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例吹空调去世!医生一再强调:大暑吹空调,要警惕这3点!


村里老李头中午刚午睡醒,就被邻居发现倒在屋里,空调还开着,豆大的汗珠挂在额头上,人已经没了气。

医生赶来时摇摇头,说是热射病,拖得太久,救都救不回来。


老李头年年夏天都吹空调,谁也没想到这次居然出事了。

村民们议论纷纷:空调不是避暑的吗,怎么还能把人热死?

空调错的是用法。大暑天一到,气温高得吓人,若空调用得不对,后果真的可能是命。


吹空调的命门,不是凉,而是“闷”

很多人开空调,习惯门窗紧闭,怕冷气跑了。但屋里人多、空气不流通,时间一长,氧气越来越少,二氧化碳越来越多,身体会跟着出问题。尤其是老人、孩子、心肺功能不好的人,最容易被“闷”出事。

有研究发现,如果在一个不通风的房间里吹空调超过4小时,屋内二氧化碳浓度可能超过1000ppm,会让人出现头晕、乏力、反应慢这些异常。

再加上汗出不来、热气出不去,身体像被困在锅里,内部温度越来越高,就可能诱发热射病。

空调再凉,也不能把门窗封死不透气。每天至少开窗透一次气,哪怕只开10分钟,也比一直闷着强得多。如果实在怕热,可以在早晚气温低的时候通风,或者用换气扇、空气净化器来帮一把。


睡觉吹空调,别让身体“着了凉”

夏天晚上不开空调热得睡不着,可整夜吹着又容易出问题。尤其是凌晨2点到5点这段时间,人的体温是一天中最低的时候,正是最容易被冷到的时候。

很多人起床后一身酸痛,还以为是床睡得不好,其实很可能是空调惹的祸。夜里长时间吹冷风,会让肌肉和血管收缩,早上醒来就可能出现脖子僵硬、后背发凉、关节酸痛这些表现。对有风湿病、关节炎的人来说,更是一种折磨。

比较稳妥的方法是,睡前把空调温度设在26℃左右,设定定时功能,吹2到3小时就关。还可以在身体上盖一条薄被,哪怕只是盖住肚子,也能防止受凉。空调出风口也尽量别直接对着人吹,更不要对着头和脖子。


喝水不够,空调反而伤身体

很多人以为,吹空调不会出汗,就不用担心脱水。可空调房里的空气湿度很低,人体水分蒸发得比在自然环境中还快,尤其是皮肤和呼吸道。时间久了,不光容易口干舌燥、皮肤干裂,还可能引起血液变黏、循环变慢。

一旦身体水分少了,调节体温的能力也会变差。外面热、屋里冷,身体一会儿要散热,一会儿要保暖,这种反复切换就会让人特别疲惫。有研究表明,夏天每天至少需要1500毫升的饮水量,才足以维持正常代谢。

最好多喝点温水,不要等口渴了才喝。如果觉得白水没味,可以加点柠檬、黄瓜或薄荷叶,既解渴又有清凉感。中老年人尤其要注意,有些人年纪大了,口渴感变弱,但身体其实已经缺水。


图凉快,反而把病请上门

有个老说法叫“空调病”,虽然不是正式的医学名词,但确实有不少人一进空调房就不舒服。鼻塞、打喷嚏、喉咙痛,甚至是头昏、心慌、胸闷这些异常,都是空调环境带来的刺激反应。

空调本身不是问题,问题在于里面的“脏东西”。如果滤网不清洗,里面的灰尘、霉菌、细菌会跟着风一起吹出来,特别容易诱发呼吸道问题。尤其是家里有小孩、老人或哮喘患者,更不能大意。

建议每个月至少清洗一次空调滤网,用温水冲洗,再晾干装回去。如果空调安装时间超过2年,最好请专业人员做一次深度清洁。家里人多、宠物多、厨房油烟重的家庭,也要提高清洗频率。


吃得太清凉,肠胃会抗议

大暑期间,很多人爱吃冰镇西瓜、绿豆汤、凉皮凉粉这些清凉食物,但如果吃得太多、太快,肠胃可受不了。尤其是刚从外面回来,汗还没干,就猛灌一杯冰水,肚子突然一激冷,容易引起腹泻、肚子疼、胃胀气这些表现。

肠胃就像一口锅,正常是温热的,一旦倒进去冰冷的东西,锅底就“炸”了。特别是本身就有胃病、消化不好的人,更要当心。有研究指出,夏季因胃肠道不适到医院就诊的患者中,有超过一半是吃冷饮引起的。

可以适当吃点凉的,但别过量,吃的时候最好放一会儿,让它不那么冰再入口。也可以多吃点山药、藕、豆腐、米粥、番薯这类温和的食物,既养胃又不刺激。


看着凉快,其实更伤心血管

天气越热,心脏负担越重。因为人体需要通过出汗来降温,心脏就得加快泵血速度,把热量带到皮肤表面。这时候如果突然进入冷气房,血管一下子收缩,心脏的活儿就更重了。

尤其是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这些基础病的人,很容易因为冷热变化太快,诱发心绞痛、心律不齐,甚至猝死这种严重后果。有数据表明,夏季心脑血管事件的高发时间,往往就在早晚开关空调的时候。

最好的做法是,进出空调房前,先在门口缓一缓,别从40℃的屋外直接进到20℃的屋里。可以准备一件薄外套,进冷气房时穿上,出去再脱掉,别让身体适应不过来。


小孩身体热,别用空调来“降火”

孩子比大人更容易出汗,一热就满头大汗,很多家长一着急,就把空调开得更低,甚至半夜起来给孩子擦汗、换湿衣。其实这样反而容易让孩子受凉感冒,甚至引起咳嗽、发烧、鼻塞这些表现。

孩子的汗腺发育不完全,调节体温的能力差。如果一冷一热反复刺激,会让身体防线变弱,更容易被病菌“钻空子”。正确的做法是,保持室内温度在26℃左右,孩子出汗时先用干毛巾擦干,换上干净衣服,再盖一层轻薄的小被子,别让风直接吹到身上。

家里可以准备一个温湿度计,随时掌握环境变化,别靠感觉来判断冷热。尤其是在夜里,温度变化大,更要小心。


空调虽好,但不能靠它“续命”

吹空调能让人舒服,但不能完全依赖它来“抗暑”。如果身体本身状态不好,就算空调吹得再凉,也可能出事。特别是中老年人、慢病患者、孕妇、体力劳动者,更要注意防暑方式。

除了调好空调温度、保持通风、注意补水之外,也可以用一些传统方式来降温,比如在屋里放一盆凉水、用湿毛巾擦脖子、手腕、脚踝这些容易散热的部位。也可以在傍晚气温稍低时外出散步,别整天窝在空调房里。


本文为科普内容整理,旨在传播健康知识,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构成医疗建议或诊断方案,如有症状请尽快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参考文献:

[1]韩晶晶,陈慧芳,张玉莲.夏季高温环境下热射病的早期识别与急救处理[J].中国急救医学,2022,42(7):725-728.

[2]张旭,李艳.空调使用不当对健康的影响及干预措施[J].实用预防医学,2021,28(5):612-615.

[3]王珺,刘芳.高温环境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及防护对策[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20,48(12):1042-1046.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25

标签:养生   大暑   空调   医生   身体   屋里   温度   时间   冷气   不好   肠胃   孩子   环境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