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强“港务区”,徐州面临的挑战有多大?

在徐州,现阶段的淮海国际港务区是直属于徐州市级但由泉山区托管的经济功能区。

从2020年设立,到2022年由泉山区托管至今,港务区的阶段性发展成果如何?

提及这个问题,“进度缓慢”、“不够理想”仍是不少网友的评价。

作为兼具陆港、河港的双向开放平台;作为承担着提升徐州西北城区和做强全市外向型经济的角色,徐州市级自然深知做强港务区的重要性、深知港务区发展成功后带来的质变之大。

但就现阶段的一系列客观情况而言,“要做强港务区”面临的挑战着实太大

做强“港务区”,徐州面临的挑战有多大?

一、基建领域正遭遇土地交易市场、房地产市场从2022年至今的低谷期,直接放缓了各种基建项目的进度

港务区虽然已被泉山区托管,但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打造、财税等诸多领域仍有独立性。其中城乡建设的力度不大则是近几年让人感觉进展缓慢的最直观体现。

就基础设施建设而言,城市道路和管网修建、居住区和商业体建设、医疗和教育设施建设、产业搭建等终究是绕不开的内容。要实现这些功能在港务区的多元化布局、错位布局,要么对辖区内的既有村庄、社区、零散厂房进行征迁后将地块挂牌出让,要么是将部分农田转化为可建设用地后挂牌出让。

不可否认的是港务区在2021年时着实迎来了一波拆迁安置、居住区建设的“小高潮”,因为彼时尚处于基建黄金期的最后一年。但现阶段的客观情况却给港务区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因为从2022年初就开始低迷的市场行情使得建设用地出让面积、土地出让金大幅下降。这既意味着各种居住和商业化的基础设施再也不容易“批量式”拔地而起;又意味着港务区无法充分利用土地出让金这项收入投资各种公共性基础设施建设。

在客观的市场形势下,即便是港务区在今年又公布了涉及柳新镇的土地利用规划,也没有在网络上引起过多的关注与探讨。

二、在产业领域,港务区甚至全市范围内依然及缺大幅提升港口吞吐量的相关行业和产品

基础设施建设只是港务区被赋予的职能之一,而围绕淮海国际陆港、徐州亿吨大港的顺堤河作业区增加港口业务、发展开放型经济才是“主业”。

不论是陆港还是河港,收发由其他地区运来的的货物固然是增加业务、提升吞吐量的方式,但最核心的方式莫过于来自港务区乃至徐州境内的商品,全市范围内可通过淮海国际陆港、顺堤河作业区出口的商品越多,港务区在经济和产业上才会越成功。

但港务区乃至徐州市面临的挑战之一就是极缺大幅提升港口吞吐量的相关行业和出口商品。

对于徐州的特点而言,煤炭、钢铁等商品的大宗贸易一直是稳定吞吐量的重要商品。可两大产业和商品随着徐州的产业转型已不是支柱产业,由本地直接发出的货物量难以大幅拉动吞吐量,而吸纳周边地区的货物从徐州发出或中转,又要面对北面济宁港的分流,后者则在近两年呈爆发式增长,吞吐量成为北方地区第一内河港。

除了煤炭、钢铁之外,其他各种具备大批量出口性质的产品也能大幅提升业务量,例如消费类电子产品、家电、汽车、集成电路等等。

但现实情况是徐州至今缺少大中型的手机、电脑、集成电路生产企业,而这些商品均是江苏省特别是苏南地区的优势出口产品。

假设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03

标签:财经   徐州   港务   吞吐量   河港   产业   商品   大幅   基建   现阶段   作业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