颠覆油气埋藏理论?中国打下亚洲首口万米深井,发现油气之母

中国打下亚洲首口万米深井,发现了油气之母——烃源岩,直接颠覆了油气埋藏理论,那我国是如何打下这口万米深井的,烃源岩又是如何颠覆油气埋藏理论的呢?

我国是如何打下万米深井的

2025年2月20日,我国首口超万米科探井——深地塔科1井,深度达到10910米,成为了亚洲第一 世界第二的垂直深度井,要知道,整个地壳的平均厚度也不过才17千米,在地下万米深处钻探,钻头不仅要承受220℃的高温炙烤,还要面对1450个大气压的极端压力,相当于1.5万辆小轿车压在邮票大小的面积上

为此我国科研团队自主研发出了全球首台12000米自动化钻机,使用的是纳米级陶瓷涂层保护的钻头、能抗228℃高温的纳米封堵钻井液以及可承受240兆帕压力的钛合金钻杆,才得以实现279天完成万米钻探。你以为这就完了吗?

在这个油井的钻探过程中,我国还取得了5.4亿年前的烃源岩,它里面的有机质在适宜的温度、压力和化学条件下,会通过成岩作用和热解作用逐渐转化为油气,简单来说,它其实就是一种能够生成石油天然气的岩石。

因此我国推测出塔里木盆地的深层和超深层油气资源量高达671亿吨,具有着巨大的开发潜力。那这个烃源岩是如何颠覆油气埋藏理论的呢?

烃源岩是如何颠覆油气埋藏理论的

关于油气的成因大家普遍认为的是生物成因论,也就是认为油气是由古代的微生物、植物等生物遗骸,在地下沉积并逐渐转化为有机腐泥,之后在高温高压的环境下转化为石油和天然气,并渗入下方的多孔性介质中,从而形成了储油岩层,这样沉积形成的油田在埋藏方面不会太深。

再加上在常规油气田中,85%的烃源岩都是埋藏在4500米以内,且全球油气开采的极限深度大多卡在8000米,所以有一大部分人认可这个观点。

然而这次发现的烃源岩,不仅深度翻倍达到10900米,是人类首次在陆地万米深层发现了油气显示,还检测出这个深度的烃源岩,有机碳含量达到了2.8%,是优质烃源岩标准的1.4倍,这些现象也表明石油资源,可能并不是仅限于地表或浅部地层中的生物遗骸所形成,而是广泛存在于地球内部的各种地质中,直接改写了全球油气分布版图。

因此也让另一个油气成因观点——幔源油气理论,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认可,这个理论认为石油是从地幔中产生的,因为地幔中的岩浆中携带有碳、氢和氧,在高温高压下热解产生了油气,之后在突破地壳断裂带,进入地壳和沉积层时逐渐冷却下来,从而与岩石发生反应形成页岩油

当然这些理论都是基于油田的发现而推测出来的,所以关于油气是如何形成的,一直都是一个非常有争议的话题,那你更认同哪一个观点呢,欢迎留言评论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5-07

标签:科技   油气   深井   万米   亚洲   中国   理论   发现   深度   地壳   成因   高温   地幔   我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