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源: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为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越南还是“跪了”!
至少20%的加税,越南“低头”美国并“完全开放市场”,突然的动作,特朗普的欣喜,越南主动“跪下”的动作,又是藏着什么把戏?
7月2日深夜,特朗普宣布与越南达成贸易协议!
根据协议,美国将对越南商品征收20%的基础关税,而对那些“借道越南”的中国商品,关税直接飙升至40%的惩罚性关税。
当然作为交换,越南将对美国产品实施零关税,这个拥有9900万人口的国家,向美国敞开了整个市场。
仅仅三个月前,美国还威胁对越南90%的出口商品加征46%的“对等关税”。当时的研究机构警告,如此高的税率可能导致越南GDP损失5%以上,数十万工人面临失业风险。
然如今的越南选择了妥协,而这份妥协的背后,矛头却暗暗转向了中国。
而越南的让步还未结束。除了接受20%的输美关税,越南还承诺80亿美元购买50架波音飞机,继续履行29亿美元的美国农产品采购协议。
消息一出,耐克、阿迪达斯等依赖越南供应链的美企股价应声上涨,这些品牌39%的鞋类和18%的服装生产都集中在越南。
但越南领导人苏林的表态更显急切。他热情欢迎“美国大排量汽车以优惠价格进入越南”,同时恳请美国承认越南市场经济地位。
这种低姿态的背后,实际上是越南难以承受的贸易压力。
2024年,越南对美出口额高达1420亿美元,占其总出口的30%,贸易顺差超过1200亿美元。美国市场对越南而言,是生命线般的存在。
且越南的妥协绝非偶然。今年4月,正值中方领导人即将访问越南之际,越南突然宣布将“强力打击中国产品经越南洗产地行为”。
这种在中美间摇摆的策略,暴露了河内的生存逻辑,当特朗普4月威胁46%关税时,越南副总理胡德福火速率团赴美,提出“对等零关税”方案,但遭冷遇。
三个月后,越南最终全盘接受了更苛刻的条件。
更不必说,转运是个模糊且经常被政治化的术语,当中国原材料在越南工厂完成最后一道工序,究竟算“越南制造”还是“中国转运”?
特朗普打起歪心思,而越南也对此装傻,显然如今这场“枪顶脑门”的贸易谈判,怕是美国和越南合围中国的手段。
那越南如何配合美国围堵中国?
这首要受到冲击的便是中国供应链。40%的转运关税,精准打击中越产业链合作模式。2024年越南1370亿美元的对美出口额中,约三分之一是源自中国的转口贸易。
而服装、电子产品、家具这些曾在中国生产后经越南贴标出口的商品,如今面临灭顶之灾。
更深层的围堵体现在规则层面。协议要求越南建立针对“贸易欺诈”的审查机制,实质上将越南变成美国海关的前哨站。这并非越南首次配合,今年4月,越南海关总署突然下令严查中国产品“洗产地”行为。
巧妙的是,时间点恰逢中方专机抵达河内前夕。如今白纸黑字的协议,将临时性行动转化为制度性约束。
在此之外,既然美国和越南达成协议,自然会冲击到中越贸易平衡。越南对美零关税开放市场后,美国农产品将如潮水般涌入。越南单方面下调美国液化天然气、乙醇等商品关税至5%的试探,终于升级为全面开放。
而当美国牛肉、猪肉以补贴价格横扫越南市场,中国农产品对越出口空间必然遭受挤压。
更危险的是特朗普政府正挥舞同样的大棒与多国谈判,日本汽车关税威胁从24%升至35%,印度、韩国也在施压名单上。
越南的屈服向世界传递信号,配合美国围堵中国,才能换取关税减免。这种“逐个击破”的策略,正在离间中国与周边国家的经济联系。
不过,越南看似“跪的迅速”,甚至已经是半年内第二次向美国低头,能够换回越南经济,但越南的妥协本质上是经济自残。
零关税政策下,脆弱的越南本土产业面临灭顶之灾。美国农产品凭借规模化优势和政府补贴,将迅速击垮越南农户。而美国汽车长驱直入,更将窒息越南稚嫩的汽车工业。
这种不对称的开放,20%的直接出口成本骤然增加,加上针对转口贸易设计的40%“精准打击”税率,无异于给越南自己的出口受到阻拦。
一方面对美系汽车敞开零关税大门,另一方面严控他国产品借道越南进入美国市场。这种“选择性双标”将严重扭曲贸易形态。越南可能沦为特定国家产品的专属通道,失去中立地位和市场议价能力。
特朗普自以为耍到小聪明,协议执行中如何界定“转运”才是关键问题。
三星在越南年产手机上亿部,其核心元器件主要来自中韩,中资纺织企业在越南工厂使用中国面料生产服装,是否触发40%关税?模糊条款留给美国极大的自由裁量权,直接表明越南企业随时可能沦为贸易政治的祭品。
而特朗普特意选在深夜发文庆祝,自以为沾沾自喜得到好处,殊不知中资企业早有应对。
在越南海防市,一家中资家具厂负责人透露该厂已将木材加工环节从广西迁至越南,中国只提供设计图纸。这种“越南制造”的转型升级,可能瓦解协议的核心目的。
更不必说,越南的“竹子外交”策略正遭遇结构性挑战。
传统上,越南以在南海问题上适度挑战中国,换取美国经贸优惠。但特朗普只盯着贸易逆差,对地缘政治毫无兴趣。当竹子的韧性遇上关税大棒,越南发现手中已无筹码可交换。
显然,这场贸易协议暴露了全球化的残酷逻辑:小国在大国博弈中往往身不由己。
更深层看,供应链重组已从企业选择升格为国家战略。耐克生产线从中国迁至越南用了十年,但现在美国强迫品牌商再次迁徙。
印尼、印度、墨西哥成为新候选地,全球制造版图持续碎片化。这种政治驱动的产业迁移,必然推高全球通胀,而最终由美国消费者买单。
对中国而言,越南的“反水”敲响警钟。巩固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成为必需,强化自身产业链供应链不可替代性也是必需,毕竟真正的经济安全只能是自己给自己。
参考资料:
美国和越南达成贸易协议 外交部回应——新京报
特朗普:协议成了,越南加税20%——观察者网
更新时间:2025-07-0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