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西安事变,孙铭九成功活捉老蒋算头功,建国后享什么待遇?

“明早五点行动,务必请委员长下山。”1936年12月11日深夜,张学良的卫队营长孙铭九接到这道命令时,额角沁出了冷汗。西安临潼华清池的寒风中,一场改变中国命运的较量正在酝酿。八十四年后,当人们翻开泛黄的《西行漫记》,仍会为书中那个 “活捉蒋介石的年轻军官”的传奇经历屏息——这个历史瞬间的缔造者,为何在建国后仍能成为政协委员?他的人生轨迹又暗藏多少不为人知的波折?

12日凌晨四点五十分,华清池五间厅的玻璃突然炸裂。蒋介石的侍从室主任钱大钧刚冲出房门,就被子弹打穿右肩。据当时《大公报》战地记者记录,孙铭九率领的卫队二营与王玉瓒的一营形成钳形攻势,将蒋介石的卫队压缩至骊山北坡。山间回荡的枪声中,身着丝绸睡衣的蒋介石被侍卫背往半山腰,仓促间连假牙都遗落在卧室。

张学良选择孙铭九执行这项掉脑袋的任务,实在透着几分无奈。东北军内部派系复杂程度超出外界想象,老帅张作霖留下的 “八大金刚”各有山头,杨宇霆余党尚在暗中活动。蒋介石对这支劲旅的渗透更是无孔不入,仅1936年就有三位旅长收到南京的密函。相较之下,31岁的孙铭九不仅担任着抗日同志会行动部长,更在年初的 “艳晚事件”中展现出雷霆手段,当街击毙了两名阻挠学生游行的宪兵。

事变后的局势比预想中更诡谲。当张学良护送蒋介石飞往南京时,周恩来在机场踩灭的烟蒂足足积了半寸厚。少帅这一走,东北军顿时成了无主孤军。1937年2月2日的 “二二事件”中,主和派将领王以哲倒在血泊里的场景,成了孙铭九命运的转折点。东北军元老们联名发出的通缉令上,他的名字被朱笔圈了三个红圈。

有意思的是,这个曾在华清池立下奇功的军官,后来竟在汪伪政权谋得山东保安副司令的职位。1943年的济南城防会议上,孙铭九的佩刀始终没有离手——或许他始终记得,三年前有位同僚就是在这样的场合被76号特工乱枪打死。这种刀尖舔血的日子持续到1945年,当他带着残部向东北民主联军投降时,战士们发现他的公文包里还藏着西安事变的剪报。

建国初期的政治审查让孙铭九如坐针毡。审讯室里泛黄的灯光下,他反复强调自己1940年就与李兆麟将军单线联系。可惜这位抗联名将四年前被暗杀于哈尔滨水道街,知情者仅剩的赵尚志也早已牺牲。专案组在哈尔滨道外区翻查了三个月档案,最终在某个落满灰尘的保险柜里,找到了盖有抗联第三军印章的潜伏指令。

关于活捉蒋介石的细节争议,1991年张学良在夏威夷的谈话颇有玩味。当日本NHK记者追问时,这位九旬老人眯起眼睛: “当时乱得很,谁逮着就是谁嘛。”历史学者在台北 “国史馆”新解密的电报中发现,12月12日正午蒋介石曾亲笔写下 “两营相争”四字,或许正是对王玉瓒一营与孙铭九二营并力搜山的侧写。不过可以确定的是,1955年孙铭九在上海文史馆领到第一份津贴时,存折上工整写着 “特殊贡献人员”六个字。

晚年的孙铭九喜欢在弄堂里晒太阳,邻居们只知道这是个爱讲老故事的北方老头。有次街道办组织观看《西安事变》电影,放到搜山片段时,他突然颤巍巍站起来: “那天下着雪,委员长的睡裤都刮破了......”声音渐渐低下去,混进了放映机的沙沙声。银幕的光影打在他布满老年斑的脸上,仿佛时光倒流回那个改变中国命运的清晨。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5-06

标签:历史   西安事变   头功   待遇   孙铭   蒋介石   东北军   卫队   哈尔滨   委员长   南京   命运   泛黄   军官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