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句诗藏着中国人千年的太空梦。2003年10月15日杨利伟坐神舟五号一飞冲天,成了中国第一个摸过星星的人。他的飞天路,走了整整18年,从绥中县城的内向男孩,到空军飞行员,再到航天员,每一步都踩着汗珠子。
1965年杨利伟生在辽宁绥中,家里五口人,爸在土产公司上班,妈是中学老师。小时候他话少,跟陌生人打招呼会脸红,名字本来是“立伟”,上小学认了字,觉得“立”太普通,自己改成“利”,要“胜利”的利。爸看他性子软,周末带他爬县城外的野山,夏天带他去海边游泳,一开始他怕水,爸就抱着他往水里走,慢慢他敢自己游到深水区。
高三那年空军招飞行员,他听同学说“能开飞机”,眼睛亮了,第一个报了名。没想到身高1.68米、视力5.2,连牙齿整齐度都合格,居然过了所有检查,18岁进了航校。航校摸底考,他语文考第一,数学才60分,老师说“不合格就退学”,他急了,每天早上5点起背公式,晚上在被窝里看笔记,一个月后数学考了92分。航校训练苦,每天跑3公里,做单杠引体向上,练到胳膊抬不起来;下午学飞行理论,盯着仪表盘看2小时,眼睛酸得直流泪,他也不肯歇。
1996年选航天员,他说“我想飞更高”,报名后测了上百项,转椅训练转10分钟,脸都憋红了也不喊停;离心机训练承受8倍重力,眼泪飙出来也咬牙忍。1998年成为预备航天员,他拿着通知书,给妻子打电话:“我离太空又近了一步。”
那几年妻子张玉梅得肾病,每个月要住10天院,他早上送儿子去学校,晚上陪儿子写作业,哄睡后再学航天理论到12点,第二天赶去训练,从没想过放弃。2003年神五要飞,他成首飞梯队,国庆节在家陪家人做饭、看电视,儿子蹦着要他抱,他抱着儿子,心里酸溜溜的,他知道这一去,说不定就回不来了。
神五着陆后,杨利伟成了“全民英雄”,可他没闲着。2008年7月他被授少将军衔,是航天员里第一个当将军的。后来他当航天员中心副主任,再到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2019年又成了副总设计师。
现在他很少出现在电视上,每天泡在航天城的办公室里,看方案、审计划,还会去训练基地看新航天员。他的待遇按军队规定来,住的公寓有警卫巡逻,妻子看病不用排队,儿子上学有专门照顾,但他从不说这些,连朋友圈都很少发,把心思全放在航天上。
杨利伟的“文艺细胞”很少有人提,航校时他学吉他,手指磨出茧子也不肯停,成了文艺队的“吉他手”;航天员大队时,他又学吹黑管,每次晚会都要表演,还当主持人,把严肃的航天队晚会办得热热闹闹。
他的妻子张玉梅,原来也是小学老师,1990年结婚后随军到陕西,放弃了自己的工作,专心照顾家庭。当年她得肾病时,怕影响杨利伟训练,一直瞒着,直到尿血才去医院。杨利伟送她住院,办好手续就往回赶,路上给她发消息:“等我训练完,立刻来陪你。”还有神五发射前,杨利伟偷偷写了封“遗书”,藏在抽屉里,不是怕死,是怕万一出事,没能跟家人说再见。
这些细节,让我们看到一个“不完美的英雄”:他会怕,会累,会觉得亏欠家人,但他更怕的,是对不起自己的飞天梦。
杨利伟的故事,不是“突然变成英雄”,是“把每一步都走扎实”。他从内向男孩到航天将军,靠的不是运气,是不服输的劲儿,数理化不好就熬夜补,训练苦就咬牙扛,家人需要就两边兼顾。我们总说“英雄伟大”,可伟大从来不是天生的,是把“想做的事”变成“必须做成的事”。
航天事业里,还有很多像他这样的人,没站在聚光灯下,却在幕后熬白了头。我们该记住的,不只是“杨利伟飞天”的瞬间,还有他背后30年的坚持,还有那些默默支持他的家人。
中国网——我国首位“太空人”杨利伟被授予少将军衔2008年07月22日
中共上海市委老干部局——建党百年故事88——中国进入太空的第一人 杨利伟(上)2022-08-11
更新时间:2025-09-2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