马上就要来了。没想到的是,这张全家福是吴石最后一次和家人合影,他次年被叛徒出卖,英勇就义,没等到祖国统一,成为终生之憾。
由于电视剧的热播,吴石的故事被大家所知。然而,关于他的家庭,其实很多细节大家并不知晓。吴石和妻子王碧奎是福州同乡,吴石比王碧奎大10岁,1923年,吴石与王碧奎成婚。这一年,王碧奎正是19岁的妙龄,而吴石马上就到了而立之年。

吴石被捕后,在狱中写下了一封遗书,遗书中有对他和王碧奎婚姻生活的描述。文曰:
余年廿九,方与碧奎结婚,壮年气盛,家中事稍有不当意,使辞色俱厉。然余心地温厚,待碧奎亦克尽夫道。碧奎既能忍受余之愤怒无怨色,待余亦甚亲切。卅年夫妇,极见和睦……
吴石的这段话,实际上有三层意思:
其一,交代了他29岁才娶了王碧奎,这些年自己脾气不好,家中的事情稍微有不顺意的,他就发脾气,呵斥妻子。
其二,妻子王碧奎性格温和,能忍受他的坏脾气,而且没有怨言,待他也很好。
其三,他们30年的夫妻,非常和睦,也说了自己尽了丈夫的责任。
实际上,此时吴石知道自己命不久矣,他的言辞之中,充满了对妻子和家人的歉疚。
吴石所说的“30年夫妇”是虚数,王碧奎嫁给吴石,算下来也就26年。26年里,王碧奎先后为吴石生下来8个儿女,分别是吴美成,吴展成,吴韶成、吴康成、吴竞成、吴兰成、吴学成、吴健成。但受限于当时的社会环境和医疗条件,8个孩子只成活了4个,即长子吴韶成、长女吴兰成,次女吴学成,幼子吴健成。

1949年8月,吴石担任福州绥靖公署副主任,此时他的长子和长女分别在南京和上海读大学,身边只有吴学成和吴健成两个孩子。在福州解放之前,吴石突然接到蒋介石的任命,调任他为“国防部参谋次长”,并带家眷前往台湾。
其实,当时福州解放在即,共产党地下党员吴仲禧劝吴石不必去台湾,只要留在福州很快就能迎来全国解放。但吴石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后,觉得他还可以为祖国的统一作出更大的贡献,便决定带着妻子和幼女幼子前往孤岛。
当吴石和妻子儿女乘坐军用飞机在福州上空盘旋的时候,吴石和王碧奎的心情是不一样的。吴石看着即将要解放的福州,想到自己将要在台湾开展的情报工作,他信心十足,甚至可以畅想着祖国统一、家人团聚的样子。因为在吴石心目中,解放军解放台湾,只是时间问题。和吴石不同的是,王碧奎没有那么多“国家情怀”,她满心想的都是自己的小家庭,她想着还在外地读书的吴韶成和吴兰成,想着家人从此分隔两岸,不知何时才能相聚,不禁潸然泪下。

1949年6月16日,吴石来到台湾,对于台湾,吴石其实并不陌生。自古闽台是一家,早在1945年抗战胜利前,吴石就牵头闽台协会为台湾回到祖国做准备。其实,吴石此前也去过一次台湾,那是在1947年3月,时任“国防部长”的白崇禧率领蒋经国等军政代表团慰问台湾,由于吴石和白崇禧在保定军校的时候是同班同学,二人关系很好,所以白崇禧极力推荐吴石一同前往。待一行人回到南京后,白崇禧又向蒋介石推荐吴石担任台湾警备司令部司令。但是,蒋介石对“桂系”势力有戒备心理,因此没有同意白崇禧的建议。
1949年8月16日,吴石到达台北的时候,台湾已经和他1947年来的时候大不一样了。此时,国民党政权的残余力量几乎都聚集在这个岛上,让宝岛变得拥挤和混乱。根据统计,当时台湾聚集了“保密局”、“党通局”、“宪兵队”、“省保安司令部”等七大特工系统,到处都在“执行任务”和抓人,台湾百姓人心惶惶。由于从大陆撤回来的“高官”数量太多,台湾当局也没有办法给他们都安置妥帖,因此吴石刚到台北时的临时住处是“电力招待所”宿舍,宿舍是特意改造过的,空间并不大,有两个卧室,一家四口住下来稍显拥挤,但在当时,这已经是很不错的条件了。

其实在吴石看来,这里比他后来居住的“吴公馆”更显宁谧和温馨。
是年9月14日,吴石在电力招待所宿舍迎来了他55岁生日,王碧奎早早就开始准备,一家四口把氛围搞得很热烈。只是大家都绝对想不到,这竟是吴石最后一个生日。过完生日第二天,吴石提议去拍一张全家福。但女儿吴学成因为和同学有约,不能失信于人,便提前离开了,所以最后去拍全家福的只有吴石、王碧奎和吴健成三人。想到一家6口,现在照片上却只有3人,王碧奎情绪很低落。吴石当时并没有在意,因为在吴石的内心深处,他认为台湾将很快解放,全家团聚之日,指日可待。到时候祖国统一,四个儿女绕膝,再拍一次全家福就是了。
关于吴石在台湾的情报工作,最先是和何遂对接的。何遂是中共地下党员、辛亥革命元老,他在明面上的身份是国民党立法院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但到了1949年9月,何遂的儿子在大陆任职的消息传来,何遂地下党的身份无法隐藏,只得紧急撤离。此后,根据组织的要求,香港地下党负责人万景光派女党员朱枫以探亲的名义赴台,与吴石进行情报对接。

朱枫在台湾这边的对接人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吴石,另一个是“老郑”,也就是蔡孝乾。和吴石对接,是为了帮吴石传递情报;和蔡孝乾对接,是因为蔡是中国共产党台湾工委的书记,朱枫在台湾人生地不熟,很多事情都需要蔡孝乾的帮助。按照组织纪律,吴石和蔡孝乾相互并不知道彼此的身份,消息全部由交通员朱枫来传递。
1950年,蔡孝乾接连两次被捕,第一次被捕后他逃脱了,第二次被捕时,台湾“保密局”查清了他的身份,用他的妻妹马雯娟来威胁他,蔡孝乾最终选择叛变。蔡孝乾第一时间供出了朱枫。虽然朱枫已经被吴石转移到了舟山,但最终还是落入了敌网。
另外,由于蔡孝乾此前曾委托朱枫为他的妻妹马雯娟办理一张“特别通行证”,而这张“特别通行证”是由吴石交代他的曾经的副官、交际科科长聂曦办理的。再加上“保密局”查到朱枫经常出入吴石家中。因此吴石被锁定,最终被捕。

从1949年8月,到1950年3月,在台湾的6个多月内,吴石与何遂、朱枫、聂曦、陈宝仓等人配合,陆续向党组织传递了多组重要情报,可惜在1950年3月之后,吴石这条线再也无法发出任何信息了。
“保密局”对吴石的审讯持续了3个月,在“特别军事法庭”草草走了过场之后,吴石等4人被判处了死刑,与台北马场町英勇就义。
吴石的那张全家福,虽然只有3个人,但却是他人生中最后一次和家人的合影。吴石牺牲后,她的妻子王碧奎被关押,15岁的吴学成带着6岁的弟弟吴健成流落街头。后来王碧奎被释放,一家三口在台北相依为命,如履薄冰,更不敢和大陆的吴韶成、吴兰成通信。

1980年,吴健成在美国获得硕士学位,将母亲王碧奎接到洛杉矶定居,王碧奎女士在赴美时,特意带上那张仅有3人的全家福。她知道,她此生可能再也不会回到台北这个伤心地了,但是他的丈夫,他要一直带在身边。
1981年,远在大陆的吴韶成和吴兰成前往美国考察,辗转找到母亲和弟弟,听到消息的吴学成也从台北飞到美国,一家5口相拥而泣。彼时的泪水,淹没了太多的委屈和思念,也让人们体会到革命烈士家属的艰辛和不易。
2000年,吴石的子女将父母的骨灰带回祖国大陆,合葬于北京的福田公墓。墓碑上“吴石将军、王碧奎夫人”几个大字,镌刻了一个时代的沉默和荣耀。

吴石的故事之所以如此感人,一方面是因为他为祖国和民族作出了伟大牺牲,另一方面是因为他牺牲后的很长一段时间,人们并不知道他。
三人全家福,两岸水汤汤。历史将铭记为祖国和人民作出卓越贡献的无名英雄,革命烈士永垂不朽。
本文作者博史通今,参考资料:郑立《冷月无声——吴石传》,吴长芝《我所知道关于吴石同志的概况》,吴仲禧《纪念吴石烈士》,《吴石自传》等,感谢阅读和指正。
更新时间:2025-10-2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