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味小龙虾 怎么吃才健康?提醒来了

蝉鸣渐起,夏日气息渐浓,小龙虾又迎来了消费旺季,麻辣、蒜蓉、清蒸……各种口味让人垂涎。南昌市疾控中心(市卫健执法局)发布提醒,龙虾虽美味,但每年因食用不当引发的肠胃不适、过敏及食物中毒案例频发,广大市民需掌握科学食用方法,才能安心享受美味。

  选对虾 把好安全源头关

  小龙虾并非“越脏越好养”,目前市场上的小龙虾以人工养殖为主,生长环境可控,重金属等污染物残留风险较低,建议优先选择正规商超、菜场的鲜活虾。挑选时,可通过观察活力、检查外观、拒绝死虾三方面辨别:捏一下虾尾部,能快速蜷曲弹跳的更新鲜,静止不动、碰触无反应的别买(可能已濒死);外壳呈青红色、有光泽,虾鳃雪白(掀开头部外壳可见),腹部绒毛和爪上细毛干净,说明生长环境较洁净;虾死后蛋白质快速分解,会滋生副溶血性弧菌等致病菌,因此不能吃,哪怕煮熟也不行。

  小龙虾的“藏污纳垢”部位主要在虾鳃、虾胃(头部黑色沙包)、虾线(肠道),处理不净易残留泥沙、细菌和重金属。具体操作上,应剪去头部前三分之一,挑出黑色沙包,保留虾黄;去虾鳃,虾鳃呈白色簇状,靠近头部,直接用剪刀剪掉(此处最易积累污染物);抽虾线,捏住虾尾中间的尾翼,轻轻一拧一拉,完整抽出肠道(建议煮前处理,避免煮后散尾),如果虾线断裂,可在虾背中间划一刀,用牙签挑出。同时,用牙刷反复刷洗虾腹、虾爪缝隙,重点清洁腹部褶皱处。

  避免生食、醉虾等风险吃法

  烹饪安全同样不容忽视。小龙虾必须彻底煮熟,其可能携带肺吸虫幼虫、细菌,需至少煮沸10分钟以上,别信“7分熟更嫩”的说法,半生不熟的虾肉中,致病体仍具有活性,极可能引发肠胃感染或寄生虫病。

  要避免生食、醉虾等风险吃法,生腌、酒醉、刺身等做法无法完全杀灭寄生虫,曾有案例因吃醉虾感染肺吸虫病,出现咳嗽、胸痛等症状。此外,烹饪时,调料必须要新鲜,蒜、姜、辣椒等配料确保新鲜,避免用久置的老油、反复加热的汤底,防止亚硝酸盐堆积。同时,做到现做现吃,小龙虾蛋白质丰富,常温放置超过2小时易变质,吃不完及时冷藏(不超过24 小时),再次食用需彻底加热。

  食用有讲究 特殊人群需谨慎

  市民食用小龙虾时应控制量,建议每人每次不超过500克(约10只—15只),过量易加重肠胃负担,还可能因嘌呤摄入过多诱发痛风,尤其不宜搭配啤酒;小龙虾是高蛋白食物,过敏体质者可能出现皮疹、呼吸困难等症状,首次吃先少量尝试,无反应再放心吃;孕妇、幼儿、消化功能较弱者建议浅尝辄止,避免辛辣刺激做法;高尿酸、肾病患者控制食用频率;虾黄营养丰富但胆固醇较高,虾头易富集重金属,建议少量食用,切勿贪多;如果吃虾后出现腹痛、腹泻、呕吐、全身瘙痒、口舌发麻等症状,可能是细菌感染或过敏,要及时补充淡盐水防止脱水,并尽快就医。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5-15

标签:美食   美味   健康   头部   建议   重金属   肠胃   细菌   沙包   肠道   污染物   吃法   新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