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万亿国债要崩,特朗普等不及赴京,马斯克也来?访华阵容超庞大

再有两个月,为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中国将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盛大的阅兵仪式,而哪国领导人会受邀参加,一直是网上近期讨论的话题。呼声最大的自然是俄罗斯总统普京,但争议最大却是美国总统特朗普。

然而,当下的特朗普或许根本等不到两个月之后了,据日媒《日经亚洲》6月28日消息,特朗普正在制定访华行程,而且这次随行的人员中,官员并不是主角,数十名美国企业CEO才是特朗普钦点的重点关照对象,据说就连此前和特朗普闹崩的马斯克也赫然在列。

很明显,带这么多企业家来访,为的就是一个字——钱!难道美国36万亿国债真的要崩了?这次访华,又能否解决特朗普的燃眉之急?

越滚越大的雪球

高达36万亿美元的债务,这可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是美国人一笔一笔借出来的。别看自苏联解体之后,美国成了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但体量越大,泡沫也就越大。2008年那场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为了救市,美国政府打开了印钞机的水龙头,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俗话说债多不压身,借的越多,还钱的希望越渺茫,后来又遇上新冠疫情,更是找到了花钱的绝佳理由,一轮又一轮的纾困计划,钱就像雪花一样到处撒。从阿富汗的炮弹到普通人的福利支票,一切开销都建立在“明天会更好,以后再还钱”的信念上。

可雪球一旦滚起来,只会越滚越大。如今,光是为这笔巨债支付利息,就足以压得白宫喘不过气。不过美国似乎从来不觉得欠债是美国自己的事,因为在几十年的全球经济体制下,美元早已成了世界范围内的硬通货,所以,以往的美国根本就不怕。

然而,除了美国之外,任何一个国家都清楚,一旦这颗金融核弹引爆,全世界都得跟着遭殃。无数人的养老金、储蓄和投资,都可能在一夜之间化为泡影。中东那边再打几场仗,油价再涨一涨,这根脆弱的弦,说断就断。

中国的美债策略

作为美国国债曾经的大买家,中国这些年对美国的帮助不可谓不大。然而,随着美国渐渐将中国的崛起视为威胁,中美的关系也是一变再变。面对美国的打压,中国当然不会坐以待毙,这几年一直在持续地抛售美债,消减自身的美债持有量。

这当然不是心血来潮,中美之间的贸易战、科技战打了这么些年,信任早就磨没了。把身家性命全压在对手的盘子里,这不符合中国人的行事逻辑。更何况,中国自己家里也需要用钱,产业升级、修桥铺路、能源安全,哪一样不得花钱?

把美元换成实实在在的资产,把流动性攥在自己手里,心里才踏实。所以,减持美债,既是避险,也是一种无声的表态。中国抛一点,国际市场的恐慌就多一分,美国的借钱成本就高一截,所以美国很慌,但是又不能表现的很慌,这就显得十分纠结。

所以,特朗普重返白宫之后,面对美国的巨额债务,也不是没想过办法,只不过尽是一些昏招。比如在4月份单方面推出的“对等关税”,可以说是将整个世界都推向了美国的对立面。如今所谓的“最后期限”将至,特朗普不得不寻求新的出路。

病急乱投医?

在这样的背景下,让我们来做个沙盘推演,假如特朗普重返权力中心,他会怎么做?面对国内的烂摊子和即将到来的选举,他等不起,也输不起。于是,一幕好戏便在想象中开场了:刚忙活完中东的烂摊子,便想要火急火燎地飞往北京。

而且,这次特朗普前来,根本不像一次国事访问,更像是一场走投无路之下的政治豪赌。他身后跟着一支浩浩荡荡的商业天团,目的不言而喻:打“经济牌”,求中国“高抬贵手”,顺便给自己捞点政治资本,好回去对选民有个交代。

可笑的是,如果不是他挥舞着关税大棒,誓言要让中国屈服。那么,美国企业也不会叫苦不迭,老百姓同样也不会被通货膨胀搞得焦头烂额,这样一来,翻到导致美国市场对中国供应链的依赖更深了。

现实是最严厉的老师,如今,这位曾经的“硬汉”不得不放下身段,从“以打促谈”一百八十度转弯成“求合作”,这本身就是对他过往策略失败的最好注解。他比谁都清楚,没有中国的配合,美国经济这艘破船,很难撑到他的总统任期结束。

星光熠熠的“总裁天团”

再看看这支想象中的访华队伍,星光熠熠,堪称“总裁军团”。特斯拉的马斯克、英伟达的黄仁勋、黑石的苏世民……个个都是跺一脚华尔街都要抖三抖的人物。他们真是来“共商国是”的吗?别天真了,这更像一场赤裸裸的利益交换。

就拿马斯克来说,前段时间还和特朗普公开互怼,要知道作为特朗普参选总统的最大功臣之一,两人当时可是如胶似漆。结果一招翻脸,马斯克可是在网上大曝特朗普丑闻,就算最后认怂,也不该这么快就“硬着头皮”一起来了。

细想一下,这背后是一种微妙的权力默契。特朗普需要这些商业巨头的钱包来填满他竞选的弹药库,而马斯克们,也需要政治上的“保护伞”,来确保他们庞大的商业帝国不会因为某项政策或税务审查而风雨飘摇。说白了,就是资本向权力的一次低头,双方联手,各取所需。

特朗普把这群大佬拉来,还有一个更直接的目的:讨单子。他想在中国复制他在中东的成功,让中国买更多的波音飞机,更多的美国芯片。只要有真金白银进账,那几十万亿国债的利息压力,就能缓解一分是一分。

可惜,这种浮夸的“人海战术”,在中国这个有着几千年外交智慧的国家面前,恐怕只会显得急功近利,反而暴露了美方内心的焦灼。

面对这番阵仗,北京的反应,可想而知,会是冷静和审慎的。合作可以谈,但前提是“互利共赢”。想让中国当“接盘侠”,拿出真金白银去填别人挥霍无度的窟窿?门儿都没有。

所以,这场访问的成果大概率是象征性的。中方不会直接承诺增持美债,最多表示“继续保持沟通”。贸易上,美方或许会取消部分关税,换取中方多买一些农产品;科技领域,特斯拉和英伟达可能会拿到一些合作协议,但这都是商业层面的事。

一次对话,不可能解掉美国国债这个死结,它最多只是在中美紧绷的关系上,开了一个小小的减压窗。但这扇窗,恰恰照见了全球格局的变迁:美国再也不能像过去那样,靠霸权和恐吓让全世界为它的问题买单了。

结语

美国体制内的深层矛盾,那种靠对外转嫁危机来续命的逻辑,才是病根所在,只要病根不除,信任的裂痕只会越来越大。

特朗普的这次北京之行,无论在现实中是否会发生,都注定成为一个时代的注脚。它标志着一个时代的褪色,也预示着另一场大戏的帷幕,才刚刚拉开,不是吗?

信息来源:

观察者网2025-06-28《“美方正拟特朗普访华计划,带上数十名CEO”》

人大重阳2025-06-30《专访:特朗普将访华的传闻并不新,只是时间问题而已》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03

标签:财经   国债   阵容   庞大   美国   中国   中美   北京   特斯拉   关税   英伟   目的   商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