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刻石”铭文高度符合秦代语言习惯

【连续报道·来函热议】

“秦刻石”的真伪曾一度引发热议。假设刻石铭文由今人伪造,今人是否可以编出一篇符合秦代语言习惯且毫无破绽的铭文呢?

我做了一个小实验,给课上的博士生和硕士生提供了该铭文第一句的现代文翻译,请学生们在尽量排除原文干扰的情况下,根据自己的理解转换为文言文。

铭文原文作“皇帝使五大夫臣翳将方支(技)采乐(药)昆陯,翳以卅七年三月己卯车到此”。我给出的现代文翻译是:“皇帝派五大夫翳率领方技之士前往昆仑山采药,翳在卅七年三月己卯日乘车抵达这里。”一共收到17名学生的反馈,其中有几个词的表述最值得注意:

其一是“皇帝”。尽管我给出的现代文翻译已经是“皇帝”,但只有3名同学使用“皇帝”一词,其他同学写的则是“王”“帝”“上”等。据《史记·秦始皇本纪》及里耶秦牍“更名方”,秦统一后以“皇帝”取代“王”,因此秦统一后的秦诏版、龙岗秦简等均用“皇帝”。使用“皇帝”更符合秦统一后的用语规范。

其二是“到此”。我给出的关键词是“抵达这里”,但没有一位学生使用“到”,而基本是以“至”来表述,此外还有同学用了“抵”“达”等词。有学者此前已指出,“到”看似不够典雅,但在秦简牍中却很常见,使用频率要高于“至”。

其三是“以”。铭文以介词“以”来引介时间,而学生提交的反馈中,要么没有使用介词,要么以“于”来引入,无一人使用“以”。此前伊强先生分析过多批秦简材料,发现秦简中的时间介词主要是“以”,而不用“于”。

此外,以“将”来表示率领、“方技”来表示方技之士,均符合当时语言习惯,但今人大概率不会这样表述。只有2位同学使用了“将”,没有一位同学直接以“方技”指称方技之士。

可见,“尕日塘秦刻石”铭文虽然看起来相当简质,但如果让受过一定古文训练的现代人去仿写,却未必能达到效果。如铭文用“到”而不用“至”是专业学者都很少关注到的现象,却高度符合秦代语言习惯。通过分析铭文的语言现象,我们可以对刻石有进一步的认识。

(作者:陈民镇,系北京语言大学首都国际文化研究基地教授)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25

标签:历史   秦代   铭文   高度   习惯   语言   皇帝   介词   今人   同学   现代文   昆仑山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