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幼儿园、小学时都背诵过“九九乘法表”,“一一得一,一二得二……九九八十一”朗朗上口、通俗易懂,是很多小朋友的数学启蒙。有不少网友认为,这一口诀是建国之初的学者编写的,但实际上它远比我们想象中的要早得多。
2002年,考古学家在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龙山县里耶镇里耶古城遗址的一口水井内,发掘出了多达三万八千余枚秦简,据考证这些文物是秦始皇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至秦二世二年(前208年)洞庭郡迁陵县遗留的公文档案。
专家在这些文物中发现了2枚3则相当完整的“九九乘法口诀表”木牍,学界称之为“里耶秦简九九表”。
它是已知“九九乘法口诀”的原版,它并不是从“一一得一”开始,而是从“九九八十一”为起。全文为“九九八十一,八九七十二,七九六十三,六九五十四,五九卅五,四九卅六,三九廿七,二九十八。八八六十四,七八五十六,六八卅八,五八卅,四八卅二,三八廿四,二八十六。七七卅九, 六七卅二,五七卅五,四七廿八,三七廿一,二七十四。六六卅六,五六卅,四六廿四,三六十八,二六十二。五五廿五,四五廿,三五十五,二五而十。四四十六,三四十二,二四而八。三三而九,二三而六,二二而四。一二而一,二半而一,凡千一百一十三字。”
值得一提的是,最后一句“凡千一百一十三字”指的是整个表里的乘积加起来是1113。里耶秦简九九表是全世界已知最早的九九表实物,有网友看后直呼:“被老祖宗的智慧所折服!”
这件文物长约23厘米,宽约5厘米,以秦小篆写成,除了科学价值、历史价值外,它还有着极高的书法价值。里耶秦简打破了“篆书必规整”的刻板印象,笔法、结字、墨法皆显书写本真的生动性,较庙堂碑刻篆书更贴近毛笔书写的原始状态。
笔法上摆脱了青铜铭文程式的束缚,起笔多侧锋切入,行笔中锋与侧锋交替,有篆书的圆转,又开隶书的方劲,提按幅度虽小却精准,转折处圆方互用,外框圆转,内部方折,刚柔相济,恰是篆隶过渡的笔法活证。
结字破“对称均衡”成规,呈“因势赋形”之趣,字形大小错落,笔画向四周自然舒展,更显空间节奏的灵动。墨法浓淡枯润,随写而生,竹简吸墨快,起笔蘸墨稍多则显浓润,连笔书写至末端自然枯涩,无刻意做作。这种墨色与笔速、竹简材质的共生关系,较后世碑刻更能体现书写时的真实状态。
更新时间:2025-07-1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