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坑老百姓?“三无”公司进军中国,仅46个员工,一年狂揽11亿

文|祁言

前言

一瓶宣称“零添加”、保质期却长达18个月的椰子水,在许多人看来,这本身就违反直觉,这是精心设计的营销骗局,还是被我们误解的技术奇迹?

而这家公司里,全职员工只有46人,没有自己的工厂,没有物流车队,甚至没有庞大的销售团队,但就是这样一家“轻资产”的泰国企业,进军中国市场后,悄然卷走了11亿。

更让人意外的是,以“重资产”模式著称的农夫山泉创始人钟睒睒,也把资金投给了这家公司,这背后究竟藏着怎样的商业逻辑和成功秘密?

“三无公司”椰子水

大多数人的第一个疑问,都给了那张干净得过分的配料表,在“添加剂”三个字足以引发集体焦虑的今天,一瓶饮料敢宣称“零添加”,绝对是很吸引老百姓的。

可再看if椰子水的保质期,足足18个月,这也让人感到反常,毕竟在人们印象中,保质期长就等于有添加剂,这瓶椰子水能保存18个月,却还是“零添加”,确实有些不可思议。

不过,这个问题的答案,其实藏在if椰子水的生产线上,这项技术叫“无菌冷灌装”,我们可以把它想象成一间顶级的无尘手术室。

从椰子破壳取水到灌装封口,全程与微生物彻底隔绝,既然没有细菌污染,自然也就不需要防腐剂来“防腐”,它用物理手段,取代了化学添加。

这并非天方夜谭,检测数据是更客观的证据,天然椰子水的电导率、以及接近15:1的钾钠比,都像这瓶水的“生理指纹”,与if椰子水的数据高度吻合。

所以,这个问题的答案很清晰:if椰子水瓶子里的液体,在技术上确实是真实的、未被篡改的椰子水。

技术解决了“真不真”的问题,但真正让if椰子水卖爆的,是解决了“信不信”的难题,2018年是个关键的年份,在此之前,if椰子水在中国市场输得一败涂地。

毕竟if椰子水在当时有很多缺点,包装普通,价格昂贵,没人知道它到底好在哪,但那一年,公司做对了一件事:读懂了中国消费者的内心戏。

if椰子水公司敏锐地抓住了那种对食品配料表的普遍不信任,做了一个天才般的改动——把包装从不透明的纸盒,换成了能一眼望到底的透明塑料瓶。

这个动作,就像一个当庭亮出的铁证,它把“100%零添加”这句口号,变成了一个你可以亲眼看见的事实,所有关于纯粹、天然的想象,瞬间找到了一个具象的出口。

当信任的入口被打开,接下来就是一场流量的狂欢,签约顶流明星肖战,让它一夜破圈,与李佳琦、刘畊宏在直播间联手,直接让月销量翻了三倍。

它不再是一瓶解渴的饮料,而是一种可以被分享的健康符号、一个可以被展示的时尚单品,社交媒体上关于它的讨论,与其说是产品测评,不如说是一场心照不宣的身份认同。

撬动百亿市值

如果说产品和营销是这瓶水的A面,那它背后的公司,就是神秘的B面,这家名为IFBH的公司,全职员工只有46人,全部在泰国。

其中研发5人,市场20人,剩下的负责财务和行政,他们没有一座工厂,没有一辆货车,甚至没有庞大的销售团队,生产、物流、分销,全部外包。

这是一个极致的“轻资产”模型,一个被戏称为“三无公司”的品牌中枢,而这个中枢的大脑,是创始人彭萨克,一位出身泰国纺织巨头的富二代。

彭萨克带着他的商科学位,没有选择继承家业,而是用一种近乎偏执的理念,打造了一个高效得可怕的组织,事实证明他成功了。

公司员工近46个人,一年创造了近12亿人民币的营收,人均创收超过2500万,这个数字足以让任何一家传统快消品巨头感到不安。

IFBH用最小的支点,撬动了最重的市场,并最终把自己送上了港交所的敲钟台,市值一度飙升到124亿港元。

然而,越是轻盈的模式,往往越是脆弱,这瓶水成功的逻辑里,也埋藏着失败的种子,最致命的,是它的供应链,这家公司超过95%的收入依赖椰子水。

而椰子又高度依赖泰国单一产地和极少数几家代工厂,这种关系就像一根绷紧的弦,任何风吹草动都可能让它断裂,今年泰国的一场高温,就曾让椰子采购价暴涨七成。

对代工厂的过度依赖,更是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一旦核心供应商出现变故,或者选择“另立门户”,IFBH几乎没有还手之力。

除此之外,产品线的极端单一,则是另一重隐忧,当椰子水的风口过去,或者消费者开始对“100%零添加”的故事感到疲劳,这家公司的增长引擎可能会瞬间熄火。

市场上,各大零售商自有品牌的低价椰子水,已经开始像蚂蚁一样,悄悄侵蚀它的城墙,资本市场用脚投了票,上市后的短暂狂欢后,IFBH的股价一路下滑,跌去了近三成。

投资者显然看穿了这身轻盈外衣下的脆弱筋骨,但更有趣的,是牌桌上的新玩家,农夫山泉的创始人钟睒睒,反常地通过私募,把钱投给了这家“轻飘飘”的IFBH。

没人能完全猜透他的心思,这或许是一次对新商业模式的好奇与探索,想看看别人的牌是怎么打的,也或许,是为自己的帝国寻找一块全新的、能够实现差异化增长的飞地。

无论如何,这位巨头的入局,本身就是一个强烈的信号。

而从这就能看出,这瓶水已经不再简单,它是技术、人性、商业模式和资本意志的混合体,它的成功,是时代情绪与商业智慧的一次完美共振。

但所有故事终将回归常识,即将出台的中国椰子水国家标准,将是悬在整个行业头上的最后一把标尺,当标准划定,泡沫散去,谁在裸泳,将一目了然。

结语

一家仅有46名员工的泰国公司,没有工厂、没有物流、没有销售团队,却在中国市场狂揽11亿营收,旗下售卖的“零添加”18个月的椰子水,引发了老百姓对“假水”的质疑。

不过这家被称为“三无公司”的企业,精准抓住了中国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焦虑心理,透明包装、明星代言、直播带货,每一步都踩在了流量的风口上。

不知道你有没有喝过if椰子水呢?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19

标签:财经   中国   老百姓   员工   公司   椰子   泰国   山泉   中国市场   保质期   创始人   巨头   技术   风口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