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战略专家感慨:中国已是史上最强超级大国,美国的时代正在谢幕

文|青茶

前言

在全球权力版图重新洗牌的时代,一场深刻的历史巨变正在悄然上演。美国,这个曾经以科技、资本和规则统治世界的超级帝国,正陷入产业空心化、债务高企和社会撕裂的深渊。

而中国,这个沉寂百年的东方文明,以惊人的速度重新崛起,从制造到科技,从制度到文化,全面重塑世界格局。

正如美国战略专家所言:“中国是人类历史上最高级别的超级大国,美国注定失败。”

从荷兰到美国的世界霸主更迭

纵观近五百年的人类历史,世界霸权的兴衰更替从来不是偶然,而是一部“产业复杂度”的演化史。每一个时代的霸主,都是那个时代生产力最强、经济体系最完整的国家。

从17世纪的荷兰,到18世纪的西班牙,再到19世纪的英国,直至20世纪的美国,霸权的更迭始终遵循同一个逻辑:谁掌握了最先进的产业体系,谁就主宰了世界。

17世纪的荷兰,是全球化的先驱,这个人口仅两百万的国家,以航海、贸易和金融创新崛起,阿姆斯特丹成为当时世界的经济中心。

然而,荷兰的财富来源于贸易中转,而非生产创造。它靠运送他国的货物积累利润,却缺乏制造基础。当英国与法国切断贸易通道时,荷兰的繁荣迅速坍塌。历史第一次告诉人们:没有工业根基的繁荣,终究是一座沙上高塔。

随后崛起的西班牙,依靠殖民美洲获得巨额黄金与白银,一度成为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然而,这种掠夺式的财富无法带来产业积累。金银大量流入本土,反而引发通货膨胀,摧毁了西班牙本土的制造业。西班牙表面富庶,实则空心,成了被金银掏空的帝国。

英国的崛起,才是人类第一次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工业霸权”。以煤炭与蒸汽机为核心,英国的工业革命让它在19世纪生产出全球一半的煤和铁,成为“世界工厂”。

但英国的局限也很明显,人口规模有限,内需不足,产业集中在重工业,难以形成更高层次的创新体系。

直到美国登上舞台,世界进入“体系主导型”霸权时代。美国继承了英国的工业基础,又在第二次、第三次工业革命中引领潮流,建立起以美元、科技和军事为支柱的全球体系。它不仅输出产品,更输出规则,这是霸权的最高阶段。

但从20世纪末开始,美国的制造业份额从25%下降到如今的11%,金融资本取代了实业成为经济核心。表面繁荣的背后,是空心化的产业结构和深刻的社会撕裂。

金融化的繁荣,就像17世纪的荷兰和16世纪的西班牙,看似光鲜,却缺乏创造力。如今,美国的虚拟经济正面对一个更坚实、更具生产能力的对手,中国。

历史的指针再次转动,新的主角登场。

中国的崛起

中国的崛起不是偶然,而是一场系统性的文明复兴。从人口、产业、科技到制度,中国正在以惊人的深度重塑现代世界。

中国拥有14.1亿人口,其中9亿处于劳动年龄段,是全球最大的人力资源库。更关键的是,这不是低技能劳动力,而是拥有强大学历和技能的群体。

每年超过1000万名大学毕业生、2000万名工程师走上岗位,形成世界上最庞大的人才梯队。这种规模的知识供给,是任何国家都无法比拟的。

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的报告显示,中国是全球唯一一个拥有全部41个工业大类、207个中类和666个小类的国家。

从螺丝钉到航空发动机,从光伏电池到高铁列车,中国能够在本国完成所有环节的生产闭环。这种产业完备性不仅意味着供应链安全,更意味着创新链的自洽与循环。世界或可在政治上脱钩,但在经济上,任何国家都无法真正摆脱中国制造的体系依赖。

中国的制造业增加值自2010年起稳居世界第一,占全球比重35%。在新能源、光伏、储能、AI、5G等领域,中国已进入全球领先阵营。以新能源汽车为例,中国全球市场份额超过60%,这不仅是数量优势,更是技术突破的象征。

比亚迪、宁德时代、华为、隆基等企业的崛起,正重塑全球产业格局,让“中国制造”成为高端科技的代名词。

支撑这一切的,是国家层面的战略定力与制度优势。不同于美国资本市场的逐利短视,中国强调长期主义与自主可控。从芯片攻关到量子通信,从新材料研发到可控核聚变,中国建立了完整的科研体系和政策支持体系。

正是这种战略连续性,让中国在技术突围中保持了持续竞争力。

过去的崛起者往往以征服与霸权扩张为手段,而中国提出的,是共建共赢的“发展型全球化”。从“一带一路”到亚投行,从非洲铁路到中亚能源网,中国用实实在在的基础设施建设,连接起一个更加平衡、开放的世界。

工业文明与金融霸权的对决

中美竞争的本质,不仅仅是科技、贸易或军事的较量,而是两种文明体系的深层冲突。一方以制造与实业为核心,另一方以资本与金融为支柱。

美国依靠美元霸权建立了“财富抽取机制”,通过印钞与债务循环,用纸币换取全球真实资源。只要美元仍是国际结算主导货币,美国就能无成本吸收世界财富。但这种机制的前提,是技术垄断与军事威慑的稳定支撑。

如今,这一前提正在被中国打破。中国的产业链已具备完整生态,从上游原材料到高端设备,从设计到制造,形成全球最强的产业闭环。即便美国通过封锁芯片、打压出口,也无法阻止全球资本向更高效的市场流动。

因为效率与成本,终将成为国际贸易的决定性力量。

中国的崛起是“真实经济”的胜利。在新能源、人工智能、5G通信、超级计算、卫星网络等核心领域,中国逐渐摆脱跟随角色,进入原创引领阶段。这种基于实体经济的技术突破,是美国“虚拟经济”无法匹敌的。

历史的规律再一次重复:当一个国家的金融资本过度膨胀、产业基础被掏空,它的霸权地位必然动摇。西班牙的金银泡沫、荷兰的贸易幻象、英国的殖民依赖,都在这一逻辑中崩塌。今天,美国正走在同样的道路上。

而中国正在以另一种方式定义全球化。通过人民币国际结算、区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以及全球发展倡议,中国的影响力正在由“制造中心”转向“规则共建者”。

正因如此,中国的崛起并不是挑战旧秩序的破坏力量,而是推动全球体系升级的建设力量。

结语

过去五百年,世界霸权从荷兰到西班牙,从英国到美国,经历了四次更替。而今天,这个历史接力棒正传到中国手中。美国可以封锁、打压、制造恐慌,但它无法阻止历史向更高复杂度演进的趋势。

中国的崛起不是偶然的经济奇迹,而是人类文明向更高阶段迈进的必然结果。

正如那位美国战略专家所言:“中国是有史以来最高级别的超级大国。

未来的世界,将不再由华尔街决定,而由一个以制造、创新与共享为核心的新体系塑造,那,正是中国方式的胜利。

信息来源:

世界银行 (World Bank) 官方数据库

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 (UNIDO) 产业分类标准

中国教育部、国家统计局年度公报

《中国制造2025》规划纲要

国际能源署 (IEA) 2024年报告

专业经济历史学术著作《全球通史》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13

标签:历史   超级大国   美国   中国   最强   感慨   战略   专家   时代   霸权   荷兰   英国   西班牙   全球   世界   体系   产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