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妈妈留在高铁上的“求助信”火了:21岁大学生的回信,引共鸣

在这个充满压力和无奈的社会,温暖往往来源于意想不到的细节之中,一名宁波的妈妈在坐高铁的时候,在清洁袋上留下了自己的“求助信”,这份求助信字迹洒脱随意,内容却是无奈又心酸。

“今天一早被14岁孩子的一条信息搞得心情很糟,青春期的孩子,真的都是这么迷恋手机、痴情于游戏吗?”青春期孩子的教育问题,足以逼疯每一个理性的家长,在陷入无奈与困惑之中,这封或许根本不会有人发现的“求助信”,成了宁波妈妈对抗无奈的最后一丝努力。

宁波妈妈留在高铁上的“求助信”火了:引发千万共鸣

本以为发现这封“求助信”并且给予回应的人,会是感同身受的另一位家长,但现实却让不少人始料未及,一位名叫“枷锁与反派”的网友发现了这封“求助信”,并且写下了很长一段回应。

而这个人的身份,既不是父母也不是青春期的孩子,而是一个还没毕业的的21岁大学生,就像他自己所说的那样,未踏足社会也尚未为人母,他无法站在母亲的角度去解答她的困惑,但却可以从孩子的角度,分享自己作为过来人的想法。

青春期的“枷锁与反派”,也是一个沉迷于电子产品的叛逆中学生,因为经常熬夜玩手机到三四点,一度失去了一个人睡觉的权力,但这并没有改变什么,在一次瞒着父母把手机带去学校后。

他发现父母好像发现了自己的行为,甚至怀疑父母也识破了自己拙劣的谎言,但在周末回家,等来的却不是爸妈的责骂,父母溢出的爱让青春期的学生感到压抑甚至是窒息,但也恰恰是因为这些爱,带来的改变的勇气。

这名21岁的大学生,分享了自己父母的教育方式:以身作则的教育,当孩子放学回家后,父母总是第一时间放下自己的手机,拿起纸质书籍,直到现在,这个21岁的大学生还清晰的记得父母当时的书签是什么。

家庭教育或许没有完美的答案,即便是以身作则这样实行起来难度很高的教育模式,也未必能套用在每个叛逆期小孩的身上,但成长和教育的双向并行的轨道,父母的教育、子女的叛逆会引发矛盾,但这些矛盾并不妨碍他们作为家人彼此相爱。

语言的力量,基于善意的理解

21岁的大学生带走了宁波妈妈的“求助信”,希望也能带走她的烦恼和忧愁,如今全网都在找这位宁波妈妈,既希望宁波妈妈的教育忧愁能得到缓解,也希望21岁大学生暖心的回复,能通过网络这条线传递给那位求助的宁波妈妈。

而这篇宁波妈妈与21岁大学生的跨时空对话,也被不少官方媒体转发了,一个温暖的故事,开局或许始于偶然,但结局必然也同样温暖。

在这个浮躁的社会,网络上的三言两语发出去只需要动动手指,而留在纸上的文字,却传递出最细腻的情感,或许这才是这封“求助信”能打动千万网友的原因所在吧。

互联网的发达让人们之间的沟通更加便利,却也不可避免地带去了矛盾和对立,这世界上或许从未有百分百的感同身受,毕竟每个人的角色、身份和年龄都不尽相同,但只要带着善意和理解,即便是年龄、身份都差距悬殊的两个人,也依旧能用言行去互相温暖,打动他人。

希望在这个浮躁的网络社会,大家都能明白“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的真正含义。

(所有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11

标签:育儿   宁波   回信   共鸣   妈妈   大学生   父母   青春期   孩子   温暖   无奈   社会   叛逆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