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副总理克林拜尔最近搞了个大动作,就在政府要跟钢铁行业代表开会前,公开喊话说欧盟各国得全面停止买俄罗斯的钢铁。
德新社还专门引了他的话,说“有必要完全停止从俄罗斯进口钢铁”,这可不是小打小闹,直接冲着欧盟对俄贸易里的关键工业品类来的。

这事儿能看出来德国对俄的贸易管控立场又紧了一步,之前虽说制裁一轮接一轮,但钢铁这块儿一直没下死手。
自从俄乌冲突爆发,欧盟对俄的限制性措施就没断过,能源、金融、科技这些领域都被覆盖了。
但钢铁作为工业里的重要原材料,之前也就搞点部分限制,没到“全面禁购”的程度。
克林拜尔这次把话挑明,明显是想推着欧盟在对俄工业贸易上再进一步,把这最后一块“缺口”补上。

不过话说回来,欧盟真要这么干,最先受影响的恐怕是自己人,这点德国其实也清楚。
本来想德国光呼吁欧盟禁购就行?后来发现他们自己也没底,还得赶紧给本土钢铁行业找退路。
这不,德国总理默茨已经定了,11月6号要在联邦总理府开专项峰会,把政府官员、好几个州的州长还有钢铁行业的人都叫过来,核心就聊“怎么支持钢铁行业发展,扛过当前的危机”。

钢铁对德国制造业太重要了,直接间接养活几十万人,真要是突然断了俄罗斯的钢铁供应,原材料不够、成本往上飘都是大概率的事儿。
之前德国钢铁企业已经在慢慢减少从俄罗斯买钢材了,但完全不买和慢慢减不一样,缺口一下子补不上。
所以这次峰会就是想提前铺垫,比如政府给点补贴、帮着找新的供货渠道,尽量别让钢铁行业出问题,不然汽车、机械这些下游产业也得跟着倒霉。

如此看来,德国这是想打“两手牌”,既推进对俄的管控,又得保住自家的产业,这平衡可不好找。
聊完德国这边的打算,再看看俄罗斯咋应对。
面对德国和欧盟的这些动作,俄罗斯一点没软,官方好几次出来说,这些管控根本没真把他们压着,还直言“西方没勇气承认对俄的限制性措施已经失败”。

普京更是从大方向上点透了,说西方一直想遏制、削弱俄罗斯,这些动作不光搅乱了全球经济,主要目的还是让几百万人的生活变糟。
很显然,俄罗斯不光是嘴上硬,行动也跟上了。
俄罗斯本身就是全球排得上号的钢铁出口国,之前对欧盟卖得不少,但现在人家开始转头往亚洲市场走了。

就拿今年前五个月说,对中国、印度的钢铁出口量比去年同期涨了不少,还签了长期的供货协议,就是为了稳定出口,不把鸡蛋放欧盟一个篮子里。
俄罗斯这么干也挺好理解,你这边不让买,我就找愿意买的,总不能等着受影响。
而且他们还在国际上强调,这些制裁的负面效果都落到西方自己身上了,比如欧洲不少国家能源价格来回波动、工业成本往上走,其实都跟供应链调整有关。

这么一说,也能让欧盟内部对制裁的态度更摇摆。
俄罗斯这边稳住了,西方内部却开始出问题。
现在不少西方国家的政界人、经济学家都公开说,对俄的这些措施根本没用,没达到想要的施压效果,反而坑了自己。
就拿欧盟的钢铁企业来说,之前只是稍微限制下俄钢铁,就得从土耳其、印度买更贵的,利润直接被挤掉一块。

有几家中小型钢铁厂因为成本太高,都暂停生产了。
要是真听德国的,全面停止从俄罗斯买钢铁,欧盟短期内根本找不到能完全替代的供货源。
俄罗斯的钢铁在质量、价格上,对不少欧盟企业来说还是有吸引力的。
之前那点限制都让企业难受,真全面禁了,成本怕是还要涨,最后说不定得把压力传到下游,比如汽车、家电这些产品可能会涨价,老百姓也得受影响。

更何况欧盟内部现在意见也不统一,波兰、波罗的海那些国家支持全面禁购,觉得就得对俄硬一点;但匈牙利、保加利亚这些国家就明确反对,毕竟他们的钢铁行业80%的原材料都靠俄罗斯,真禁了,企业可能就得倒闭,工人也得失业。
欧盟的决策得成员国都同意才行,德国这呼吁要是协调不好内部矛盾,最后要么方案缩水,要么就拖下去。
德国呼吁欧盟全面停购俄钢铁,本质上就是地缘和经济的博弈。

欧盟想通过这招施压俄罗斯,但又得面对自家产业受冲击、内部意见不统一的问题。
短期看,欧盟可能会搞个“阶段性禁购”,给企业留几个月时间找替代源;长期的话,怕是得赶紧建多元化的钢铁供应链,或者推动钢铁行业转型,比如多搞点电炉钢,少依赖铁矿石,这样以后再遇到地缘上的问题,也能少受点影响。
靠单边的限制性措施解决问题,真不是明智之举,最后很可能是两败俱伤。

还不如通过对话协商,毕竟全球经济是连在一起的,谁也没法完全独善其身。
要是一直这么搞下去,不光钢铁行业受影响,整个全球产业链都可能出问题,对谁都没好处。
更新时间:2025-11-0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