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口地区共绘文明好“声”景!南京站南广场亲水平台噪音治理见成效

游船码头附近活跃的文化活动团队

扬子晚报网8月13日讯(通讯员 许韦国 记者 董婉愉 闫春旭)不下雨的傍晚,是家住南京站附近的居民景女士固定的“走湖”时间。从玄武湖景区翠洲门进入,走到玄武门后再沿和平门方向折返,一圈正好1小时。昨日晚,行至南京站南广场亲水平台时,走得微微气喘的景女士,在湖边歇了歇脚,听着“歌友们”的现场演唱,露出惬意的笑容,“现在管理有秩序,大家声音也小了,从噪音变成音乐了!”

前临玄武湖,后靠火车站,“最美城市天际线”与“最美火车站”交织,风光优美且交通便捷,南京站南广场亲水平台因独特的区位环境,吸引了大批市民游客在此停驻,成为赏景休闲好去处的同时,也面临着噪音扰民的“困扰”。

召开居民议事会

过去,每晚18时至23时,有一批居民使用大功率音响设备,在亲水平台沿线开展唱歌、跳舞等文化活动,最高达8个点位,每个点位人数多则三四十人、少则七八人。亲水平台沿线总长约150米,各点位距离较近,音响、人声此起彼伏,一度让附近居民、游客、酒店住客苦不堪言,也成为居民向“12345”投诉的焦点。而且木栈道本就宽度有限,扎堆聚集跳舞时,稍不注意就容易产生安全隐患。“之前经过亲水平台,木栈道上人挤人,声音又吵又大,恨不得捂住耳朵赶紧走。”景女士回忆起过去连连摆头。

如何在满足市民休闲娱乐的需求与守住不扰民的底线中找准“平衡点”?今年6月起,玄武湖综管办会同锁金村街道、公安玄武分局、玄武生态环境局、韶山路派出所、新庄社会等单位,对亲水平台噪音扰民开展专项治理。“治理噪音并非简单采取劝离、降低分贝的‘一刀切’,而需秉承‘共建共治共享’的系统化治理思路。”玄武湖综管办相关负责人表示。

这一思路下,玄武湖综管办牵头成立由环保、公安、城管、街道、社区等组成的治理噪音扰民工作队伍,系统摸排亲水平台噪音“源头”,通过噪音检测仪对现场音量实时监测,发放《致亲水平台娱乐居民的一封信》、张贴《亲水平台安全文明使用倡议书》,实施宣教结合的“柔性”治理。

发布《安全文明使用倡议》

7月,一场以“广场活动降噪音、共创文明促和谐”为主题的居民议事会在玄武湖综管办举行,活动主要组织人员、社区居民、小区物业、酒店多方会商,现场讨论、当面交流。同时,结合亲水平台年度维护,玄武湖综管办也对平台木质结构问题进行系统检修,消除安全隐患。

多方“平衡”之下,亲水平台管理有了新“共识”——时间上,夜间文化活动开展集中在18:30-21:00,有效控制音量峰值与时段;空间上,亲水平台木栈道区域年度维护结束后,倡议大型活动开展、大量人员集聚与音响设备不进入木栈道,为走湖、跑湖等市民群众“让”出通道,为过往游客旅客“留”出休憩游览的区间。

亲水平台上休憩的市民游客

“我们现在主要在游船码头附近活动,不下木栈道。”家住南京站附近的老戴,从2019年起来到亲水平台,一部手机、一个音响、一只补光灯,组成了他与歌唱爱好者的“露天KTV”,从红歌唱到流行歌曲,时而还随着音乐节奏起舞。

“在这里活动的大部分都是退休人群,出来唱歌、跳舞也是图个开心。”老戴说,过去有团队“抢地盘”“飙高音”,他也曾主动劝导,如今经过治理,大家在活动时都自觉调低声音、和谐共处,噪音又重归音乐,“也有外地游客夸我们,是玄武湖畔的‘风景’!”

从过去噪音扰民,到而今和谐“声”景,治“噪”留“声”下,城市公共空间不仅能“老有所乐”,也让窗口地区绽放“文明之花”。截至目前,亲水平台暂未接到噪音相关投诉,噪音治理取得阶段性成效。针对噪音治理易“复发”的情况,玄武湖综管办建立长效管理机制,组织联合专项行动,以联防联治压缩广场活动时间,强化音量超分贝管控,持续丰富新时代社会治理与文化惠民相结合的落地实践。

校对 陶善工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14

标签:旅游   噪音   窗口   广场   地区   平台   文明   玄武湖   玄武   栈道   居民   游客   文化活动   音量   市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