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闪崩,德国黑化,谁是最后的赢家?

中美角力之际,德国的黑化,欧洲的闪崩,比所有人想的要快得多。

比如,选举前连死七个候选人这种事,以往只见于毒枭横行的南美小国,可偏偏却发生在欧洲工业心脏鲁尔区所在的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

这是德国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经济最强的州,前十大城市四个在这里,还有冷战时期西德的首都,地位相当于德国的江浙沪,如今却成了政治恶斗的重灾区。

从去年的慕尼黑圣诞汽车无差别撞人,到如今北威州选举离奇死亡,越来越浓烈的危险气息笼罩着德国,德国媒体就发现,大量工业企业这几年神秘消失,不是破产倒闭了,而是悄悄关门搬走了。

今年5月28日德国《世界报》说,光2023年就有高达17.6万家公司消失,关键只有11%是破产,九成都是悄悄关停,就好像真正决定离开的人,从来都不会大吵大闹。

而有实力的,大多搬到了海外,尤其是中国,甚至连百年国之重器的巴斯夫也把老家基地关了,然后投资了100亿欧元到湛江,建起了巴斯夫在全球最大的化工基地。

毕竟,无论中国市场竞争再激烈再内卷,好歹也是把钱花在市场和技术上,至少还有可能杀出一条生路,总比留在德国被昂贵的能源、债务危机、混乱的政治拖垮要好。

这是一场德国工业不得不面对的生死大逃杀,却也是百年前的历史,正在今天重演。

四年前,余承东一句,要把奔驰、宝马、奥迪一起干掉,被人笑到去年;如今,彻底笑不出来了。

今年上半年,BBA利润暴跌、4s店倒闭、价格体系崩盘,德系神话轰然坍塌。不少地方的奔驰4S店变成鸿蒙智行,不少车主花了大几万售后套餐直接打水漂,维权无门。

这不是个别现象,背后是整个德系豪车在集体败退,背后则是BBA的德国老家已经乱成一锅粥。

风暴中心,是一个准80后的德国猛女政治家正在强势崛起,她就是号称欧洲清醒的威德尔。

她不爽白左们搞的极端环保、鼓励移民的政策,也看不惯欧洲一直对美国马首是瞻,主张德国退出北约、欧盟;要求强势扶持本国工业优势;还要重建德国国防军,拿回二战后失去的主权和行动自由,让很多德国人想起了二战时那个小胡子男人。

与此同时,魏德尔的中国相关履历却又备受关注,她不但在中国学习六年,就连博士论文都研究中国退休金制度,还称中国为“第二故乡”,同时又希望改善与俄罗斯的关系,与中俄实现更紧密的合作。

总之,魏德尔的主张,全盘否定了冷战到今天德国的主流政坛。

执政当局眼看选举打不过她,就把她率领的德国选择党定性为“极右翼组织”,禁止其参加总理大选,还派情报部门监控监听,可还是挡不住直逼40%的民意。结果在最关键的北威州选举前夕,就发生了离奇的七个候选人死亡事件,左右派系极端分裂,似乎已经到了不死不休的地步。

这种局面,对专注精密制造的德国企业而言,已经不是赚不赚钱的问题了,只要一不小心卷入政治斗争,就可能像德国最先进的莫尔堡燃煤发电厂一样,几个政客炒一炒话题,40亿美元投资仅运转6年,说炸就给你炸了。

要知道,德国制造业能坚挺到现在,不是靠某个明星企业搞全球拼多多,而是依赖遍布德国上下的隐形冠军企业,从零部件商、原材料商到研发服务商,再加上工程教育体系,环环相扣,组成庞大的配套生态,同进共退,才让德系制造全球呼风唤雨一百多年。

没有德国的精密机床,欧洲汽车厂会停工;缺少了德国的化工原料,亚洲的医药企业要减产;少了德国的光学仪器,美国半导体也要停摆

这些企业大多经历过德国独立、一战二战,还有冷战,几代人传承在精细化工、精密制造领域,技术家底雄厚,可不想败在一群脑子发热手段凶狠的投机政客手里,唯一的办法也只有不声不响赶紧走人了。

所以我们就看到,尽管中国市场越来越卷,中国新能源越来越猛,中国市场利润越来越薄,可还是拦不住大批德企抛弃本土出逃中国。毕竟,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人家真的是为了长期稳定发展下去才过来的,何况中国还有稳定的能源电力以及全球最大最先进的新能源产业,是德国工业在本国求之不得的土壤环境。

所以奥迪宝马都在增加投资,大众甚至顶着美国压力,跑到新疆开生产线。最夸张的是奔驰,宣布采用华为的车机系统,把车的灵魂都交出去了!

2025 年上海车展期间,德国汽车工业协会(VDA)主席穆希雅还说了:超过六成的德国车企打算增加在华的投资,三分之一的企业明确将提升在华产能,背后是大批配套中小德企默默拖家带口涌入中国。

光江苏太仓就有五百多家,超过德国大多数城市,太仓也成了德企之乡,而在德国的九成以上也都说要继续或者增加在华投资。

总之就是美国在欧洲闹得越凶,德国人投资中国速度越快。

德国企业的困境和选择,并不是孤立事件,而是整个德国乃至欧洲工业在坍塌。

冷战结束以来,欧洲工业运行逻辑是:用从俄罗斯进口的廉价能源,驱动高端工业制造,再把高溢价产品卖到全世界,尤其是卖给像中国这样的新兴市场,由此获得巨额贸易顺差,构建一个从摇篮到坟墓的、看似坚不可摧的社会福利体系。

这像是一台运转精密的永动机,可是身上负担和干扰越来越多。

比如环保问题,德国作为欧洲政治正确带头大哥,本来打算到2030年就把电力来源八成变成可再生能源,所以在本国扒水电、炸火电。结果俄乌冲突一爆发,俄罗斯的天然气能源断供,还把多年心血建设的油气管道给炸了,想恢复都难,只能买美国昂贵的油气,导致德国电价一夜飙升,经济一下就萎靡了。

德国不是美国,炒炒股票也能割韭菜,德国金融业一直银行为主导,与大企业紧密捆绑,没有华尔街几十个人创造几百亿利润的资本神话,依旧离不开技工工程师在生产线打螺丝,需要电力开机床,需要天然气做化工,能源危机一来,家里暖气不敢开是其次,工厂实验室机器停运才是断生计的大问题。

根据德国化学工业协会的数据:德国工业用电价格,是美国的五倍,是中国的两到三倍。能源贵了,原材料也贵了,生产成本节节攀升,制造业的利润空间被一点点蚕食。

更致命的是,当大众、博世、西门子纷纷加码中国时,德国本土却出现了工人病假天数创纪录,公司雇病假侦探追查员工到底是真病还是全薪躺平的荒诞一幕,劳资矛盾把原本的福利社会侵蚀的千疮百孔。

对此,企业回应很简单,裁员,减产,最后就是关,然后跑。

2024年,大众宣布关闭三座本土工厂,裁员上万人;德国的汽车零部件之王博世也宣布裁员近万人;BBA、保时捷,乃至大陆、舍弗勒这些汽车零部件巨头,也不是减产就是裁员。大厂们一走,做配套的那些中小德国企业,一下就迎来了灭顶之灾,殃及整个德国经济,今年失业率又冲到了十年来最高水平。

偏偏,德国虽然是作为欧盟欧元区事实上的最大金主,但身上背着二战罪责的道德包袱,在移民环保人权还有乌克兰问题都要积极表现。

所以一边大幅增加军费,出钱出装备给乌克兰跟俄罗斯耗,一边要养活数百万难民,再加上本来的高福利支出,德国财政几乎被掏空,现有的福利制度也撑不了几年了。

不但德国总理默茨已经无奈了,连在华的德国up也说,现有的福利制度撑不了几年了,才有了魏德尔拍案而起。

这就像是,辉煌三十年,灯火散尽。侍者端来一张长长的账单,而德国,这位昔日最体面的客人,却只能在口袋里手忙脚乱地翻找零钱,结果发现连躺平的椅子都被撤走了。

这个局面下,百年企业们再不走,德国的未来就真的没有希望了。说到底,中国也是在大量进口俄罗斯天然气,德国企业无非就是换个地区继续用俄罗斯的能源。

这种操作恍惚间回到了1920年代,由于一战战败,德国不但要割地赔款,还被限制发展先进技术防止研发先进武器,德国人就想方设法规避制裁。

其中就包括经济合作的方式与苏联和中国合作,维持技术研发的同时,还能充分利用两国的资源,在中国获得有色金属,在苏联研发坦克发动机,最后反哺被英法制裁的本国工业。

其中中德合作一直持续到了日军侵华,大量德国军官帮国民党训练德械师,很多德国企业主也在上海南京投资,最后这些海外德国人带着资源和技术回流国内,帮助希特勒启动战争机器,横扫整个欧洲。

其中就有日军屠刀下救助的南京市民,还留下照片罪证的约翰拉贝,他本人就是纳粹党党员,正好反应了德国人总是反复跳跃两个极端的特质。

作为一个分裂上千年,一旦统一就敢单挑整个欧洲的国家,德国总是一次次自寻死路又一次次极限求生,既理性又疯狂。

一战,发明氯气炸弹杀死上百万人被推上战犯席的是德国人弗里茨哈伯,战后凭借空气合成氨做化肥养活亿万人获得诺贝尔奖的也是他,后来,他还想从海里提炼黄金,用科技帮助德国走出战败阴霾,可惜整个国家最后还是在小胡子带领下,再次走火入魔。

如今德国外部被切断工业命脉,内部非法移民泛滥,又到了国内撕裂、经济衰退、工业外迁自保的时刻,还将迎来了一个女版小胡子的上台。

背着二战沉重的负罪感,德国扛着欧洲经济走了整整四十年,如今终于还是走到了幻灭、崩溃、黑化的边缘。

历史,似乎又押在了同一个韵脚上。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13

标签:历史   德国   赢家   工业   中国   欧洲   美国   俄罗斯   企业   能源   德国人   精密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