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又上热搜了!
青岛港将再投90多亿新增一个自动化集装箱码头。
从2017年建成亚洲第一座全自动化码头起,青岛港8年13次打破世界纪录,创造了一个发展的奇迹。
这样的荣誉离不开一批坚守在一线的科研人员。
2013年的时候青岛港在自动化技术上还是一张白纸,完全零经验、零技术。
为了紧紧跟上时代发展,张连钢带领团队从“零”出发,誓要建成一座属于中国自己的自动化码头。
2017年,随着码头建成,其首航作业便以每小时26.1自然箱的惊人效率,一举创下新的世界纪录。
到了去年,青岛港单机作业效率已跃升至每小时60.2自然箱,并且在电控系统、轨道吊高、驱动桥等自动化技术上实现全自主集成创新应用。
今年5月22日,青岛港又以每小时62.62箱的好成绩让人为之惊叹。
辉煌的背后,大家不禁好奇,青岛港凭什么做出如此惊人的成绩呢?
港口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青岛作为沿海城市,一直承担着商品贸易的重要责任,每年都有大量的货品从这里运输出去。
其实早在1892年,就在青岛湾建立了两座码头,经过9年时间才终于完工,在此之后又投入了大量资金,最后形成了规模更大的港口。
没想到后来随着一战的爆发,日本强行登陆了当时由德国管理的青岛。
就是这个时期,青岛的水厂、电厂、港口等均遭到了严重的破坏,青岛港也不例外。
德国成为战败国后,由日本接管青岛,整个城市的经济一直处于衰退。
直到中日两国签署条约,青岛脱离日本人控制,重回我们祖国手里,青岛港才又一次繁荣起来。
青岛港的集装箱核心业务,开始使用6号码头,该码头坐拥42个深水泊位和延绵超160米的黄金岸线,大大提高了装卸效率。
然而这样的面积也满足不了青岛港逐年增长的业务量。
经过青岛港管理层的慎重考虑,到了1983年,整个港口的集装箱业务科独立出来,成为现在的青岛港务管理局集装箱公司。
随着越来越多的船只需要在青岛港停靠装卸,为了满足业务量,青岛港集装箱业务转移到场地更大的八号码头,泊位达到52个。
两年后,青岛港建设了第一座集装箱装卸桥,并开拓了第二条航线。
此时青岛港的效率已经逐步显现出来,只有52个泊位的青岛港就能完成8.6万集装箱作业量,和预计的5万相比高出了一大截。
就这样集装箱业务在八号码头作业没几年,整个码头又显得有些不够用了。
于是青岛港又将一条300米长的黄金海岸线划为集装箱专用泊位。
业务量不断扩大,青岛港终于有了充足的资金量和货物量,开启了属于自己的第一条国际航线,第一次停靠当时最新型的三代集装箱船。
国际业务的开发给了青岛港充足的信心发展业务。
为了能够更好地管理越来越多的业务量,青岛港投资了大量资金建成了沿海信息中心,现在已经成为国内规模最大,技术最领先的EDI中心。
之后几年间,青岛港陆续开通了国内的数十个中心城市航线。
在国际上也开通了环渤海湾航线,直达新西兰、澳洲、台湾甚至远东至欧洲等多条国际线路。
直到2012年,青岛港的吞吐量就可以达到4亿吨。
这是令人骄傲的成绩,然而科技的进步让青岛港的研发工程师们并不满足于此。
02
面对自动化码头的时代浪潮,青岛港不甘人后。
2013年,青岛港下定决心,要集中精力打造属于我们自己的自动化码头。
而此时,全球第一个自动化码头1993年在荷兰建成,技术领先我们20年。
应该如何破局?
此时,以张连钢为首的研发团队临危受命,带着平均年龄仅30岁的队伍,接下了这项看似不可能完成的重担。
当时的他刚刚完成胃癌手术,还在康复期。但接下任务的就是拼了命也要完成。
为了能够学习先进的技术,张连港多次带领团队前往美国进行技术考察。
然而美国的科研人员却没有把核心技术透露分毫,从禁止拍照到科研重地禁入,几次赴美都无功而返的张连钢下定决心自己干。
他说:美国人能搞的技术,咱们中国人也能搞。
为了从零出发建立一个新的技术体系,张连钢带领团队不到一年的时间就开了几千次专题会议,留下的分析报告、会议纪要多达几十万字。
长期高强度的工作让张连钢还没有痊愈的身体反复受到病痛的折磨。
他低烧不断,体力不支,走路都走不了几百米就得停下来休息。连他的领导都看不下去,劝他休息好再继续工作。
然而张连钢却十分坚定:港口自动化道路刻不容缓。
抱着这样的决心,张连钢冲在第一线,亲自把关每一个技术细节,一千多个日夜没能休息过。
2017年5月11日,青岛港迎来了自动化码头的曙光,彻底终结了国外的技术垄断。
并且每小时26.1自然箱的首船的吊桥效率,改写了全球纪录。
赶上国外的科研进度,张连钢仅仅用了3年时间。
“中国速度”值得所有人骄傲。
03
2025年人工智能推动了我国集装箱效率的加速发展,整个码头依托智能管控技术,实现了全流程自动化。
在码头超过15万集装箱位置里,这个技术仅需要毫秒时间就能测试出哪个位置最适合堆码。
港口内的导引小车在融合了视觉感知和自动导引技术后,运行间距缩短了2.6%,运行速度提升了3.6%。
青岛港的“核心”已经逐渐成为人工智能。
然而直到2024年,还有新闻报道,美国的工人们长期抵制港口的自动化技术进步,害怕科技进步会取代自己的饭碗。
港口技术升级、实现全面自动化和工人就业成为“核心矛盾”,极大地阻止了美国港口作业效率提升。
一些经济学家毫不客气地评价美国港口技术“落后”。
2023年全球港口50强榜单,中国港口稳坐头把交椅,而美国最强的港口仅排名53名。
就在今年的5月30日,一批外国嘉宾受邀参观青岛港。
面对亚洲首个“5G智慧码头”,有人连用三个“Good”表达内心的震撼。
其中,更是有来自全世界多个国家的人民对于青岛港的“惊人效率”表示赞叹。
青岛港自动化技术的全球领先是一代代科研人员不断钻研,精益求精的结果,这不仅仅是技术的进步,更是中国人民的坚持不懈、勇敢创新的民族精神。
-END-
参考资料:
央视新闻:《在欧美访了个寂寞,中国工程师决定自己搞》
新黄河:《装卸效率62.62自然箱/小时,山东这个港口第十三次刷新世界纪录》
作者:泡泡y
编辑:柳叶叨叨
更新时间:2025-08-2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